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中间头除湿装置,包括支撑座、设置在支撑座的上侧的密封体,密封体由两个开口相对的密封罩构成,支撑座设置有控制装置,密封罩包括侧板、端板组件,侧板之间相互抵接并围成圆筒形结构,密封罩的端板组件设置有开口朝向另一个密封罩的凹槽,对应的端板组件之间相互抵接,且对应的凹槽之间形成供电缆中间头穿过的过孔,密封体连接有总管,总管远离密封体的一端分叉形成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第一分支连接有真空泵,第二分支连接有氮气瓶,第一分支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分支设置有第二阀门,密封体内设置有加热棒。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缆中间头除湿装置对操作要求低,并且效率高。且效率高。且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中间头除湿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除湿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电缆中间头除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交联聚乙烯电缆中间头施工或运行过程中,水分、潮气会从电缆中间头上的缝隙渗入,从而导致内部的钢铠和屏蔽层间隙出现纵向渗透,危及整个电缆电力系统。进水受潮后,交联聚乙烯电缆在高压电场作用下极易出现“水树枝”现象,水分会在电场的作用下形成水树枝沿面爬电,在绝缘层和屏蔽层之间产生局部放电,引起绝缘层击穿,即“水树老化”现象,最终导致电缆击穿,影响供电可靠性和电网运行稳定。
[0003]当前电缆中间头除湿常采用切除电缆受潮部分法,这种方式对人员的操作经验有十分高的要求,如果人员操作不到位将使得电缆中间头防潮性能变差,另外,这种方式大部分由人力完成,操作步骤繁琐并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除湿方式对操作要求高,并且效率低下的缺点,提出一种电缆中间头除湿装置对操作要求低,并且效率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中间头除湿装置,包括支撑座、设置在支撑座的上侧的密封体,密封体由两个开口相对的密封罩构成,支撑座设置有用于控制密封罩开合的控制装置,密封罩包括侧板、固定连接在侧板的两端的端板组件,侧板之间相互抵接并围成圆筒形结构,密封罩的端板组件设置有开口朝向另一个密封罩的凹槽,对应的端板组件之间相互抵接,且对应的凹槽之间形成供电缆中间头穿过的过孔,过孔的直径和电缆中间头的外径适配,密封体连接有总管,总管远离密封体的一端分叉形成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第一分支连接有真空泵,第二分支连接有氮气瓶,第一分支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分支设置有第二阀门,密封体内设置有加热棒。
[0006]通过上述设置,到人员的操作要求低,并且除湿效率高,具体的,除湿时,在控制装置的作用下,两个密封罩分开,然后将电缆中间头放置在两个密封罩之间,然后在控制装置的作用下,两个密封罩合拢直至密封罩之间相互抵接,此时电缆中间头从过孔之间穿过,由于电缆中间头的外径和过孔的直径适配,所以此时电缆中间头将密封体两端的过孔堵住,此时电缆中间头和密封体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然后在第一阀门打开,真空泵运行并通过第一分支、总管而将密封体内的空气抽掉,此时密封体的气压降低,如果电缆中间头内有细小的空隙时,细小的空隙内的气压大于密封体内的气压,所以空隙内的水汽将离开电缆中间头而进入密封体内,进而被真空泵所抽出,然后第一阀门关闭而第二阀门打开,氮气瓶内的氮气通过第二分支、总管而进入密封体内,当密封体内充满氮气之后,加热棒发热并使得密封体内的温度升高,进而使得电缆中间头的温度升高,此时如果电缆中间头内存有水分,水分将受热蒸发变成水汽,进而弥散至密封体内,至此电缆中间头内已经基本没有水
分,然后在控制装置的作用下,两个密封罩分开。
[0007]进一步的,沿侧板的下沿固定连接有滑动座,侧板的上沿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的连接板,密封罩的连接板和另一个密封罩的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支撑座的上侧设置有滑槽,滑动座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座上的第一电机、和第一电机连接的丝杆,丝杆穿过滑动座并和滑动座螺纹连接,丝杆设置有用于和其中一个滑动座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用于和另一个滑动座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
[0008]进一步的,密封罩的侧板远离另一个密封罩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支撑座包括主体、固定连接在主体的相对两侧的且向上延伸的延伸部,密封体设置在延伸部之间,延伸部设置有开口朝向密封体的导向槽,导向柱滑动连接在对应的导向槽内,滑槽设置在主体的上侧。
[0009]进一步的,导向柱内设置有通道,以使得导向柱为管状结构,加热棒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导向槽的槽底,加热棒穿过对应的通道,且加热棒至少部分设置在密封体内。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本申请的紧凑性较好。
[0010]进一步的,延伸部的上侧设置气道,总管通过气道、导向槽、通道和密封体连通,气道的下端和其中一个导向槽连通,气道的上端和总管连接。
[0011]进一步的,端板组件包括和侧板固定连接的主板,主板为半圆形结构,侧板的一侧沿主板的圆弧部分设置,主板的一侧设置有平直面,主板靠近平直面的一侧设置有横截面呈半圆形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转动连接有和安装槽适配的转动半套,转动半套靠近安装槽的槽口的一侧和平直面齐平,转动半套的横截面呈C字形并形成凹槽,当两个密封罩相互抵接时,对应的转动半套相互抵接并形成用于扣在电缆中间头的端部的转动套,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垫,以提高转动套和电缆中间头之间的气密性,密封体内设置有若干用于挤压电缆中间头的挤压组件,挤压组件包括两个沿密封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伸缩组件、一个转动连接在伸缩组件之间的挤压辊,挤压辊的轴线和密封体的轴线平行,伸缩组件包括和侧板的内侧固定连接的导向套、滑动连接在导向套内的柱塞、固定连接在柱塞远离侧板的一端的磁铁、固定连接在磁铁远离柱塞的一侧的连接板,挤压辊转动连接在连接板之间,磁铁和导向套抵接,侧板设置有和导向套连通的气孔,电缆中间头除湿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支撑座以密封体的轴线为中心往复转动的转动装置。
