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反应釜降温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丙烯酸乳液釜外快速降温装置,包括反应釜和套设于反应釜外侧的冷却腔,冷却腔内设置有导流盒和缓冲筒;缓冲筒位于冷却腔和反应釜之间,缓冲筒与冷却腔之间设置有能供冷却液通过的第一间隙,缓冲筒内设置有与排液管,排液管与外部冷却装置连接;导流盒位于排液管的旁侧,导流盒上设置有进液管和多个第一导流管,通过导流盒的设置,使得冷却腔内的水可以实现快速的降温,提高降温的效率,通过缓冲筒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冷却腔内的水温降速过快,使得冷却水的快速流动,能实现很好的均匀降温的目的,延长反应釜的使用寿命。延长反应釜的使用寿命。延长反应釜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丙烯酸乳液釜外快速降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应釜降温
,具体是涉及一种丙烯酸乳液釜外快速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丙烯酸酯橡胶是以丙烯酸酯作为主原料的聚合物,已知为有关耐久性的各种物性优异的材料,广泛用作发动机密封垫、油软管、空气软管、O形环等工业用橡胶材料或汽车用橡胶材料,在现有技术中丙烯酸乳液的制备需要通过反应釜对其进行搅拌生产,现有的大多数反应釜功能单一,不具有快速降温冷却的功能,所以工作人员在长时间使用反应釜后,容易导致反应釜由于长时间工作而积累大量热量,从而影响反应釜的正常工作,可能会导致反应釜的使用寿命降低,严重影响使用。
[0003]中国专利申请CN112316871A公开了一种化工溶剂混合用具有快速冷却机构的水冷式反应釜,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反应釜主体,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外侧安装有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盘状冷却管,所述盘状冷却管与反应釜主体的外表面盘绕连接,所述反应釜主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反应釜主体底部盘状冷却管的一面固定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反应釜主体一侧放置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冷却箱主体,所述冷却箱主体的内部放置有冰块主体,此专利技术通过盘状冷却管缠绕在反应釜外侧,并向盘状冷却管内部通入循环冷却水的方式对反应釜进行降温,排出的具有较多热量的水流通过冰块进行快速降温,使循环冷却不会发生间断的影响,但是其盘状冷却管缠绕在反应釜壳体的外侧,冷却水从盘状冷却管的一端流入,刚流入的冷却水温度较低,与反应釜之间的热量交换较快,使对应该位置处的反应釜内部温度降低较快,冷却水在沿盘状冷却管进行流动过程中不断与反应釜交换热量,且交换热量的速度因冷却水的温度升高逐渐变慢,使出水端位置处的热量交换较慢,导致反应釜内部各个位置处的散热效果不同,影响内部反应的正常进行,同时如果降温过快可能导致反应釜的热应力变形,导致反应釜的损坏,所以在保障快速降温的同时保障匀速降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丙烯酸乳液釜外快速降温装置,通过导流盒的设置,使得冷却腔内的水可以实现快速的降温,提高降温的效率,通过缓冲筒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冷却腔内的水温降速过快,使得冷却水的快速流动,能实现很好的均匀降温的目的,延长反应釜的使用寿命。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丙烯酸乳液釜外快速降温装置,包括反应釜和套设于反应釜外侧的冷却腔,冷却腔内设置有导流盒和缓冲筒;缓冲筒位于冷却腔和反应釜之间,缓冲筒与冷却腔之间设置有能供冷却液通过的第一间隙,缓冲筒内远离第一间隙的一侧设置有与排液管,排液管贯穿通过冷却液的外壁
并与外部冷却装置连接;导流盒位于排液管的旁侧,导流盒上设置有贯穿通过冷却腔的外壁且与外部冷却装置连接的进液管和多个等距环绕于导流盒的中心线的第一导流管,多个第一导流管均位于缓冲筒的外侧。
[0006]优选的,导流盒为空心结构盘体结构设置,导流盒内设置有能绕导流盒的轴线旋转且与进液管输入的冷却水传动连接的驱动组件,导流盒固定连接于冷却腔内,且导流盒与冷却腔之间留有第二空隙,缓冲筒能转动的位于第二间隙上,且缓冲筒与驱动组件连接,缓冲筒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环绕与其轴线设置的第一导流板。
[0007]优选的,缓冲筒具有两个,两个缓冲筒呈镜像对称状态设置,两个缓冲筒均与驱动组件传动连接,导流盒位于冷却腔的中部,导流盒的上设置有与第一导流管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第二导流管。
[0008]优选的,导流盒的内壁设置有环形的密封槽,驱动组件包括安装环、驱动齿圈和多个桨叶,安装环上设置有密封槽相互匹配的环形卡条,安装环通过环形卡条能转动的位于密封槽内,多个桨叶等距环绕于安装环的轴线设置,且多个桨叶均固定连接于安装环的外壁上,驱动齿圈固定连接于安装环内,且驱动齿圈与安装环的轴线同轴设置,缓冲筒与驱动齿圈传动连接。
[0009]优选的,两个缓冲筒固定连接于一起,两个缓冲筒相互连接的一端外壁设置有与驱动齿圈相互匹配的第一卡齿,第一卡齿与驱动齿圈卡接配合。
[0010]优选的,两个缓冲筒分别能转动的位于导流盒上,导流盒的下方设置有向其中心延伸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呈竖直状态的旋转轴,旋转轴上设置有能转动的齿轮,齿轮与驱动齿圈啮合连接,其中一个缓冲筒设置有与驱动齿圈相互匹配的第二卡齿,另外一个缓冲筒的顶部设置有与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一齿圈。
[0011]优选的,进液管的轴线与导流盒的边缘呈相切设置。
[0012]优选的,缓冲筒内设置有环形的排液槽,排液槽内设置有多个环绕于其轴线的出液孔,冷却腔内设置有于排液槽相互匹配的排液盘,排液盘与冷却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排液槽与排液盘转动配合,排液管与排液盘连通。
