一种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88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床垫。现有床垫无法满足儿童支撑需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垫体,所述垫体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形成可翻转切换的第一使用面和第二使用面,所述第一使用面和第二使用面上均设有与对应端缘逐一对应的护脊条,所述护脊条与对应端缘间具有差异化的距离,以使垫体通过姿态调整实现在多种使用模式间切换。通过在垫体上设置多根护脊条来使得垫体具有多种使用模式,并为处于不同身高阶段的儿童提供合适的睡眠承托,既能确保儿童的脊椎获得准确支撑,确保脊椎健康,防止因错位支撑而影响脊椎发育,提升使用体验,还能通过更换使用模式来满足不同身高阶段儿童的使用需求,有效延长床垫的使用寿命,通过降低床垫更换频率来延长使用体验。使用体验。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床垫


[0001]本技术涉及卧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床垫。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床垫的承重结构均以成人的身高尺寸进行设计,与儿童的身高尺寸无法准确对应,导致儿童会因长期接收错误承托而无法获得正确引导,进而导致影响生长发育,也无法给予脊椎适度力量的承托和修复。此外,由于儿童的身高尺寸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变化,现有的床垫结构均无法随着儿童身高变化而同步调节,使得需要更高的床垫更换频率来与儿童日益增高的身高尺寸进行匹配,影响床垫的使用寿命和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床垫,在床垫上设置若干护脊条,通过翻转和水平旋转实现床垫具有多种使用模式,既满足儿童在不同身高区段时获得准确的引导支撑,进而确保儿童脊椎健康,提升使用体验,还延长了床垫的使用寿命。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床垫,包括垫体,所述垫体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形成可翻转切换的第一使用面和第二使用面,所述第一使用面和第二使用面上均设有与对应端缘逐一对应的护脊条,所述护脊条与对应端缘间具有差异化的距离,以使垫体通过姿态调整实现在多种使用模式间切换。通过在垫体上设置多根护脊条来使得垫体具有多种使用模式,并为处于不同身高阶段的儿童提供合适的睡眠承托,既能确保儿童的脊椎获得准确支撑,确保脊椎健康,防止因错位支撑而影响脊椎发育,提升使用体验,还能通过更换使用模式来满足不同身高阶段儿童的使用需求,有效延长床垫的使用寿命,通过降低床垫更换频率来延长使用体验。
[0005]作为优选,所述护脊条包括分置在第一使用面上的第一前置条和第一后置条以及设置在第二使用面上的第二前置条和第二后置条,第一前置条、第一后置条、第二前置条以及第二后置条与对应的垫体端缘间具有差异化的距离,以使垫体通过翻面和水平旋转实现在四种使用模式间切换,利用垫体的第一适用面和第二使用面的前缘和后缘作为供儿童头部依靠的区域来获得四种使用模式,并在各使用模式中设置与对应端缘具有不同距离的护脊条,以满足不同身高阶段儿童的使用要求,确保儿童的脊椎能获得准确支撑。
[0006]作为优选,第一前置条与第一使用面前缘间距离为A,45cm≤A≤51cm,第一后置条与第一使用面后缘间距离为B,48cm≤B≤54cm,第二前置条与第二使用面前缘间距离为C,53cm≤C≤59cm,第二后置条与第二使用面后缘间距离为D,60cm≤D≤66cm。通过差异化设置护脊条位置来满足不同身高儿童的使用需求,具体地,第一前置条、第一后置条、第二前置条以及第二后置条分别用于满足4~6岁、7~10岁、11~13岁、14~18岁四个年龄阶段儿童的使用需求,对各年龄阶段儿童的脊椎进行精准承托。
[0007]作为优选,第一前置条的前后向宽度为E,10cm≤E≤14cm,第一后置条的前后向宽度为F,10cm≤F≤14cm,第二前置条的前后向宽度为G,16cm≤G≤20cm,第二后置条的前后
向宽度为H,16cm≤H≤20cm,既确保各年龄阶段儿童的脊椎能获得准确承托,还能通过增大第二前置条和第二后置条来应对儿童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身高差异问题,确保使用体验。
[0008]作为优选,所述护脊条为硅胶条,所述护脊条的厚度为J,0.5cm≤J≤2cm,既确保儿童脊椎能被有效承托,还防止脊椎过度受力的情况,确保脊椎安全。
[0009]作为优选,所述护脊条的竖向截面轮廓呈长方形或呈顶面中部向上隆起的半圆形。通过合理设置护脊条的截面轮廓来确保与儿童匹配贴合,并能有效分散承托作用力,防止儿童因局部集中受力而产生不适感。
[0010]作为优选,所述床垫包括覆盖在第一使用面和第二使用面上的填充层以及包裹垫体和填充层的外罩,所述护脊条设置在填充层和外罩间。填充层用于增加垫体表面形变幅度,为儿童提供舒适支撑,外罩对垫体起到保护作用,护脊条设置在填充层和外罩间,既通过减少护脊条上方部件厚度来提升承托可靠性,还利用外罩遮挡护脊条,确保床垫美观性。
