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738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风口,所述风口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相对于水平方向的摆放角度为A;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风机与所述风口之间,所述风机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为B;A+B≥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管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风管机。

技术介绍

[0002]风管机是空调的一种,为了提高舒适性,有些风管机采用上出冷风,下出热风的方式。以制冷模式为例,在风管机制冷运行时,进风从侧风口进入,通过风机吹出后通过蒸发器降温,再从下风口吹出,从而实现瀑布式制冷。
[0003]在现有的风管机中,混流风机运行过程中,因出风口为圆形并且面积较大的特点,可能会与换热器相干涉,经过风机吹出的气流到达蒸发器的换热面时分布非常不均匀,还会引起整机阻力增加、风噪等问题。因此,如何减少使风道内的气流分布更加均匀、减少整机阻力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管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风机吹出风到达蒸发器的换热面时分布不均匀、整机阻力增加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风口,所述风口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相对于水平方向的摆放角度为A;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风机与所述风口之间,所述风机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为B;A+B≥40
°

[0006]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与所述风机之间最近的两点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C,C<B<A≤90
°

[0007]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呈V型,所述换热器的尖角背向所述风机,所述换热器顶部的安装点和所述换热器底部的安装点之间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所述摆放角度。
[0008]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体和第二换热体,所述第一换热体与所述第二换热体形成所述V型。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体与所述壳体的顶板连接并形成所述换热器顶部的安装点;和/或,所述第二换热体与所述壳体的底板连接并形成所述换热器底部的安装点。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换热体与所述风机之间最近的两点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C,C<B<A≤90
°

[0011]进一步地,A+B≤110
°

[0012]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呈V型,所述换热器的尖角朝向所述风机,所述换热器顶部的安装点和所述换热器底部的安装点之间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所述摆放角度。
[0013]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体和第二换热体,所述第一换热体与所述第二换热体形成所述V型。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体与所述壳体的侧板连接并形成所述换热器顶部的安装点;和/或,所述第二换热体与所述壳体的底板连接并形成所述换热器底部的安装点。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换热体与所述风机之间最近的两点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C,C<B<A≤90
°

[0016]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为板状,所述换热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所述摆放角度。
[0017]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为弧形,所述换热器的弧形凸起背向所述风机,所述换热器顶部的安装点和所述换热器底部的安装点之间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所述摆放角度。
[001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风口为所述风管机的侧风口或者下风口。
[0019]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风机通过转动改变朝向;所述风管机在制热模式下,所述下风口出风,所述侧风口进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换热器;所述风管机在制冷模式下,所述下风口进风,所述侧风口出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所述换热器。
[0020]进一步地,所述风机为混流风机。
[0021]本专利技术的风管机在风机送风过程中,通过调整所述换热器相对于水平方向的摆放角度为A以及风机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B,使得风机的送风路径适当偏离换热器的换热面,增加风机与换热器之间的送风距离,使得气流充分展开,气流在展开后可以均匀经过换热器,进而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降低气流到达换热器的速度,避免直吹翅片的风噪声,减少整机的阻力。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风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风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风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风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例:10、壳体;11、风口;12、顶板;13、底板;14、侧板;20、换热器;21、第一换热体;22、第二换热体;3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0028]如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包括壳体10、换热器20和风机30,壳体10具有风口11,风口11与壳体10内部连通;换热器20设置在壳体10内,换热器20相对于水平方向的摆放角度为A;风机30设置在壳体10内,换热器20位于风机30与风口11之间,风机30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为B;其中,A+B≥40
°

[0029]本专利技术的风管机在风机30送风过程中,通过调整换热器20相对于水平方向的摆放角度为A以及风机30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B,使的风机30的送风路径适当偏离换热器20的换热面,增加风机30与换热器20之间的送风距离,使得气流充分展开,气流在展开后可以均匀经过换热器,进而提升换热器20的换热效率,降低气流到达换热器20的速度,避免直吹翅片的风噪声,减少整机的阻力。
[0030]换热器20与风机30之间最近的两点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C,C<B<A≤90
°
。当C的角度减小时,说明换热器20与风机30之间的间距增加,送风距离增加,气流有效扩散空间增加,使风机30出风更加均匀,噪音下降明显;而当C的角度增加时,说明换热器20与风机
30之间的距离缩短,导致送风距离减小,气流有效扩散空间减小,从而使风机30出风无法充分扩散,产生噪音。
[0031]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中,换热器20呈V型,换热器20的尖角背向风机30,换热器20顶部的安装点和换热器20底部的安装点之间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摆放角度A。优选地,40
°
≤A+B≤110
°
。对本实施例的风管机进行仿真试验,改变A+B的数值,仿真结果如下:
[0032]A+B转速rpm计算风量m3/h噪音dB35
°
220048348.740
°
220051048.150
°
220052347.3110
°
220051446.5115
°
220048647.7
[0033]根据仿真数据可知,当A+B为35
°
时,换热器20严重倾斜,部分高速气流会冲击风管机的壳体10再转向进入换热器20,这使得送风距离过远,流通阻力增加,因此风量衰减严重,并且气流冲击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风口(11),所述风口(11)与所述壳体(10)内部连通;换热器(20),所述换热器(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换热器(20)相对于水平方向的摆放角度为A;风机(30),所述风机(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换热器(20)位于所述风机(30)与所述风口(11)之间,所述风机(30)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为B;A+B≥4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0)与所述风机(30)之间最近的两点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C,C<B<A≤9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0)呈V型,所述换热器(20)的尖角背向所述风机(30),所述换热器(20)顶部的安装点和所述换热器(20)底部的安装点之间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所述摆放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0)包括第一换热体(21)和第二换热体(22),所述第一换热体(21)与所述第二换热体(22)形成所述V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体(21)与所述壳体(10)的顶板(12)连接并形成所述换热器(20)顶部的安装点;和/或,所述第二换热体(22)与所述壳体(10)的底板(13)连接并形成所述换热器(20)底部的安装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体(22)与所述风机(30)之间最近的两点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C,C<B<A≤90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A+B≤110
°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0)呈V型,所述换热器(20)的尖角朝向所述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晓龙张一帆丁绍军张碧瑶夏凯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