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叠式的汽车空调风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706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堆叠式的汽车空调风门,包括框架和两片以上门体,所有门体均平行堆叠设置;所有门体中,最靠近通风口外部的门体与框架固定;所有门体中,除与框架贴靠的门体外,其它所有门体的两端均与框架呈移动副连接,均能够沿框架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宽度之和大于框架开口相应处的尺寸;在所有门体展开时,每两片相邻的门体之间均通过一套互相匹配、在接合后形成密封的勾状结构互相勾住;框架开口位置对应所有门体展开至极限位置的两端部分均设有向开口内侧延伸的内翻边,通过内翻边与相应的门体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风门的滑动堆叠来控制通风区域风量大小,采用电机加螺杆的结构,取代了执行器驱动结构,显著的缩小了驱动结构所占用的空间。占用的空间。占用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堆叠式的汽车空调风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空调
,特别涉及堆叠式的汽车空调风门。

技术介绍

[0002]风门是空调器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具体包括百叶窗形式的摆动开启的风门,和沿着框架移动的滑动式风门。
[0003]在汽车空调的设计制造中,受限于汽车车体的容积,要求空调器设计的足够的小,因此在滑动式风门的设计中,通常是将风门用在冷风和热风通道之间滑动,并通过两端的面与壳体上的槽进行密封,风门上有齿条结构,由一个布置在滑动区域中间位置的齿轮驱动,齿轮通过一体的连杆连接到空调箱外,并在连杆的一端采用执行器电机驱动。
[0004]该设计在进行温度调节过程中,存在如下缺点:
[0005]1.通常在滑动式风门的设计中,采用单个风门控制冷风和热风通道,由于风门尺寸固定,冷风和热风通道面积存在此消彼长的线性比例关系,总的通风面积不变,在实际进行空调箱温度线性标定中,某些工况需要非线性的比例来达到,单个风门无法满足需求;
[0006]2.采用两个或以上滑移风门时,可以实现非线性调节温度,但是需要增加一套齿轮及驱动电机,而且传统滑移式风门的布置空间占用较大,且该设计需要由布置在空调箱外的执行器电机来驱动,会增加运动机构及电机数量,而此执行器和运动机构的布置会增大温度调节区域的Y向尺寸;
[0007]3.结构无法模块化,由于不同的空调箱中冷风及热风通道尺寸不完全相同,风门的运动范围不同,设计中风门尺寸无法做模块化设计,通用性比较差。
[0008]因此,如何在节省布置空间的前提下,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对温度的非线性调节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有鉴于现有技术实现温度非线性调节的成本过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堆叠式的汽车空调风门。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堆叠式的汽车空调风门,包括设置在通风口的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两片以上门体。
[0011]其中,所有所述门体均沿所述通风口的气流垂直方向互相平行堆叠设置;
[0012]所有所述门体中,位于靠近风门最外侧或者最内侧的所述门体与所述框架固定,贴靠于所述框架开口的一侧侧壁;
[0013]距离与所述框架固定的所述门体最远的另一所述门体为展开端;
[0014]所有所述门体中,除与所述框架贴靠的所述门体外,其它所有门体的两端均与所述框架呈移动副连接,均能够沿所述框架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
[0015]在所有所述门体展开时,每两片相邻的所述门体之间均通过一套互相匹配、在接合后形成密封的勾状结构互相勾住;
[0016]所述框架开口位置对应所有所述门体展开至极限位置的两端部分均设有向开口内侧延伸的内翻边,通过所述内翻边与相应的所述门体密封。
[0017]本专利技术所实现的技术效果:
[0018]1.通过在框架内设置两片以上门体,并且所有门体能够互相平行堆叠设置,改变了传统的门体仅作为平面的设计,扩展了门体在立体空间的利用情况,同时使得门体可以堆叠在框架内,减少了汽车空调风门对框架之外的空间占用度,从而能够缩小汽车空调风门的整体尺寸,便于实现汽车空调风门的模块化,同时节省了汽车空调风门的制造成本。
[0019]2.通过所有门体中除固定门体之外的其他所有门体均与框架呈移动副连接,使得风门移动时能够灵活调节通风区域的面积大小,进而有助于灵活调节通风区域的风量。
[0020]3.当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汽车空调时,在通风口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多个风门对多个不同气流通道进行独立的通风控制,从而解除了多个气流通道的开口面积之间的相关性,消除了传统移动式风门带来的仅能实现线性比例关系的缺陷,使得本申请的汽车空调风门在多个组合后能够实现非线性的比例关系,满足于多种工况,进一步地节省了应用汽车空调进行非线性温度调节的成本。
[0021]4.通过相邻门体之间设有接合后形成密封的勾状结构、框架开口位置设有内翻边,保证了本专利技术的门体与门体之间、门体与框架之间具有较强的密封效果,当风门处于关闭状态时,能够起到防止漏风的作用,从而确保汽车空调进行温度调节时的准确性。
