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带、补锂极片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31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锂带、补锂极片及电池,该锂带包括基材与金属锂层,金属锂层覆盖于基材的一侧表面上,锂带分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能够对应削薄区域,第二部分的金属锂层面密度和/或厚度小于第一部分。采用锂带的第二部分对补锂极片的削薄区域进行补锂,因锂带的第二部分的金属锂层的面密度和/或厚度小于第一部分,使得第二部分的锂含量较少,从而能够避免削薄区域补锂过多,进而减少充电时出现局部析锂的情况,有助于提升电芯性能和安全。包括如上述的锂带的补锂极片有助于提升电芯性能和安全。包括如上述的补锂极片的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括如上述的补锂极片的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括如上述的补锂极片的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带、补锂极片及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锂带、补锂极片及电池。

技术介绍

[0002]为满足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的要求,一般采用补锂技术对电池极片进行补锂。而锂带补锂作为一种工艺简单、容易量产以及安全性高的补锂方式,被广泛采用。具体而言,锂带补锂就是通过对锂带和极片进行共同辊压,以在极片上形成均匀的补锂层结构,进而提高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效率,持续改善提高电池容量、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
[0003]现有技术中,为防止极片卷发生“厚边”等问题,一般会在极片进行浆料涂布的过程中进行边缘削薄操作,以使得电极材料涂层的面密度和厚度产生差异,即,电极材料涂层中间厚边缘薄。
[0004]但,由于辊压时使用的锂带厚度一致,比较均匀,如果按照电极材料涂层中间的面密度进行补锂,会造成削薄区域补锂量过多,在充电时出现局部析锂,影响电芯性能和安全。为了防止析锂,如果整体提升负极面密度,或者减少补锂量,又会导致重量增加或容量降低,影响电池能量密度。
[0005]因此,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带、补锂极片及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削薄区域补锂过多,影响电芯性能和安全的问题,同时,避免整体提升负极面密度,或者减少补锂量,又会导致重量增加或容量降低,影响电池能量密度的问题。
[0007]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锂带,用于为电池的极片补锂,所述极片的端部具有削薄区域,包括:
[0009]基材;
[0010]金属锂层,所述金属锂层覆盖于所述基材上的一侧表面上;
[0011]所述锂带分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能够对应所述削薄区域,所述第二部分的金属锂层面密度和/或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
[0012]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上的所述金属锂层的锂均匀分布。
[0013]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上的所述金属锂层的锂均匀分布。
[0014]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削薄区域形状、长度和/或宽度一致。
[0015]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金属锂层的面密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上的所述金属锂层的面密度与所述削薄区域的面密度的降低比例正相关。
[0016]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上的所述金属锂层的厚度沿着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逐渐变薄。
[0017]作为优选地,沿所述锂带的厚度方向,所述锂带的第二部分设置有通孔。
[0018]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上的所述通孔的数量沿着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逐
渐增加。
[0019]一种补锂极片,其包括:
[0020]集流体;
[0021]材料涂层,所述集流体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所述材料涂层;以及
[0022]所述的锂带,所述锂带设置于所述集流体上。
[0023]一种电池,其包括所述的补锂极片。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5]本技术采用锂带的第二部分对补锂极片的削薄区域进行补锂,因锂带的第二部分的金属锂层的面密度和/或厚度小于第一部分,使得第二部分的锂含量较少,从而能够避免削薄区域补锂过多,进而减少充电时出现局部析锂的情况,有助于提升电芯性能和安全。此外,采用上述锂带的补锂方式,也没有整体提升负极面密度,或者减少补锂量,进而能够避免因重量增加或容量降低,而影响电池能量密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锂带与削薄区域对应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锂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9]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补锂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00、削薄区域;200、锂带;201、第一部分;202、第二部分;300、集流体;400、材料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
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5]基于前文述及的内容,现有技术中,为防止在锂带补锂的过程中极片卷发生“厚边”等问题,一般会在负极进行浆料涂布的过程中进行边缘削薄操作,以使得电极材料涂层的面密度和厚度产生差异,即,电极材料涂层中间厚边缘薄。但现有技术中的锂带厚度一致,比较均匀,如果按照电极材料涂层中间的面密度进行补锂,会造成削薄区域补锂量过多,在充电时出现局部析锂,影响电芯性能和安全。为了防止析锂,如果整体提升负极面密度,或者减少补锂量,又会导致重量增加或容量降低,影响电池能量密度。
[003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带、补锂极片及电池,请参阅图1至图3,该锂带200包括基材(图中未标示)与金属锂层(图中未标示),金属锂层覆盖于基材的一侧表面上,换言之,基材的一侧表面涂覆有金属锂层。锂带200分为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第二部分202能够对应削薄区域100,第二部分202的金属锂层面密度和/或厚度小于第一部分201。
[0037]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部分202的金属锂层面密度或厚度小于第一部分201,即使得第二部分202的金属锂层的锂含量小于第一部分201,当然,也可以使得第二部分202的金属锂层面密度和厚度均小于第一部分201,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要求和限制。而采用锂带200的第二部分202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带,用于为电池的极片补锂,所述极片的端部具有削薄区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金属锂层,所述金属锂层覆盖于所述基材上的一侧表面上;所述锂带(200)分为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所述第二部分(202)能够对应所述削薄区域(100),所述第二部分(202)的金属锂层面密度和/或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2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201)上的所述金属锂层的锂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202)上的所述金属锂层的锂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202)与所述削薄区域(100)形状、长度和/或宽度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202)金属锂层的面密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201),所述第二部分(202)上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玉川刘京亮李峥陈凯何泓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