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功能不同的层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777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透明性、耐候性、防污性、耐化学品性、防雾性和操作性优良的层叠体。层叠体(1)具有:表层(1A),其是由含有弹性体(R)和紫外线吸收剂的丙烯酸类树脂组合物(A)构成的耐候性树脂层;背层(1B),其是含有乙烯醇类树脂(B)的防污性树脂层;以及胶粘层(1C),其设置在表层与背层之间,含有热塑性弹性体(C),该热塑性弹性体(C)是包含含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单元的聚合物嵌段(c1)和含有共轭二烯化合物单元的聚合物嵌段(c2)的嵌段共聚物或该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的氢化物。的氢化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两面功能不同的层叠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两面功能不同的层叠体。更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透明性、耐候性、防污性、耐化学品性、防雾性和操作性优良、适合于汽车外装用途、建材用途和农业用途等的层叠体。

技术介绍

[0002]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透明性、耐候性和外观等优良,被用于汽车内外装和建材等用途。从其耐候性出发期待向农业用途等的展开,但对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单体而言,在防污性和操作性等方面存在问题。
[0003]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具有防污性的膜,公开了一种在丙烯酸类树脂膜上层叠有防污性优良的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构成的硬涂层的硬涂膜(权利要求1、8)。
[0004]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含有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橡胶和紫外线吸收剂的耐候性树脂层与含有乙烯

乙烯醇共聚树脂的防污性树脂层的层叠片(权利要求1)。在专利文献2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耐候性树脂层与防污性树脂层直接层叠(图1)。
[0005]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经由胶粘层使乙烯

乙烯醇共聚树脂与其他树脂层层叠而成的多层结构体(权利要求1、3)。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106275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

42975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2963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2]对于在丙烯酸类树脂膜上层叠有硬涂层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膜而言,拉伸性和耐弯曲性不良,在室温下拉伸或弯曲时硬涂层有可能产生裂纹等,操作性存在问题。
[0013]对于将耐候性树脂层和防污性树脂层直接层叠的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层叠片而言,含有作为非晶性树脂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耐候性树脂层与含有作为结晶性树脂的乙烯

乙烯醇共聚树脂的防污性树脂层的胶粘性不充分,在操作时有可能发生层间剥离。
[0014]在专利文献3中,没有记载经由胶粘层使丙烯酸类树脂与乙烯

乙烯醇共聚树脂层叠,没有公开使作为非晶性树脂的丙烯酸类树脂与作为结晶性树脂的乙烯

乙烯醇共聚树脂良好地胶粘的技术。
[0015]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明性、耐候性、防污性、耐化学品性、防雾性和操作性优良的层叠体。
[0016]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1]~[6]的层叠体。
[0018][1]一种层叠体,其是两面功能不同的层叠体,其中,
[0019]其具有:
[0020]表层,其是由含有弹性体(R)和紫外线吸收剂的丙烯酸类树脂组合物(A)构成的耐候性树脂层;
[0021]背层,其是含有乙烯醇类树脂(B)的防污性树脂层;和
[0022]胶粘层,其设置在上述表层与上述背层之间,含有热塑性弹性体(C),该热塑性弹性体(C)是包含含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单元的聚合物嵌段(c1)和含有共轭二烯化合物单元的聚合物嵌段(c2)的嵌段共聚物或该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
[0023]乙烯醇类树脂(B)是乙烯单元的含有率为20~50mol%的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
[0024]上述胶粘层由热塑性聚合物组合物(X)构成,该热塑性聚合物组合物(X)含有热塑性弹性体(C)100质量份和选自由聚乙烯醇缩醛树脂(DV)和含极性基团的聚丙烯类树脂(DP)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增粘成分(D)10~100质量份,
[0025]聚合物嵌段(c2)是含有丁二烯单元和/或异戊二烯单元且1,2

键和3,4

键的量之和相对于1,2

键、3,4

键和1,4

键的量之和的比例为40mol%以上的聚合物嵌段。
[0026][2]如[1]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0027]丙烯酸类树脂组合物(A)为包含含有80质量%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M)、弹性体(R)和上述紫外线吸收剂的丙烯酸类树脂组合物,
[0028]上述紫外线吸收剂是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和/或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
[0029]所述丙烯酸类树脂组合物(A)中,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树脂(M)和弹性体(R)的合计10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类树脂(M)的含量为10~99质量份,弹性体(R)的含量为90~1质量份,
[0030]上述层叠体的300nm波长下的透射率为5%以下。
[0031][3]如[1]或[2]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弹性体(R)是交联橡胶粒子和/或包含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单元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嵌段(g1)和含有丙烯酸酯单元的丙烯酸酯聚合物嵌段(g2)的嵌段共聚物。
[0032][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是总厚度为20~500μm的层叠膜,相对于总厚度,上述表层的厚度的比例为1/20~2/3,上述背层的厚度的比例为1/20~2/3。
[0033][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为拉伸膜。
[0034][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在上述表层与上述背层之间还具备具有与上述表层、上述背层和上述胶粘层不同功能的功能层。
[0035]专利技术效果
[0036]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透明性、耐候性、防污性、耐化学品性、防雾性和操作性优良的层叠体。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示意性截面图。
[003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层叠膜的制造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两面功能不同的层叠体][0040]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是两面功能不同的层叠体,其包含由含有弹性体(R)和紫外线吸收剂的丙烯酸类树脂组合物(A)构成的作为耐候性树脂层的表层和含有乙烯醇类树脂(B)的作为防污性树脂层的背层。
[0041]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在表层与背层之间,为了提高这些层的胶粘性而具有含有热塑性弹性体(C)的胶粘层。
[0042]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中的“表背”是为了便于区别层叠体的两侧的呼称,也可以与实际使用的“表背”不一致。也可以将“表层”称为一个表层、将“背层”称为另一个表层,在实际的使用中,也可以将“表层”用于背面,将“背层”用于表面。
[004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示意性截面图。
[0044]图中,符号1表示层叠体,符号1A表示作为耐候性树脂层的表层,符号1B表示作为防污性树脂层的背层,符号1C表示胶粘层。
[0045]在作为耐候性树脂层的表层1A与作为防污性树脂层的背层1B之间,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除胶粘层1C以外的其他树脂层。
[0046](表层(耐候性树脂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层叠体,其是两面功能不同的层叠体,其具有:表层,其是由含有弹性体(R)和紫外线吸收剂的丙烯酸类树脂组合物(A)构成的耐候性树脂层;背层,其是含有乙烯醇类树脂(B)的防污性树脂层;以及胶粘层,其设置在所述表层与所述背层之间,含有热塑性弹性体(C),该热塑性弹性体(C)是包含含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单元的聚合物嵌段(c1)和含有共轭二烯化合物单元的聚合物嵌段(c2)的嵌段共聚物或该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乙烯醇类树脂(B)是乙烯单元的含有率为20~50mol%的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所述胶粘层由热塑性聚合物组合物(X)构成,该热塑性聚合物组合物(X)含有热塑性弹性体(C)100质量份和选自由聚乙烯醇缩醛树脂(DV)和含极性基团的聚丙烯类树脂(DP)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增粘成分(D)10~100质量份,聚合物嵌段(c2)是含有丁二烯单元和/或异戊二烯单元且1,2

键和3,4

键的量之和相对于1,2

键、3,4

键和1,4

键的量之和的比例为40mol%以上的聚合物嵌段。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寺纯平向尾良树福原直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可乐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