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层叠式丝网混合芯子微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05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层叠式丝网混合芯子微反应器,包括矩形扁管形状的外套管和塞入外套管的内腔内的多层层叠的丝网插片,所述外套管的两端采用封头封堵,所述封头与外套管之间接触位置垫有密封垫圈并用螺钉固定在外套管上,所述丝网插片为在矩形长条板上成规律的开设有若干孔或切口,所述丝网插片上的孔或切口与上层和/或下层丝网插片上至少两个孔或切口有重叠面积。本发明专利技术外套管内腔的矩形扁通道相对于管式通道而言其比表面积更大,对于微反应器中工艺的换热性能提升明显,有效促进了内部流体的混合,从而提高了反应混合效果,混合芯子便于组装、拆卸,极大增强了设备清洗、维护的便捷性与灵活性。护的便捷性与灵活性。护的便捷性与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卸层叠式丝网混合芯子微反应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反应器
,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层叠式丝网混合芯子微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微反应器能够在几十到几百毫米的长度尺度内完成化学反应,最典型的结构就是微通道。微通道内的混合芯子是微反应器的核心部件,能够显著提高微反应器的混合性能,从而提高其反应效果。近年来,考虑到实际产品维护的必要性与便捷性,含可拆卸式混合芯子的微反应器成为主流,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行业。现有的可拆卸式混合芯子均是针对套管式微通道反应器设计的。没有矩形扁管状微通道的微反应器,而且混合芯子都是单层多种复杂结构,利用通道多变,液体流通方向进行多方向转变,以达到混合反应的目的,没有多个层叠插片以达到混合的混合芯子。因此,传统的混合芯子清洗拆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拆卸层叠式丝网混合芯子微反应器,解决了混合芯子结构复杂、拆卸不方便,混液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拆卸层叠式丝网混合芯子微反应器,包括矩形扁管形状的外套管和塞入外套管的内腔内的多层层叠的丝网插片,所述外套管的两端采用封头封堵,所述封头与外套管之间接触位置垫有密封垫圈并用螺钉固定在外套管上,所述丝网插片为在矩形长条板上成规律的开设有若干孔或切口,所述丝网插片上的孔或切口与上层和/或下层丝网插片上至少两个孔或切口有重叠面积,所述丝网插片上的孔或切口面积占整个矩形长条板面积的25

85%,所述丝网插片上孔或切口与上层或下层丝网插片的重叠面积为30

80%。
[0005]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外套管内塞入的层叠丝网插片个数不少于3个,所述丝网插片层叠后的总厚度之和比外套管的内腔高度小3

15%,所述外套管的内腔高度与宽度的比例为1:2

20。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外套管(1)内塞入的层叠丝网插片的材质、孔或切口排布以及尺寸规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丝网插片上的孔为人字形孔、药丸形孔、正方形孔、长方形孔、圆形孔、椭圆形孔、正六边形孔、长条形孔、花形孔、菱形孔中的一种;
[0007]所述丝网插片上的切口为单边斜条形或双边斜条形。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丝网插片厚度为0.1

5mm,宽度为5

50mm之间,长度为50

1500mm。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套管中丝网插片规格相同的情况下,上层所述丝网插片相对下层所述丝网插片在宽度轴线上翻转180
°
进行层叠,上层所述丝网插片与下层所
述丝网插片上的孔或切口交错设置。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丝网插片的材质为镀锌钢板、冷热轧板、铜板、镍板、不锈钢板、铝合金板、哈氏合金、石墨烯、聚合物、碳化硅和陶瓷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外套管进行并联形成一个单元,多个所述外套管形成的单元进行串联形成集成微反应器;也可以是多个所述外套管(1)进行串联形成一个单元,多个所述外套管(1)形成的单元进行并联形成集成微反应器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丝网插片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0.8μm。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管的内腔的长度比丝网插片的长度长2

