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锁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47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关锁驱动机构,包括主锁机构、斜舌机构、把手驱动机构、锁芯驱动机构,把手通过把手驱动机构来带动主锁机构和斜舌机构,而锁芯驱动机构则是通过驱动把手驱动机构来带动主锁机构和斜舌机构,把手驱动机构包括把手拨片、下拨套、斜舌拨片、上拨套,把手拨片、下拨套、斜舌拨片、上拨套按顺序套接在一起,斜舌拨片的后端第二折弯边插入到把手拨片的弧形槽口中,把手拨片前端设置第一齿部与主锁拨叉的第二齿部啮合,起到齿轮传动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含把手驱动机构和锁芯驱动机构,并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同时具备驱动主锁机构和斜舌机构的功能,形成一套独特的驱动机构,结构简单,功能完善。功能完善。功能完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关锁驱动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锁具
,具体为一种开关锁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锁具中,开关锁功能一般是通过把手和钥匙两种方式来实现(全自动锁体相当于用电机替代了把手)。这就要求锁体内必须有一整套机构,能够通过把手和钥匙的驱动来实现开关锁的功能。开关锁驱动机构可分为把手驱动机构和锁芯驱动机构两部分,两者有一定的关联关系。其在驱动主锁机构的同时还需要驱动斜舌机构。
[0003]在各类锁体中,开关锁驱动机构的结构形式千差万别,各有优缺点。粗略分类可分为整体式和分体式两种。
[0004]一般来讲,机械锁体多采用整体式拨套结构,即采用一个中部是方形通孔的拨套,拨动主锁舌以及拨动斜舌的拨片均套接在拨套上。用一根方杆穿过拨套中间方孔,内外把手套接在方杆两端,无论内把手还是外把手,都是通过同一个方杆来驱动拨套旋转,从而实现驱动主锁机构和斜舌机构的目的。同时,锁芯部分则需要另外一套结构单独驱动主锁机构和斜舌机构。
[0005]而电子锁体一般采用分体式拨套结构,即采用两个独立的带有中间方孔的拨套,两者套接在一起,内外把手分别驱动一个拨套。而两个拨套之间需要有一套电子离合结构,来实现外把手在通过身份验证后才能开锁,而内把手可以随时开关锁的目的。而锁芯部分也是需要另外一套结构单独驱动主锁机构和斜舌机构。
[0006]可以看出,无论那种方式,把手驱动机构和锁芯驱动机构都是相对独立的,零件数量多,结构复杂,成本高,质量风险大,质量控制成本高。
[000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开关锁驱动机构,采用分体式拨套结构,设置离合结构,包含把手驱动机构和锁芯驱动机构,并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同时具备驱动主锁机构和斜舌机构的功能,形成一套独特的驱动机构,结构简单,功能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开关锁驱动机构。
[0009]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0]一种开关锁驱动机构,包括主锁机构、斜舌机构、把手驱动机构、锁芯驱动机构,把手通过把手驱动机构来带动主锁机构和斜舌机构,而锁芯驱动机构则是通过驱动把手驱动机构来带动主锁机构和斜舌机构。
[0011]把手驱动机构包括把手拨片、下拨套、斜舌拨片、上拨套,把手拨片、下拨套、斜舌拨片、上拨套按顺序套接在一起,斜舌拨片的后端第二折弯边插入到把手拨片的弧形槽口中,把手拨片前端设置第一齿部与主锁拨叉的第二齿部啮合,起到齿轮传动的作用。主锁拨叉的前端设置方形凸台,与主锁机构的异形槽口配合,实现了把手拨片拨动主锁拨叉。
[0012]把手拨片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销轴,中部设置弧形槽口,便于斜舌拨片的第二折弯边插入其中,在上或下拨套逆时针锁闭方向转动时,上拨套的第二凹形缺口与第一销轴接触并拨动把手拨片逆时针旋转,起到关锁的作用;在上或下拨套拨动斜舌拨片顺时针开锁方向转动时,第二折弯边与弧形槽口的前端侧边接触并拨动把手拨片顺时针旋转,起到开锁的作用。
[0013]把手拨片侧边设置第一折弯边,做为与锁芯拨片配合的锁闭方向受力点,同时,当把手拨片逆时针转动到极限位置时,第一折弯边而斜舌拨片的第二折弯边插入到把手拨片的弧形槽口内,形成了开锁方向的受力点;锁芯拨片在锁芯的拨动下左右摆动,其前端的两个侧边会拨动把手拨片的第一折弯边和斜舌拨片的第二折弯边,并拨动把手拨片左右摆动,通过把手拨片来驱动主锁机构的开关锁动作。
[0014]上拨套左侧设置第二凹形缺口,其与把手拨片的第一销轴配合,起到拨动把手拨片逆时针锁闭方向旋转的作用。
