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链路聚合有序传输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6897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链路聚合有序传输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发送设备获取所有链路信息,基于软件和硬件探测可达的链路,生成可达链路信息表;将可达链路信息表发送到发送设备的收发模块;发送设备的收发模块根据可达链路信息表,对需要发送的数据根据最大传输单元的大小进行分片、标序号和封装,得到多个数据包,按照每条可达链路的发包比例,向每个可达链路发送数据包,最大传输单元为所述发送设备的预设参数;接收设备的收发模块接收数据包,按照序号的大小组装分片的数据,并把组装后的数据发送到用户侧;如果遇到异常,发送设备或所述接收设备重启状态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提高多条信道的带宽利用率,使单一业务能同时使用多条信道进行传输。道进行传输。道进行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链路聚合有序传输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网络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链路聚合有序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太网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LAG)简称链路聚合,指将多条以太网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成为一条逻辑链路,以实现出/入流量吞吐量在各成员端口的负荷分担,交换机根据用户配置的端口负荷分担策略决定网络封包从哪个成员端口发送到对端的交换机。同时,这些捆绑在一起的链路通过相互间的动态备份,可以有效地提高链路的可靠性。
[0003]链路聚合具有以下优点:增加带宽,将多个链路的容量组合到一个逻辑链路中;自动故障转移/故障恢复,将来自故障链路的通信转移到聚合中的工作链路;负载均衡,传入和外发通信都是根据用户选择的负载均衡策略(如源和目标MAC或IP地址)进行分配;改进管理,所有接口作为一个单元进行管理;减少网络地址池消耗,可以将一个IP地址指定给整个聚合。但是,当交换机检测到其中一个成员端口的链路发生故障时,就停止在此端口上发送封包,并根据负荷分担策略在剩下的链路中重新计算报文的发送端口,故障端口恢复后再次担任收发端口。目前链路聚合中只负责发送数据包,丢包后不会重传,可靠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多链路聚合有序传输方法,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通过检测到链路异常后,自动切换异常链路数据流,按照每条链路的发包比例发送数据包。设备通过探测多条并行链路的可达性,获取下一个跳的MAC地址,对需要转发的数据包切片、打上序号,改变MAC地址,收端组装分片、并排序,对丢失的分片提醒发端重发,组装完整后按顺序发给用户侧。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多链路聚合有序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00、发送设备获取所有链路信息,基于软件和硬件探测可达的链路,生成可达链路信息表;
[0007]S200、将所述可达链路信息表发送到发送设备的收发模块;
[0008]S300、发送设备的所述收发模块根据所述可达链路信息表,对需要发送的数据根据最大传输单元的大小进行分片、标序号和封装,得到多个数据包,按照每条可达链路的发包比例,向每个所述可达链路发送数据包,所述最大传输单元为所述发送设备的预设参数;
[0009]S400、接收设备的收发模块接收数据包,按照序号的大小组装分片的数据,并把组装后的数据发送到用户侧;
[0010]S500、如果遇到异常,所述发送设备或所述接收设备重启状态机;
[0011]S600、重复执行步骤S100至步骤S500。
[0012]进一步,步骤S400包括:
[0013]S410、接收设备计算缺失的分片,生成缺失分片数据包,往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缺失分片数据包;
[0014]S420、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缺失分片数据包,去掉发送缓存中所述接收设备已收到的数据包,往所述接收设备按照每条可达链路的发包比例重发缺失的分片数据包。
[0015]进一步,步骤S400还包括:
[0016]S430、重复执行步骤S410和步骤S420,所述发送设备记录重发缺失的分片数据包的次数,当重发缺失的分片数据包的次数超过预设的最大重传次数后,停止重发缺失的分片数据包,所述最大重传次数为所述发送设备预设的参数;
[0017]S440、所述接收设备记录生成缺失分片数据包的次数,当生成缺失分片数据包的次数超过预设的最大生成缺失分片数据包次数后,停止往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缺失分片数据包,所述最大生成缺失分片数据包次数为所述接受设备的预设的参数。
[0018]进一步,所述可达链路信息包括链路的通断状态和链路参数,所述链路参数包括链路丢包率、链路时延和链路抖动。
[0019]进一步,所述可达链路的发包比例包括默认发包比例和动态发包比例,所述默认发包比例为每条所述可达链路的带宽比例,所述动态发包比例通过计算各条所述可达链路的权重确定,所述可达链路的权重为:
[0020]BandWidth*(1

(PacketLossRate*50%+Delay*40%+Jitter*10%)),
[0021]其中,BandWidth为链路的带宽,PacketLossRate为可达链路的丢包率,Delay为可达链路的时延,Jitter为可达链路的抖动。
[0022]进一步,
[0023]所述收发模块封装数据包时包括给每个数据包增加报文头,所述报文头包括:
[0024]会话序号、指令类型、分段序号、窗口大小、发送时间戳、分段序号、当前未收到的序号和后续数据的长度。
[0025]进一步,步骤S500包括,
[0026]S510、当所述发送设备或所述接收设备检测到异常情况,通过发送重启通知包通知对端设备重启状态机;
[0027]S520、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接收到对端设备发送的重启通知包后,重启状态机。
[0028]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多链路聚合有序传输装置,所述的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多链路聚合有序传输方法。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储存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施如上述的方法。
[0030]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
[0031]本申请能提高多条信道的带宽利用率,使单一业务能同时使用多条信道进行传输。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多链路聚合有序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0033]图2为多链路聚合有序传输方法中对缺失的分片处理的流程图;
[0034]图3为多链路聚合有序传输方法中异常处理的流程图;
[0035]图4为多链路聚合有序传输方法中报文头的字节信息示意图;
[0036]图5为多链路聚合有序传输方法中传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
[0039]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链路聚合有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发送设备获取所有链路信息,基于软件和硬件探测可达的链路,生成可达链路信息表;S200、将所述可达链路信息表发送到发送设备的收发模块;S300、发送设备的所述收发模块根据所述可达链路信息表,对需要发送的数据根据最大传输单元的大小进行分片、标序号和封装,得到多个数据包,按照每条可达链路的发包比例,向每个所述可达链路发送数据包,所述最大传输单元为所述发送设备的预设参数;S400、接收设备的收发模块接收数据包,按照序号的大小组装分片的数据,并把组装后的数据发送到用户侧;S500、如果遇到异常,所述发送设备或所述接收设备重启状态机;S600、重复执行步骤S100至步骤S5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链路聚合有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00包括:S410、接收设备计算缺失的分片,生成缺失分片数据包,往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缺失分片数据包;S420、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缺失分片数据包,去掉发送缓存中所述接收设备已收到的数据包,往所述接收设备按照每条可达链路的发包比例重发缺失的分片数据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链路聚合有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00还包括:S430、重复执行步骤S410和步骤S420,所述发送设备记录重发缺失的分片数据包的次数,当重发缺失的分片数据包的次数超过预设的最大重传次数后,停止重发缺失的分片数据包,所述最大重传次数为所述发送设备预设的参数;S440、所述接收设备记录生成缺失分片数据包的次数,当生成缺失分片数据包的次数超过预设的最大生成缺失分片数据包次数后,停止往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缺失分片数据包,所述最大生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明晏元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特立信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