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管涵的透水式防波堤及透水式码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7246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内置管涵的透水式防波堤及透水式码头,透水式防波堤,包括沉箱本体,沉箱本体底部设有抛石基床且顶部设有胸墙;沉箱本体包括上层底板、下层底板,上层底板、下层底板的前后侧设有两侧板,上层底板、下层底板、两侧板之间形成过水通道,上层底板顶部设有沉箱侧壁,沉箱侧壁内设有若干沉箱仓格。透水式码头,具有透水式防波堤,沉箱本体底部的过水通道一侧连接有过水箱涵,过水箱涵顶部贴合沉箱侧壁设有后方回填料,后方回填料一侧设有倒滤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沉箱本体底部设置双层底板,上下底板之间作为过水通达,用于防波堤上,可增加港池内外的水体交换,用于码头或护岸,与后方混凝土箱涵连接,无需在码头上单独设置复杂的箱涵结构。箱涵结构。箱涵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管涵的透水式防波堤及透水式码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港口及水利工程的
,尤其涉及一种内置管涵的透水式防波堤及透水式码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新建港口越来越关注其生态性,生态港口、绿色港口不断发展。传统的重力式沉箱在码头护岸及防波堤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其对海域、河道的占用、对潮流的影响不可忽视。
[0003]沉箱结构为实体式结构,应用于防波堤中,在有效防护波浪的同时,也阻断了潮流通道,影响了港内外的水体交换,造成港内水质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码头和直立式护岸工程的沉箱需设置排水箱涵,这就需要对沉箱进行特殊处理,沉箱采用异形结构,浮运安装困难,且投资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内置管涵的透水式防波堤及透水式码头。
[0005]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内置管涵的透水式防波堤,包括沉箱本体,沉箱本体底部设有抛石基床且顶部设有胸墙;沉箱本体包括上层底板、下层底板,上层底板、下层底板的前后侧设有两侧板,上层底板、下层底板、两侧板之间形成过水通道,上层底板顶部设有沉箱侧壁,沉箱侧壁内设有若干沉箱仓格。
[0007]沉箱仓格内设有压重填料。
[0008]下层底板底部设有若干桩基。
[0009]过水通道两侧可拆卸安装有钢封门。
[0010]一种透水式码头,具有上述的内置管涵的透水式防波堤,沉箱本体底部的过水通道一侧连接有过水箱涵,过水箱涵顶部贴合沉箱侧壁设有后方回填料,后方回填料一侧设有倒滤结构。
[0011]过水箱涵之间设有膨胀止水带。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沉箱本体底部设置双层底板,上下底板之间作为过水通达,用于防波堤上,可增加港池内外的水体交换,用于码头或护岸,与后方混凝土箱涵连接,无需在码头上单独设置复杂的箱涵结构。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透水式防波堤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透水式防波堤上部结构的侧视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透水式防波堤上部结构安装钢封门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透水式码头的主视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两个过水箱涵之间膨胀止水带的布置图;
[0018]图中:1

沉箱本体;2

抛石基床;3

胸墙;4

钢封门;5

过水箱涵;6

后方回填料;7

倒滤结构;8

膨胀止水带;
[0019]101

上层底板;102

下层底板;103

过水通道;104

沉箱侧壁;105

沉箱仓格;
[0020]以下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一种内置管涵的透水式防波堤,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沉箱本体1,沉箱本体1底部设有抛石基床2且顶部设有胸墙3;沉箱本体1包括上层底板101、下层底板102,上层底板101、下层底板102的前后侧设有两侧板,上层底板101、下层底板102、两侧板之间形成过水通道103,上层底板101顶部设有沉箱侧壁104,沉箱侧壁104内设有若干沉箱仓格105。
[0026]沉箱仓格105内设有压重填料。
[0027]用于软土基地时,下层底板102底部设有若干桩基,桩基的布置应与沉箱仓格105的隔墙位置对应。
[0028]结构计算时,下层底板102按单向板计算,上层底板101按双向板计算。过水通道103处不考虑波浪力及土压力的侧向作用。
[0029]沉箱本体1采用预制方式,若水深不足,可在内置的过水通道103两侧设置钢封门4,如图3所示,将沉箱本体1施工期封闭,可浮运安装,安装完成后拆除钢封门4。
[0030]在水深足够的区域,可不设置钢封门4,利用上层底板101以上的空仓部分,提供浮力,进行浮运安装。
[0031]一种透水式码头,如图4至图5所示,具有上述的内置管涵的透水式防波堤,沉箱本体1底部的过水通道103一侧连接有过水箱涵5,用于码头时,沉箱本体1后方设置后方回填料6及倒滤结构7,并与后方过水箱涵5衔接。过水箱涵5之间设有膨胀止水带8,膨胀止水带8仅与一侧过水箱涵5连接成整体,与另一侧过水箱涵5为接触连接,遇水膨胀性能可有效止
水,同时可适应管涵不均匀沉降。
[0032]本专利技术实现了透水沉箱的浮运安装,利用传统沉箱的船机设备可施工新型透水沉箱;过水通道103置于沉箱本体1底部,即保证了防波堤的防浪效果,又增加了防波堤两侧的水体交换;双层底板之间的内置过水通道103,将过水通道103与沉箱本体4整体预制,减少了施工工序,避免了管涵安装误差对沉箱结构的影响;用于码头或护岸,与后方混凝土过水箱涵5连接,可作为排水管涵,无需在码头上单独设置复杂的箱涵结构。
[003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管涵的透水式防波堤,其特征在于,包括沉箱本体(1),沉箱本体(1)底部设有抛石基床(2)且顶部设有胸墙(3);沉箱本体(1)包括上层底板(101)、下层底板(102),上层底板(101)、下层底板(102)的前后侧设有两侧板,上层底板(101)、下层底板(102)、两侧板之间形成过水通道(103),上层底板(101)顶部设有沉箱侧壁(104),沉箱侧壁(104)内设有若干沉箱仓格(1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管涵的透水式防波堤,其特征在于,沉箱仓格(105)内设有压重填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管涵的透水式防波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永欣陈阳马志强邓守来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天津港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