[0011]作为优选,所述护脊条通过胶粘方式固接在填充层上;或者,所述护脊条通过扣槽方式固接在填充层上;或者,所述护脊条通过枪钉方式固接在所述填充层上。护脊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接在垫体上,确保护脊条与垫体的对应端缘间距离保持恒定,进而确保儿童能获得精准承托。
[0012]作为优选,所述垫体包括呈矩阵状排布的弹簧阵列,所述弹簧阵列包括呈排交错设置的高簧串和低簧串,高簧串底端和低簧串底端等高拼合形成第二使用面,高簧串顶端和低簧串顶端高低错位拼合形成第一使用面。高簧串和低簧串交错排布,并使得第一使用面和第二使用面具有差异化的软硬度,进而通过第一使用面为较小年龄段的儿童提供较软的承托。
[0013]作为优选,所述床垫包括环绕垫体周缘设置的围边海绵,所述围边海绵的高度为M,所述低簧串的高度为N,所述高簧串的高度为L,N≤M≤L,1cm≤L

N≤3cm。围边海绵环绕垫体周缘设置,围边海绵的高度位于低簧串和高簧串的高度之间,既对垫体起到限位定型的作用,还起到遮挡垫体侧壁的作用。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垫体上设置多根护脊条来使得垫体具有多种使用模式,并为处于不同身高阶段的儿童提供合适的睡眠承托,既能确保儿童的脊椎获得准确支撑,确保脊椎健康,防止因错位支撑而影响脊椎发育,提升使用体验,还能通过更换使用模式来满足不同身高阶段儿童的使用需求,有效延长床垫的使用寿命,通过降低床垫更换频率来延长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所述床垫的第一使用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所述床垫的第二使用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所述床垫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垫体,2、第一使用面,3、第二使用面,4、第一前置条,5、第一后置条,6、第二前置条,7、第二后置条,8、填充层,9、外罩,10、高簧串,11、低簧串,12、围边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
明。
[0020]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床垫,由垫体1组成,所述垫体1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形成可翻转切换的第一使用面2和第二使用面3,所述第一使用面2和第二使用面3上均设有与对应端缘逐一对应的护脊条,所述护脊条与对应端缘间具有差异化的距离,以使垫体1通过姿态调整实现在多种使用模式间切换。设置分别与第一使用面2和第二使用面3端缘逐一对应的护脊条来形成多种使用模式,既能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使用需求,为儿童提供精准承托,进而引导儿童脊椎健康成长,还能通过更换使用模式来适应儿童身高的增长,有效延长床垫的使用寿命,通过降低更换床垫的频率来降低使用成本,提升使用体验。
[0021]在实际操作中,所述护脊条包括分置在第一使用面2上的第一前置条4和第一后置条5以及设置在第二使用面3上的第二前置条6和第二后置条7,第一前置条4、第一后置条5、第二前置条6以及第二后置条7与对应的垫体1端缘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床垫,包括垫体(1),所述垫体(1)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形成可翻转切换的第一使用面(2)和第二使用面(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使用面(2)和第二使用面(3)上均设有与对应端缘逐一对应的护脊条,所述护脊条与对应端缘间具有差异化的距离,以使垫体(1)通过姿态调整实现在多种使用模式间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脊条包括分置在第一使用面(2)上的第一前置条(4)和第一后置条(5)以及设置在第二使用面(3)上的第二前置条(6)和第二后置条(7),第一前置条(4)、第一后置条(5)、第二前置条(6)以及第二后置条(7)与对应的垫体(1)端缘间具有差异化的距离,以使垫体(1)通过翻面和水平旋转实现在四种使用模式间切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床垫,其特征在于,第一前置条(4)与第一使用面(2)前缘间距离为A,45cm≤A≤51cm;或者,第一后置条(5)与第一使用面(2)后缘间距离为B,48cm≤B≤54cm;或者,第二前置条(6)与第二使用面(3)前缘间距离为C,53cm≤C≤59cm;或者,第二后置条(7)与第二使用面(3)后缘间距离为D,60cm≤D≤66c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床垫,其特征在于,第一前置条(4)的前后向宽度为E,10cm≤E≤14cm;或者,第一后置条(5)的前后向宽度为F,10cm≤F≤14cm;或者,第二前置条(6)的前后向宽度为G,16cm≤G≤20cm;或者,第二后置条(7)的前后向宽度为H,16cm≤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威陈鲁烨张禹丹
申请(专利权)人: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