[0012]进一步的,安装槽的槽底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沿安装槽的周向设置,转动半套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槽的两端通过弹簧和限位块连接。
[0013]进一步的,支撑座远离密封体的一侧设置有圆弧面,圆弧面的轴线和密封体的轴线重合,转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座的下侧的底座、固定连接在圆弧面上的圆弧齿条、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二电机、和第二电机连接的齿轮,底座的上侧设置有转动槽,支撑座至少部分设置在转动槽内,圆弧面和转动槽贴合,转动槽设置有用于避让圆弧齿条的避让槽,齿轮转动连接在转动槽的槽底,第二电机通过转轴和齿轮连接。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5]图2为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6]图3为图2的A
‑
A剖视图。
[0017]图4为图3的B处放大图。
[0018]图5为图2的C
‑
C剖视图。
[0019]图6为图5的D处放大图。
[0020]图7为密封罩分开的示意图。
[0021]图8为密封罩将电缆中间头夹紧的示意图。
[0022]图9为图8的E处放大图。
[0023]图10为密封体转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5]参见图1至图10,一种电缆中间头除湿装置,包括支撑座11、设置在支撑座11的上侧的密封体12,密封体12由两个开口相对的密封罩121构成,支撑座11设置有用于控制密封罩121开合的控制装置,密封罩121包括侧板1211、固定连接在侧板1211的两端的端板组件,侧板1211之间相互抵接并围成圆筒形结构,密封罩121的端板组件设置有开口朝向另一个密封罩121的凹槽12121,对应的端板组件之间相互抵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中间头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上侧的密封体,所述密封体由两个开口相对的密封罩构成,所述支撑座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密封罩开合的控制装置,所述密封罩包括侧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侧板的两端的端板组件,所述侧板之间相互抵接并围成圆筒形结构,所述密封罩的端板组件设置有开口朝向另一个所述密封罩的凹槽,对应的端板组件之间相互抵接,且对应的凹槽之间形成供电缆中间头穿过的过孔,所述过孔的直径和所述电缆中间头的外径适配,所述密封体连接有总管,所述总管远离所述密封体的一端分叉形成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所述第一分支连接有真空泵,所述第二分支连接有氮气瓶,所述第一分支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分支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密封体内设置有加热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中间头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侧板的下沿固定连接有滑动座,所述侧板的上沿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的耳板,所述密封罩的耳板和另一个所述密封罩的耳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支撑座的上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动座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的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一电机连接的丝杆,所述丝杆穿过所述滑动座并和所述滑动座螺纹连接,所述丝杆设置有用于和其中一个所述滑动座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用于和另一个所述滑动座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中间头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罩的侧板远离另一个所述密封罩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支撑座包括主体、固定连接在所述主体的相对两侧的且向上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密封体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之间,所述延伸部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密封体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柱滑动连接在对应的导向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缆中间头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内设置有通道,以使得所述导向柱为管状结构,所述加热棒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导向槽的槽底,所述加热棒穿过对应的通道,且所述加热棒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密封体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缆中间头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上侧设置气道,所述总管通过所述气道、所述导向槽、所述通道和所述密封体连通,所述气道的下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登雕,胡亮,朱慧红,王剑,王晓静,陈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台州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