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公路越野双模式履带行走装置,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各安装一件摇臂,每件摇臂均转动连接一组可升降弹簧,所述摇臂外侧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与负重轮连接。该装置通过可升降弹簧改变行走装置的接地面积,从而根据路况灵活改变车辆的接地比压、行驶阻力、牵引效率、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主动轮中心高度等参数,结构紧凑,占据空间远小于同等接地比压的轮式行走装置。可有效提高越野通过性;降低公路行驶阻力,提高最大速度。高最大速度。高最大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越野双模式履带行走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履带式车辆行走装置,适用于各型乘用、载重、工程、农用等车辆,可兼顾越野通过性能和公路高速行驶能力。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车辆的功重比都在不断提高;车辆的最大速度和最大总质量也随着功重比的提高而增加。这在各种农用、工程、特种军用车辆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最终导致各种矛盾集中表现在车辆的接地变压上。轮式车辆为了降低接地比压,不断增加车桥数量和单个轮胎的接地面积,占用了车辆大量的有效体积。而且轮胎的直径和宽度不能无限制的增大,车桥的数量也不能无限制的增多。履带式车辆在接地比压、行走装置体积方面有先天优势。但是常见履带式行走装置运行阻力大,限制了车辆的最大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公路越野双模式履带行走装置,该装置兼顾越野通过性能和公路高速行驶双重能力。
[0004]公路越野双模式履带行走装置,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各安装一件摇臂,每件摇臂均转动连接一组可升降弹簧,所述摇臂外侧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与负重轮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于摇臂外侧面的板簧独立悬挂、上限位杆和下限位杆,所述板簧独立悬挂与摇臂外侧面转动连接,所述板簧独立悬挂设置有横置的V形限位部,所述V形限位部的上侧板位于上限位杆和下限位杆之间,所述V形限位部的下侧板位于下限位杆的下部。
[0006]优选的,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在摇臂外部各同轴安装一个主动轮,所述摇臂远离主动轮的一端安装有导向轮,所述板簧独立悬挂的外侧面设置有负重轮,履带环绕在主动轮、负重轮和导向轮外部。
[0007]优选的,所述可升降弹簧包括液压升降杆,所述液压升降杆的外部套装有压缩弹簧。
[0008]本技术通过可升降弹簧带动摇臂摆动,摇臂端的导向轮及导向轮外部的履带随着摇臂的摆动上升或下降,进而实现改变行走装置的接地面积,从而根据路况灵活改变车辆的接地比压、行驶阻力、牵引效率、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主动轮中心高度(决定可跨越最大垂直障碍高度)等参数。且结构紧凑,占据空间远小于同等接地比压的轮式行走装置。
[0009](3)有益效果
[0010]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可升降弹簧的伸缩改变行走装置的接地面积;让车辆在兼顾越野通过性的同时,降低公路行驶阻力、提高最大速度。且结构紧凑,占据空间远小于同等接地比压的轮式行走装置。
附图说明
[0011]图1:行走装置基本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摇臂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板簧独立悬挂结构示意图;
[0014]图4:行走装置公路状态示意图一;
[0015]图5:行走装置公路状态示意图二;
[0016]图6:行走装置越野状态示意图一;
[0017]图7:行走装置越野状态示意图二;
[0018]图8:行走装置公路状态和越野状态对比图一;
[0019]图9:行走装置公路状态和越野状态对比图二;
[0020]图中:1、主动轮;2、驱动轴;3、板簧独立悬挂;4、摇臂;5、负重轮;6、可升降弹簧;7、履带;8、导向轮;9、负重轮安装轴;10、摇臂限位槽;11、板簧;12、悬挂摇臂;13、悬挂摇臂安装孔;14、驱动轴安装孔;15、板簧独立悬挂安装轴;16、下限位杆;17、上限位杆;18、可升降弹簧安装销;19、导向轮安装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
‑
图9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公路越野双模式行走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主动轮1、驱动轴2、板簧独立悬挂3、摇臂4、负重轮5、可升降弹簧6、履带7、导向轮8。驱动轴2与车身连接,驱动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摇臂安装孔14配合,各安装一个摇臂4,每个摇臂外侧均安装一个与驱动轴转动连接的主动轮1,在每个摇臂的另一端均通过导向轮安装轴19安装一个导向轮8。摇臂的上部设置可升降弹簧安装销18,该安装销转动连接可升降弹簧6,可升降弹簧包括液压升降杆和套装于液压升降杆外部的压缩弹簧。液压升降杆的下端与安装销连接,上端与车身连接。
[0022]板簧独立悬挂为横置的V形结构,该结构中板簧11组成V形结构的上侧板,悬挂摇臂12组成V形结构的下侧板,在悬挂摇臂靠近板簧的一端设置有悬挂摇臂安装孔13,通过该安装孔,与摇臂4侧面设置的板簧独立悬挂安装轴15套装。在板簧独立悬挂安装轴15的右侧设置有下限位杆16和上限位杆17,在悬挂摇臂远离板簧的一端设置上表面凹陷的摇臂限位槽10,该限位槽设置于下限位杆的下部,板簧11位于上限位杆与下限位杆之间的空间内。在悬挂摇臂12远离板簧端的外侧面设置负重轮安装轴9,负重轮套装于该安装轴外部。
[0023]该装置分为公路和越野两种工作模式,通过可升降弹簧6的伸缩,使行走装置在公路状态和越野状态间转变,从而改变行走装置的接地面积。让车辆在兼顾越野通过性的同时,降低公路行驶阻力、提高最大速度。且结构紧凑,占据空间远小于同等接地比压的轮式行走装置。
[0024]公路模式下,收缩可升降弹簧,仅靠负重轮通过履带与地面接触。此时行驶阻力、牵引效率、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主动轮中心高度(决定可跨越最大垂直障碍高度)等参数减小;接地比压增大。越野模式下,伸长可升降弹簧,负重轮和导向轮同时通过履带与地面接触。此时行驶阻力、牵引效率、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主动轮中心高度(决定可跨越最大垂直障碍高度)等参数增大;接地比压减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公路越野双模式履带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轴(2),所述驱动轴(2)的两端各安装一件摇臂(4),每件摇臂均转动连接一组可升降弹簧(6),所述摇臂外侧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与负重轮(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越野双模式履带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于摇臂外侧面的板簧独立悬挂(3)、上限位杆(17)和下限位杆(16),所述板簧独立悬挂与摇臂外侧面转动连接,所述板簧独立悬挂设置有横置的V形限位部,所述V形限位部的上侧板位于上限位杆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雷全,胡佑斌,柳召芹,姜浩宇,韩继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