[0013]优选的,冷却腔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环绕于其轴线的第二导流板。
[0014]优选的,冷却腔内设置有对反应釜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
[0015]本专利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导流盒的设置,使得冷却腔内的水可以实现快速的降温,提高降温的效率,通过缓冲筒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冷却腔内的水温降速过快,使得冷却水的快速流动,能实现很好的均匀降温的目的,延长反应釜的使用寿命。
[0016]2.本专利技术通过冷却水进入导流盒内带动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缓冲筒的转动,使得第一导流板带动缓冲筒内部的冷却水转动,使得排液管能更快的排走其内部水温较高的冷却水,通过驱动组件的转动还带动了导流盒内的冷却水流动,使得多个第一导流管的冷却水排出的更快,随着缓冲筒被带动,喷向缓冲筒外壁的冷却水也会被快速带动,使得冷却腔内的水温能快速的下降,同时保持更加均匀的下降,提高降温的效率,延长反应釜的使用寿命。
[0017]3.本专利技术通过导流盒位于冷却腔的中部,使得冷却腔被分为两个部分,通过两个
缓冲筒同时转动,使得缓冲筒内部的水流能快速转动起来,促进冷却腔内水温的快速换热和融合,由此提高冷却腔内冷却水的快速降温。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一种丙烯酸乳液釜外快速降温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丙烯酸乳液釜外快速降温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丙烯酸乳液釜外快速降温装置中冷却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种丙烯酸乳液釜外快速降温装置中导流盒和缓冲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5是一种丙烯酸乳液釜外快速降温装置中缓冲筒的正视图;图6是一种丙烯酸乳液釜外快速降温装置中导流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7是一种丙烯酸乳液釜外快速降温装置中导流盒的正视图;图8是一种丙烯酸乳液釜外快速降温装置中导流盒的顶视图;图9是一种丙烯酸乳液釜外快速降温装置中导流盒和缓冲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10是一种丙烯酸乳液釜外快速降温装置中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一种丙烯酸乳液釜外快速降温装置中缓冲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一种丙烯酸乳液釜外快速降温装置中导流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13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图14是图12中B处的放大图。
[0019]图中标号为:1
‑
反应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烯酸乳液釜外快速降温装置,包括反应釜(1)和套设于反应釜(1)外侧的冷却腔(2),其特征在于,冷却腔(2)内设置有导流盒(3)和缓冲筒(4);缓冲筒(4)位于冷却腔(2)和反应釜(1)之间,缓冲筒(4)与冷却腔(2)之间设置有能供冷却液通过的第一间隙(41),缓冲筒(4)内远离第一间隙(41)的一侧设置有与排液管(211),排液管(211)贯穿通过冷却液的外壁并与外部冷却装置连接;导流盒(3)位于排液管(211)的旁侧,导流盒(3)上设置有贯穿通过冷却腔(2)的外壁且与外部冷却装置连接的进液管(31)和多个等距环绕于导流盒(3)的中心线的第一导流管(32),多个第一导流管(32)均位于缓冲筒(4)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乳液釜外快速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盒(3)为空心结构盘体结构设置,导流盒(3)内设置有能绕导流盒(3)的轴线旋转且与进液管(31)输入的冷却水传动连接的驱动组件(33),导流盒(3)固定连接于冷却腔(2)内,且导流盒(3)与冷却腔(2)之间留有第二空隙,缓冲筒(4)能转动的位于第二间隙上,且缓冲筒(4)与驱动组件(33)连接,缓冲筒(4)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环绕与其轴线设置的第一导流板(4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丙烯酸乳液釜外快速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缓冲筒(4)具有两个,两个缓冲筒(4)呈镜像对称状态设置,两个缓冲筒(4)均与驱动组件(33)传动连接,导流盒(3)位于冷却腔(2)的中部,导流盒(3)的上设置有与第一导流管(32)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第二导流管(3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丙烯酸乳液釜外快速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盒(3)的内壁设置有环形的密封槽(331),驱动组件(33)包括安装环(332)、驱动齿圈(333)和多个桨叶(334),安装环(332)上设置有密封槽(331)相互匹配的环形卡条(335),安装环(332)通过环形卡条(335)能转动的位于密封槽(331)内,多个桨叶(334)等距环绕于安装环(332)的轴线设置,且多个桨叶(334)均固定连接于安装环(332)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冬,孙雪芹,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冀春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