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用转子散热结构,该马达外部设有两进出口,该马达包含有一外壳,该外壳的内壁层设有复数个外壳流道,该外壳的一端装设有一前托架,该前托架具有一容置槽,该前托架的内壁层设有复数个前托架流道,该外壳的另一端装设有一后托架,该后托架具有一容置槽,该后托架的内壁层设有复数个后托架流道;该马达用转子散热结构,包含有:一前托架环状流道,设于该前托架的容置槽的外壁;前托架径向流道,连接于该前托架环状流道与该前托架流道之间;一前托架端盖,装设于该前托架上;一后托架环状流道,设于该后托架的容置槽的外壁;后托架径向流道,连接于该后托架环状流道与该后托架流道之间;一后托架端盖,装设于该后托架上。架上。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用转子散热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用转子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马达在运转时,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由于热能的累积会让马达的温度持续增加,大幅降低输出功率,也导致马达使用时间下降,甚至可能会让马达损坏,因此如何让马达能够降温,是马达
的一项重要课题。
[0003]一般传统的马达,会在其外壳中设有流道,凭借液体在流道中流动,而让马达内的定子能够冷却及散热,不过马达内的转子还是会有热能累积,上述方式无法让转子冷却及散热,可能导致转子过热而产生问题,因此无法有效达到使马达降温的效果。
[0004]综合以上原因,使得现有技术仍存在有改良的空间,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乃积极研究,加以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研发的经验,并经不断试验及改良,终于发展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用转子散热结构,能够达到提升散热效率,降低马达在运转时的温度。
[0006]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用转子散热结构,该马达外部设有两进出口,该马达包含有一外壳,该外壳的内壁层设有复数个外壳流道,该外壳的一端装设有一前托架,该前托架的底端面上设有一容置槽,该前托架的内壁层设有复数个前托架流道,该外壳的另一端装设有一后托架,该后托架的底端面上设有一容置槽,该后托架的内壁层设有复数个后托架流道,该外壳流道、该前托架流道与该后托架流道互相连通,该前托架的容置槽中装设有一前轴承,该后托架的容置槽中装设有一后轴承,该外壳内装设有一定子,该定子内装设有一转子,该转子中装设有复数个磁铁,该转子中还装设有一心轴延伸出该前托架外;
[0007]该马达用转子散热结构包含有:
[0008]一前托架环状流道,设于该前托架的容置槽的外壁;
[0009]前托架径向流道,连接于该前托架环状流道与该前托架流道之间,使该前托架环状流道与该前托架流道互相连通;
[0010]一后托架环状流道,设于该后托架的容置槽的外壁;及
[0011]后托架径向流道,连接于该后托架环状流道与该后托架流道之间,使该后托架环状流道与该后托架流道互相连通。
[0012]其中:该前托架上装设有一前托架端盖,能够遮盖该前托架环状流道与该前托架径向流道。
[0013]其中:该后托架上装设有一后托架端盖,能够遮盖该后托架环状流道与该后托架径向流道。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该进出口位于该外壳的外壁面上。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该进出口位于该前托架的外壁面上。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该进出口位于该后托架的外壁面上。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该进出口分别位于该前托架的外壁面上与该后托架的外壁面上。
[0018]使用时,冷却液体自其中一个该进出口进入至该马达中,并且于该外壳流道、该前托架流道与该后托架流道之间循环流动,使冷却液体对该定子能够冷却及散热;同时,冷却液体流动至该前托架环状流道、该前托架径向流道、该后托架环状流道与该后托架径向流道,使冷却液体对该转子与该前轴承及该后轴承能够冷却及散热,最后冷却液体自另一个该进出口流出。
[0019]本专利技术马达用转子散热结构,不仅是能够使冷却液体对定子作冷却及散热,凭借前托架环状流道与后托架环状流道,更能够使冷却液体对转子与前轴承及后轴承作冷却及散热,本专利技术能够达到提升散热效率,降低马达在运转时的温度。
[0020]为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易理解,下文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马达用转子散热结构的立体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马达用转子散热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马达用转子散热结构的右侧视剖面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马达用转子散热结构的前托架及前托架端盖的分解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马达用转子散热结构的后托架及后托架端盖的分解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马达用转子散热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马达用转子散热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马达用转子散热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马达10;外壳20;进出口21;外壳流道22;前托架30;容置槽31;前托架流道32;前托架环状流道33;前托架径向流道34;前托架端盖35;后托架40;容置槽41;后托架流道42;后托架环状流道43;后托架径向流道44;后托架端盖45;前轴承50;后轴承60;定子70;转子80;磁铁81;心轴90。
具体实施方式
[0030]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马达用转子散热结构,该马达10外部设有两进出口21,该马达10包含有一外壳20,该外壳20的内壁层设有复数个外壳流道22,该外壳20的一端装设有一前托架30,该前托架30的底端面上设有一容置槽31,该前托架30的内壁层设有复数个前托架流道32,该外壳20的另一端装设有一后托架40,该后托架40的底端面上设有一容置槽41,该后托架40的内壁层设有复数个后托架流道42,该外壳流道22、该前托架流道32与该后托架流道42互相连通,该前托架30的容置槽31中装设有一前轴承50,该后托架40的容置槽41中装设有一后轴承60,该外壳20内装设有一定子70,该定子70内装设有一转子80,该转子80中装设有复数个磁铁81,该转子80中还装设有一心轴90延伸出该前托架30外。
[0031]该马达用转子散热结构,包含有:一前托架环状流道33,设于该前托架30的容置槽31的外壁;前托架径向流道34,连接于该前托架环状流道33与该前托架流道32之间,使该前托架环状流道33与该前托架流道32互相连通;一前托架端盖35,装设于该前托架30上,能够遮盖该前托架环状流道33与该前托架径向流道34;一后托架环状流道43,设于该后托架40的容置槽41的外壁;后托架径向流道44,连接于该后托架环状流道43与该后托架流道42之间,使该后托架环状流道43与该后托架流道42互相连通;一后托架端盖45,装设于该后托架40上,能够遮盖该后托架环状流道43与该后托架径向流道44。
[0032]冷却液体自其中一个该进出口21进入至该马达10中,并且于该外壳流道22、该前托架流道32与该后托架流道42之间循环流动,使冷却液体对该定子70能够冷却及散热;同时,冷却液体流动至该前托架环状流道33、该前托架径向流道34、该后托架环状流道43与该后托架径向流道44,也使冷却液体对该转子80与该前轴承50及该后轴承60冷却及散热,最后冷却液体自另一个该进出口21流出。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该进出口21位于该外壳20的外壁面上。
[0034]请参阅图6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该进出口21位于该前托架30的外壁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用转子散热结构,该马达外部设有两进出口,该马达包含有一外壳,该外壳的内壁层设有复数个外壳流道,该外壳的一端装设有一前托架,该前托架具有一容置槽,该前托架的内壁层设有复数个前托架流道,该外壳的另一端装设有一后托架,该后托架具有一容置槽,该后托架的内壁层设有复数个后托架流道,该外壳流道、该前托架流道与该后托架流道互相连通,该外壳内装设有一定子,该定子内装设有一转子,该转子中装设有复数个磁铁,该转子中还装设有一心轴,该心轴延伸出该前托架外;其特征在于:该马达用转子散热结构包含有:一前托架环状流道,设于该前托架的容置槽的外壁;前托架径向流道,连接于该前托架环状流道与该前托架流道之间,使该前托架环状流道与该前托架流道互相连通;一后托架环状流道,设于该后托架的容置槽的外壁;及后托架径向流道,连接于该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旭霖,
申请(专利权)人:士林电机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