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驱动外齿圈的热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驱动外齿圈的热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各类机械中,回转驱动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关键性零件,并且在矿山机械和光伏发电系统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
[0003]我国回转驱动的制造水平得益于国内科研实力的增强,从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使得国内回转驱动产品性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回转驱动使用寿命的长短,轮齿的耐磨损性等不足,阻碍了我国回转驱动行业的发展。轮齿、滚道的热处理作为支承的核心工序,控制不好支承的寿命急剧下降,热加工主要控制硬度与深度,对其加热通过奥氏体的急速受冷,使轴承套圈滚道或齿面形成一定深度的马氏体淬硬层,可以有效提高轮齿的耐磨损性,成为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及其重要的一环。
[0004]其中回转驱动滚道的淬火后淬硬层硬度要求较高,达到55
‑
65HRC,齿根和齿面要求的硬度较低为50
‑
60HRC。目前广泛采用的淬火工艺为,先对滚道,再制齿再对齿淬火,由于淬火后为了稳定组织降低应力,一般需要进行一次低温回火,因为滚道淬火后经过了一次回火,齿淬后的再次回火会对滚道淬硬层的硬度产生影响。如何合理设计回转驱动蜗轮齿淬火工艺,成为目前需解决的问题。
[0005]因此,提出一种用于驱动外齿圈的热加工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驱动外齿圈的热加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驱动外齿圈的热加工方法,包括以下加工步骤:S1:将驱动外齿圈固定在淬火机床上,使用淬火感应器加热齿表面淬火,低温回火;S2:使用淬火感应器对滚道进行淬火,低温回火;S3:外形尺寸检验是否存在变形,若变形采用S4步骤进行校正,如若在合格范围内采用S5步骤直接转至下道工序加工;S4:采用冷校或热校进行校正;S5:合格转至下道工序;S6:驱动齿部加工结束。
[0008]优选的,所述S1和S2中淬火时使用淬火液,对淬火液浓度进行控制,淬火液浓度控制在10%—12%,淬火时加热时间、空冷时间和喷淋时间需同步控制。
[0009]优选的,所述S1和S2中淬火时的回火的温度为160—180℃,回火时保温90分钟。
[0010]优选的,所述S4中热校的温度为400—500℃。
[0011]优选的,所述驱动外齿圈的轮齿与滚道单独分别进行淬火。
[0012]优选的,所述S1和S2中对轮齿进行交替地淬火,即隔开一或两个齿进行淬火。
[001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用于驱动外齿圈的热加工方法,通过先对齿进行淬火以及回火再以同样的方式滚道,减少了滚道受到的回火的次数,相对现有技术方案提高了滚道的硬度,使得其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能从而提高了蜗轮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由于零件更换所带来的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滚道硬度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中用于驱动外齿圈的热加工方法,对逐齿淬火的轮齿,最后淬火的轮齿变形最大,因此,逐齿淬火减少变形的方法是交替地进行淬火,即隔开一或两个齿进行淬火,即淬完一个齿,淬火感应器退出,间隔一个齿继续进行热加工,由于相邻的一个齿未受到热处理,不会发生热胀冷缩,其形状相对固定,因此在对另一齿进行热处理时不会由于相邻两个齿均发生热胀冷缩效应而互相影响使得齿发生形变,减小齿变形风险,降低了驱动外齿圈进行热处理时齿的变形量以及整个齿圈的圆周椭圆变形量;本专利技术中用于驱动外齿圈的热加工方法,首先对齿圈进行圆周方向变形和齿锥度变形检测,对未发生变形的内齿圈则进行齿终加工,对发生圆周方向变形的外齿圈使用冷校机进行冷校,对齿锥度变形大的齿使用热校感应头进行热校,再对齿进行齿终加工,提供了对圆周方向和齿锥度变形量大的校正的方法。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驱动外齿圈的热加工方法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驱动外齿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驱动外齿圈上轮齿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
‑
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驱动外齿圈的热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驱动外齿圈固定在淬火机床上,使用淬火感应器加热齿表面淬火,低温回火;S2:使用淬火感应器对滚道进行淬火,低温回火;淬火时使用淬火液,对淬火液浓度进行控制,淬火液浓度控制在10%—12%,淬火时加热时间、空冷时间和喷淋时间需同步控制;淬火时的回火的温度为160—180℃,回火时保温90分钟;解决了现有技术方案中滚道硬度过低的问题,其机理在于,通过先对齿进行淬火以及回火再以同样的方式滚道,减少了滚道受到的回火的次数,相对现有技术方案提高了滚道的硬度,使得其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能从而提高了蜗轮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由于零件更换所带来的成本;
S3:外形尺寸检验是否存在变形,若变形采用S4步骤进行校正,如若在合格范围内采用S5步骤直接转至下道工序加工;S4:采用冷校或热校进行校正,所述热校的温度为400—500℃;S5:合格转至下道工序;S6:驱动齿部加工结束。
[0019]其中,驱动外齿圈的轮齿与滚道单独分别进行淬火,淬火相互影响较小,易保证滚道硬度。
[0020]S1和S2中对轮齿进行交替地淬火,降低了驱动外齿圈进行热处理时齿的变形量以及整个齿圈的圆周椭圆变形量,其机理在于,对逐齿淬火的轮齿,最后淬火的轮齿变形最大,因此,逐齿淬火减少变形的方法是交替地进行淬火,即隔开一或两个齿进行淬火,即淬完一个齿,淬火感应器退出,间隔一个齿继续进行热加工,由于相邻的一个齿未受到热处理,不会发生热胀冷缩,其形状相对固定,因此在对另一齿进行热处理时不会由于相邻两个齿均发生热胀冷缩效应而互相影响使得齿发生形变,减小齿变形风险。
[0021]本专利技术中还提供了对圆周方向和齿锥度变形量大的校正的方法,其机理在于,首先对齿圈进行圆周方向变形和齿锥度变形检测,对未发生变形的内齿圈则进行齿终加工,对发生圆周方向变形的外齿圈使用冷校机进行冷校,对齿锥度变形大的齿使用热校感应头进行热校,再对齿进行齿终加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驱动外齿圈的热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加工步骤:S1:将驱动外齿圈固定在淬火机床上,使用淬火感应器加热齿表面淬火,低温回火;S2:使用淬火感应器对滚道进行淬火,低温回火;S3:外形尺寸检验是否存在变形,若变形采用S4步骤进行校正,如若在合格范围内采用S5步骤直接转至下道工序加工;S4:采用冷校或热校进行校正;S5:合格转至下道工序;S6:驱动齿部加工结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驱动外齿圈的热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和S2中淬火时使用淬火液,对淬火液浓度进行控制,淬火液浓度控制在10%—12%,淬火时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正茂,金开瑞,董强,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万达回转支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