5mm。
[0014]一种可拆卸层叠式丝网混合芯子微反应器的安装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15]S1:将多个丝网插片进行层叠,上层所述丝网插片相对下层所述丝网插片在宽度轴线上翻转180
°
进行层叠,多个层叠后丝网插片从外套管的一侧插入到外套管的内腔内;
[0016]S2:用封头在外套管两端进行封堵,在所述封头与外套管之间垫有密封垫圈,并用螺钉将封头固定在外套管上;
[0017]S3:多个所述外套管进行并联形成一个单元,多个所述外套管形成的单元进行串联形成集成微反应器;也可以是多个所述外套管(1)进行串联形成一个单元,多个所述外套管(1)形成的单元进行并联形成集成微反应器。
[0018]本专利技术中,外套管内腔的矩形扁通道相对于管式通道而言其比表面积更大,对于微反应器中工艺的换热性能提升明显。可拆卸层叠式丝网混合芯子采用可交错叠加插入矩形扁管微通道内,有效促进了内部流体的混合,从而提高了反应混合效果。混合芯子便于组装、拆卸,极大增强了设备清洗、维护的便捷性与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拆卸层叠式丝网混合芯子微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斜条形丝网插片的结构示意图(单边)。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鱼骨形丝网插片的结构示意图(双边)。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药丸形丝网插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人字形丝网插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正方形丝网插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圆形丝网插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正六边形丝网插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花形丝网插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横竖排列丝网插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外套管;2、内腔;3、斜条形丝网插片;31、单边斜条形;10、鱼骨形丝网插片;101、双边斜条形;20、药丸形丝网插片;201、药丸形孔;30、人字形丝网插片;301、人字形孔;40、正方形丝网插片;401、正方形孔;50、圆形丝网插片;501、圆形孔;60、正六边形丝网插片;601、正六边形孔、;70、花形丝网插片;701、花形孔;80、横竖排列丝网插片;801、横竖
排列长条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拆卸层叠式丝网混合芯子微反应器,包括矩形扁管形状的外套管1和塞入外套管1的内腔2内的多层层叠的丝网插片,所述外套管1的两端采用封头封堵,所述封头与外套管之间接触位置垫有密封垫圈并用螺钉固定在外套管1上,所述丝网插片为在矩形长条板上成规律的开设有若干孔或切口,所述丝网插片上的孔或切口与上层和/或下层丝网插片上至少两个孔或切口有重叠面积,所述丝网插片上的孔或切口面积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层叠式丝网混合芯子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扁管形状的外套管(1)和塞入外套管(1)的内腔(2)内的多层层叠的丝网插片,所述外套管(1)的两端采用封头封堵,所述封头与外套管之间接触位置垫有密封垫圈并用螺钉固定在外套管(1)上,所述丝网插片为在矩形长条板上成规律的开设有若干孔或切口,所述丝网插片上的孔或切口与上层和/或下层丝网插片上至少两个孔或切口有重叠面积,所述丝网插片上的孔或切口面积占整个矩形长条板面积的25

85%,所述丝网插片上孔或切口与上层或下层丝网插片的重叠面积为30

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层叠式丝网混合芯子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外套管(1)内塞入的层叠丝网插片个数不少于3个,所述丝网插片层叠后的总厚度之和比外套管(1)的内腔(2)高度小3

15%,所述外套管(1)的内腔(2)高度与宽度的比例为1:2

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层叠式丝网混合芯子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外套管(1)内塞入的层叠丝网插片的材质、孔或切口排布以及尺寸规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层叠式丝网混合芯子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网插片上的孔为人字形孔(301)、药丸形孔(201)、正方形孔(401)、长方形孔、圆形孔(501)、椭圆形孔、长条形孔、正六边形孔(601)、花形孔(701)、菱形孔中的一种;所述丝网插片上的切口为单边斜条形(31)或双边斜条形(1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层叠式丝网混合芯子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网插片厚度为0.1

5mm,宽度为5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凤徐笑王禹涵孙尧朱纯银赵东波
申请(专利权)人:润峙之微流体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