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718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包括壳体,壳体上具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风口;换热器,换热器设置在壳体内;第一整流结构,第一整流结构设置在壳体内,第一整流结构对应风口设置,第一整流结构延伸至风口位置处,第一整流结构用于引导换热器和风口之间的气流,第一整流结构将风口分隔为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第一风口的过流面积为S1,第二风口的过流面积为S2,S1≤S2。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风管机在风口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整流结构,并通过第一整流结构将风口分隔为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使通过第一风口的气流与通过第二风口的气流更加均匀,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减少涡流和风量损失。少涡流和风量损失。少涡流和风量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管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风管机。

技术介绍

[0002]风管机是空调的一种,为了提高舒适性,有些风管机采用上出冷风,下出热风的方式,这样可以实现瀑布式制冷和地毯式暖风。在风管机运行时,空气在风管机的风道内流动,会产生扰流和湍流,使气流分布不均匀,影响与蒸发器的换热效率,而且还会产生噪音,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如何使风道内的气流流动更加顺畅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管机,解决了现有风管机内空气流动会产生扰流和湍流,使气流分布不均匀,影响与蒸发器的换热效率。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的风口;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第一整流结构,所述第一整流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整流结构对应所述风口设置,所述第一整流结构延伸至所述风口位置处,所述第一整流结构用于引导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风口之间的气流,所述第一整流结构将所述风口分隔为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的过流面积为S1,所述第二风口的过流面积为S2,S1≤S2。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口的宽度为D1,所述第二风口的宽度为D2,D1≤D2。
[0006]进一步地,D1/D2的范围为0.5~0.95。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整流结构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第一整流结构通过移动调整所述第一风口的过流面积和所述第二风口的过流面积。
[0008]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包括相连的第一换热体和第二换热体,所述第一换热体的换热面和所述第二换热体的换热面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一换热体和所述第二换热体相连形成的尖角背向所述第一整流结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体位于靠近所述风口位置处,所述第二换热体位于远离所述风口位置处。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整流结构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换热体的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用于引导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体之间的气流;所述第一导流面与所述第一换热体的换热面之间形成夹角A,A的取值范围为15
°
~35
°

[0011]进一步地,所述风口为所述风管机的下风口,所述风管机还包括侧风口;所述风管机在制热模式下,所述下风口为出风口,所述侧风口为进风口;所述风管机在制冷模式下,所述下风口为进风口,所述侧风口为出风口。
[0012]进一步地,所述风管机还包括:第二整流结构,所述第二整流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整流结构对应所述第二风口设置,所述第一整流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整流结构与所述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整流结构与所述第一整流结构配合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导流
通道用于引导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体之间的气流。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整流结构具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上形成有导流凸起,所述导流凸起将所述导流面分隔为第三导流面和第四导流面,所述第三导流面和第四导流面用于引导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体之间的气流。
[0014]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凸起的凸起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整流结构。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流面位于所述导流凸起远离所述风口的一侧,所述第四导流面位于所述导流凸起靠近所述风口的一侧。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流面为曲面。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流面延伸至所述换热器。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导流面具有平面段,所述平面段延伸至所述风口位置处。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导流面还具有与所述平面段相连的曲面段,所述曲面段位于所述平面段远离所述风口的一侧。
[0020]本专利技术的风管机在风口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整流结构,并通过第一整流结构将风口分隔为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使第一整流结构可以分别对第一风口与换热器之间、第二风口与换热器之间的气流进行整流,使通过第一风口的气流与通过第二风口的气流更加均匀,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减少涡流和风量损失。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管机的第一整流结构与换热器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0023]图例:10、壳体;11、第一风口;12、第二风口;20、换热器;21、第一换热体;22、第二换热体;30、第一整流结构;31、第一导流面;32、第二导流面;40、第二整流结构;41、导流凸起;42、第三导流面;43、第四导流面;50、导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包括壳体10、换热器20和第一整流结构30,壳体10上具有与壳体10内部连通的风口;换热器20设置在壳体10内;第一整流结构30设置在壳体10内,第一整流结构30对应风口设置,第一整流结构30延伸至风口位置处,第一整流结构30用于引导换热器20和风口之间的气流,第一整流结构30将风口分隔为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第一风口11的过流面积为S1,第二风口12的过流面积为S2,S1≤S2。
[0026]本专利技术的风管机在风口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整流结构30,并通过第一整流结构30将风口分隔为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使第一整流结构30可以分别对第一风口11与换热器20之间、第二风口12与换热器20之间的气流进行整流,使通过第一风口11的气流与通过第二风口12的气流更加均匀,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减少涡流和风量损失。
[0027]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气流进入风口后需要转向,因此,通过风口时,远离换热器20位置和靠近换热器20的气流流速不同,从而导致进气分布不均匀。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口11的宽度为D1,第二风口12的宽度为D2,D1≤D2,通过调节D1和D2的宽度,可以使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的气流速度尽量相等,从而使气流分布更加均匀,优选地,D1/D2的范围
为0.5~0.95。对本实施例的风管机进行仿真试验,改变D1/D2的取值,仿真结果如下:
[0028][0029]根据仿真数据可知,当D1/D2为0.75时,通过增大D2宽度,使得第二风口11阻力与第一风口12阻力接近于均衡,从而可以使气流在风口气流分布最平均,气流流动最顺畅,因此,使风量、压头和风机效率能够达到数据中的最大值,换热量最大;当D1/D2减少到0.5时,第二风口12的进气阻力远小于第一风口11,因此,风机此时进风处于偏工况状态,因此,风量、压头和风机效率均明显降低;当D1/D2继续减小到0.3时,此时,第一风口11宽度小于第二风口12宽度,风量、压头和风机效率均严重降低,达到不能使用的状态;而当D1/D2增大到1.1时,第一风口11宽度大于第二风口12宽度,气流多从第一风口11通过,不利于引导气流,导致风量、压头和风机效率均明显降低。
[0030]还需要说明的是,风口为风管机的下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上具有与所述壳体(10)内部连通的风口;换热器(20),所述换热器(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第一整流结构(30),所述第一整流结构(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一整流结构(30)对应所述风口设置,所述第一整流结构(30)延伸至所述风口位置处,所述第一整流结构(30)用于引导所述换热器(20)和所述风口之间的气流,所述第一整流结构(30)将所述风口分隔为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所述第一风口(11)的过流面积为S1,所述第二风口(12)的过流面积为S2,S1≤S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口(11)的宽度为D1,所述第二风口(12)的宽度为D2,D1≤D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D1/D2的范围为0.5~0.9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流结构(30)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第一整流结构(30)通过移动调整所述第一风口的过流面积和所述第二风口的过流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0)包括相连的第一换热体(21)和第二换热体(22),所述第一换热体(21)的换热面和所述第二换热体(22)的换热面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一换热体(21)和所述第二换热体(22)相连形成的尖角背向所述第一整流结构(3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体(21)位于靠近所述风口位置处,所述第二换热体(22)位于远离所述风口位置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流结构(30)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换热体(21)的第一导流面(31),所述第一导流面(31)用于引导所述第一风口(11)与所述第一换热体(21)之间的气流;所述第一导流面(31)与所述第一换热体(21)的换热面之间形成夹角A,A的取值范围为15
°
~35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晓龙张碧瑶张一帆丁绍军玉格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