[0022]优选的,距离所述通风口外部最远的所述门体朝向所述通风口内部的一面与所述框架之间设有一对对称设置在靠近所述门体两端位置的拉簧;
[0023]每一所述拉簧的两端均通过位于相应的所述门体和所述框架的凸出销固定。
[0024]优选的,每一所述门体与所述框架呈移动副的一端均设有向所述框架方向延伸的导向筋;
[0025]所述框架与每一所述门体呈移动副连接的位置均设有与相应的所述导向筋匹配的导向槽;
[0026]每一所述导向筋均沿相应的所述门体的移动方向延伸。
[0027]优选的,每一所述门体均通过两端的凸出筋,与所述框架内的凹槽配合,约束所述门体位置,沿展开方向滑动。
[0028]优选的,所有所述门体中,距离所述通风口外部最远的所述门体与驱动装置连接;
[0029]所述驱动装置为螺杆滑块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框架呈回转副连接的螺杆,以及与所述螺杆呈螺纹连接,并与对应所述展开端的所述门体固定的滑块。
[0030]更优选的,所述滑块通过连接结构与对应所述展开端的所述门体连接;
[0031]所述螺杆设有限位块;
[0032]所述限位块设置于对应所述展开端的所述门体移动的极限位置;
[0033]所述滑块极限位置限位块通过卡扣与所述框架固定。
[0034]更优选的,所述螺杆由带有变速结构的电机驱动。
[0035]更优选的,所述螺杆滑块驱动装置和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外侧,并设有保护盖;
[0036]所述保护盖通过筋槽与所述框架局部密封。
[0037]更优选的,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压板固定在电机支座;
[0038]所述电机支座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0039]更优选的,所述螺杆的一侧设有用于设置所述滑块的导向杆;
[0040]所述导向杆通过过盈配合与所述电机支座固定连接。
[0041]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42]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朝向通风道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朝向通风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有风门叠合在一起时朝向通风道外部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朝向通风道外部,所有风门叠合展开至极限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有风门叠合展开至极限状态时,未设置保护盖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6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有风门叠合展开至极限状态时,设置保护盖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7示出本专利技术图4中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9]图8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堆叠式的汽车空调风门,包括设置在通风口的框架(1),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1)内的两片以上门体(3);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门体(3)均沿所述通风口的气流垂直方向互相平行堆叠设置;所有所述门体(3)中,位于靠近风门最外侧或者最内侧的所述门体(3)与所述框架(1)固定,贴靠于所述框架(1)开口的一侧侧壁;距离与所述框架(1)固定的所述门体(3)最远的另一所述门体(3)为展开端;所有所述门体(3)中,除与所述框架(1)贴靠的所述门体(1)外,其它所有门体(1)的两端均与所述框架(1)呈移动副连接,均能够沿所述框架(1)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在所有所述门体(3)展开时,每两片相邻的所述门体(3)之间均通过一套互相匹配、在接合后形成密封的勾状结构互相勾住;所述框架(1)开口位置对应所有所述门体(3)展开至极限位置的两端部分均设有向开口内侧延伸的内翻边(2),通过所述内翻边(2)与相应的所述门体(1)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的汽车空调风门,其特征在于,距离所述通风口外部最远的所述门体(3)朝向所述通风口内部的一面与所述框架(1)之间设有一对对称设置在靠近所述门体(3)两端位置的拉簧(14);每一所述拉簧(14)的两端均通过位于相应的所述门体(3)和所述框架(1)的凸出销(13)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的汽车空调风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门体(3)与所述框架(1)呈移动副的一端均设有向所述框架(1)方向延伸的导向筋;所述框架(1)与每一所述门体(3)呈移动副连接的位置均设有与相应的所述导向筋匹配的导向槽;每一所述导向筋均沿相应的所述门体(3)的移动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正林黄乐毅张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马勒热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