[0015]上拨套上端设置一个螺纹孔,当拧入一个换向螺钉时,换向螺钉恰好位于斜舌拨片的第一凸台端和第二凸台端之间的凹形缺口内,当把手带动上拨套顺时针开锁方向旋转时,换向螺钉会触碰到斜舌拨片的第二凸台端内侧边,并带动斜舌拨片顺时针旋转;此时,斜舌拨片的第一凸台端的圆弧面会触碰到斜舌机构的拉板平面,并推动斜舌机构向锁体内部运动,实现了斜舌开锁功能;当松开把手时,斜舌结构在自身弹簧的作用下弹出锁体外侧,回复到锁闭状态。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一种开关锁驱动机构,采用分体式拨套结构,设置离合结构,包含把手驱动机构和锁芯驱动机构,并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同时具备驱动主锁机构和斜舌机构的功能,形成一套独特的驱动机构,结构简单,功能完善。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闭锁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开锁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20、主锁机构,21、斜舌机构,22、把手驱动机构,23、锁芯驱动机构;
[0021]2001、异形槽口,2201、把手拨片,22011、第一销轴,22012、第一折弯边,22013、弧形槽口,22014、第一齿部,2202、主锁拨叉,22021、第二齿部,22022、方形凸台,2203、第二限位柱,2204、下拨套,2205、上拨套,22051、螺纹孔,22052、第一凹形缺口,22053、第二凹形缺口,22054、第一圆孔,2206、斜舌拨片,22061、第一凸台端,22062、第二凸台端,22063、第二折弯边,22064、第二圆孔,2207、离合件,2208、第二销轴,2209、拉簧,2210、换向螺钉,2211、第二定位柱,2212、第三折弯边,2213、第一定位柱,2214、第一限位柱,
[0022]2301、锁芯拨片,23011、后端,23012、前端,2302、固定铆钉,2303、扭簧,23031、中心端,23032、定位柱端,23033、挂口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4]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关锁驱动机构,把手通过把手驱动机构22来带动主锁机构20和斜舌机构21,而锁芯驱动机构23则是通过驱动把手驱动机构22来带动主锁机构20和斜舌机构21。如此,则将锁芯驱动主锁机构和斜舌机构的相对独立结构整合到一起,与把手机构融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驱动机构。
[0025]其工作原理是:
[0026]a、把手开关锁功能:内外把手分别通过上下拨套来拨动把手拨片2201来驱动主锁机构20,拨动斜舌拨片2206来驱动斜舌机构21。
[0027]、锁芯开关锁功能:锁芯通过钥匙转动一个拨轮来拨动锁芯拨片2301转动,其同时带动把手拨片2201和斜舌拨片2206来驱动主锁机构20和斜舌机构21。
[0028]、把手驱动机构:
[0029]把手驱动机构22包含主锁驱动功能、斜舌驱动功能、把手离合功能、把手复位功能、拨套限位功能等。
[0030]把手驱动机构22包括把手拨片2201、下拨套2204、斜舌拨片2206、上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锁驱动机构,包括主锁机构(20)、斜舌机构(21)、把手驱动机构(22)、锁芯驱动机构(23),其特征在于,把手通过把手驱动机构(22)来带动主锁机构(20)和斜舌机构(21),而锁芯驱动机构(23)则是通过驱动把手驱动机构(22)来带动主锁机构(20)和斜舌机构(21),把手驱动机构(22)包括把手拨片(2201)、下拨套(2204)、斜舌拨片(2206)、上拨套(2205),把手拨片(2201)、下拨套(2204)、斜舌拨片(2206)、上拨套(2205)按顺序套接在一起,斜舌拨片(2206)的后端第二折弯边(22063)插入到把手拨片(2201)的弧形槽口(22013)中,把手拨片(2201)前端设置第一齿部(22014)与主锁拨叉(2202)的第二齿部(22021)啮合,起到齿轮传动的作用;主锁拨叉(2202)的前端设置方形凸台(22022),与主锁机构的异形槽口(2001)配合,实现了把手拨片拨动主锁拨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把手拨片(2201)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销轴(22011),中部设置弧形槽口(22013),便于斜舌拨片(2206)的第二折弯边(22063)插入其中,在上或下拨套逆时针锁闭方向转动时,上拨套(2205)的第二凹形缺口(22053)与第一销轴(22011)接触并拨动把手拨片(2201)逆时针旋转,起到关锁的作用;在上或下拨套拨动斜舌拨片(2206)顺时针开锁方向转动时,第二折弯边(22063)与弧形槽口(22013)的前端侧边接触并拨动把手拨片(2201)顺时针旋转,起到开锁的作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玉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鸣颢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