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过压保护电路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830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充电过压保护电路及方法,包括逻辑控制电路,用于执行关闭或恢复充电;触发电容,触发电容设置在充电器的正极输入口和逻辑控制电路之间,用于在接入充电器时触发逻辑控制电路关闭充电;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设置在充电器的正极输入口和逻辑控制电路之间,用于设定充电器的最大充电电压。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接入充电器瞬间,通过触发电容触发关闭充电,使充电器恢复恒压输出状态,避免钳位,并可通过第一稳压二极管触发过压保护,以免充电器输出电压过高损坏电池。以免充电器输出电压过高损坏电池。以免充电器输出电压过高损坏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过压保护电路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行业电池管理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充电过压保护电路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锂电池的电化学结构决定他使用过程中存在危险性,必须通过BMS电池管理系统(电源保护板)来管理锂电池,控制锂电池的充放电。BMS广泛应用在三元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等锂离子电池系统中。
[0003]现有锂离子电池系统中,硬件板电池包做成品后,其充电和放电处于打开状态。接入充电后电池会把充电器的电压拉低,对充电器输出的电压进行钳位(钳位:电池对充电器的电压进行拉低,使充电器进入恒流充电模式,而充电器空载时属于恒压状态),当接入充电时不管充电器输出的电压是多高都会对电池进行充电,BMS电池管理系统无法判断充电器输出的电压是多少,是否对电池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过压保护电路及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充电过压保护电路,包括逻辑控制电路,用于执行关闭或恢复充电;
[0007]触发电容,所述触发电容设置在充电器的正极输入口和逻辑控制电路之间,用于在接入充电器时触发逻辑控制电路关闭充电;
[0008]第一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设置在充电器的正极输入口和逻辑控制电路之间,用于设定充电器的最大充电电压。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三场效应管,所述触发电容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并联,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充电器的正极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G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D极与驱动信号源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S极接地,所述驱动信号源还与电池保护芯片的驱动信号口、第三场效应管的G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D极与充电电路中第一场效应管的G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S极接地。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止逆二极管,所述第一止逆二极管的正极与充电器的正极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止逆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四、七、八分压电阻和第六限流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一端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另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G极、第四分压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分压电阻的一端与第三场效应管的G极连接,所述第七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与驱动信号源、第八分压电阻的一端、第六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
六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池保护芯片的驱动信号口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场效应管的G极连接。
[0013]一种充电过压保护方法,包括用于执行关闭或恢复充电的逻辑控制电路;
[0014]设置在充电器的正极输入口和逻辑控制电路之间,用于在接入充电器时触发逻辑控制电路关闭充电的触发电容;
[0015]设置在充电器的正极输入口和逻辑控制电路之间,用于设定充电器的最大充电电压的第一稳压二极管。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三场效应管,所述触发电容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并联,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充电器的正极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G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D极与驱动信号源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S极接地,所述驱动信号源还与电池保护芯片的驱动信号口、第三场效应管的G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D极与充电电路中第一场效应管的G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S极接地。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止逆二极管,所述第一止逆二极管的正极与充电器的正极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止逆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四、七、八分压电阻和第六限流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一端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另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G极、第四分压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分压电阻的一端与第三场效应管的G极连接,所述第七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与驱动信号源、第八分压电阻的一端、第六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池保护芯片的驱动信号口连接。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场效应管的G极连接。
[00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
[0021]本专利技术可在接入充电器瞬间,通过触发电容触发关闭充电,使充电器恢复恒压输出状态,避免钳位,并可通过第一稳压二极管触发过压保护,以免充电器输出电压过高损坏电池。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充电过压保护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4]请参见图1,一种充电过压保护电路,包括逻辑控制电路,用于执行关闭或恢复充电;
[0025]触发电容C1,所述触发电容C1设置在充电器的正极输入口C+和逻辑控制电路之间,用于在接入充电器时触发逻辑控制电路关闭充电;
[0026]第一稳压二极管ZD1,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ZD1设置在充电器的正极输入口C+和逻辑控制电路之间,用于设定充电器的最大充电电压。
[0027]进一步的,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场效应管Q3,所述触发电容C1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ZD1并联,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与充电器的正极输入口C+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G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D极与驱动信号源CO_C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S极接地,所述驱动信号源CO_C还与电池保护芯片U1的驱动信号口CO、第三场效应管Q3的G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D极与充电电路中第一场效应管Q1的G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S极接地。
[0028]需要说明的是,电池保护芯片U1是BMS电池管理系统中的现有器件,用于充放电管理。
[0029]充电电路为BMS电池管理系统中的现有电路,作为充电控制主回路。
[0030]图1中所示的充电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1(负电压驱动)、第三分压电阻R3、第五分压电阻R5、泄放电阻R2、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用于保护第一场效应管Q1的G极电压)、第二止逆二极管D2、第四止逆二极管D4。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逻辑控制电路,用于执行关闭或恢复充电;触发电容,所述触发电容设置在充电器的正极输入口和逻辑控制电路之间,用于在接入充电器时触发逻辑控制电路关闭充电;第一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设置在充电器的正极输入口和逻辑控制电路之间,用于设定充电器的最大充电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三场效应管,所述触发电容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并联,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充电器的正极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G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D极与驱动信号源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S极接地,所述驱动信号源还与电池保护芯片的驱动信号口、第三场效应管的G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D极与充电电路中第一场效应管的G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S极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电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止逆二极管,所述第一止逆二极管的正极与充电器的正极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止逆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电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四、七、八分压电阻和第六限流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一端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另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G极、第四分压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分压电阻的一端与第三场效应管的G极连接,所述第七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与驱动信号源、第八分压电阻的一端、第六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池保护芯片的驱动信号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电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场效应管的G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中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众鑫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