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筒的装夹装置及加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6427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筒的装夹装置及加工方法,装夹装置包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第一法兰开设第一装配孔,第二法兰开设第二装配孔,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对接,第一法兰朝向第二法兰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凹槽围绕第一装配孔设置,第二法兰朝向第一法兰的一端设置有凸块,凸块围绕第二装配孔设置,凸块延伸至凹槽内;缓冲件,缓冲件设置于凹槽与凸块之间。利用装夹装置对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组件的筒体进行的加工方法,克服了薄壁筒体加工中变形影响零件精度的难题,提高合格率;解决对变形零件的修复的难题,实现零件的再制造。再制造。再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筒的装夹装置及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电设备密封壳体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筒的装夹装置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密封壳体是控制棒驱动机构的组成零部件之一,是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承压边界的组成部分,为核安全I级部件。密封壳体外形为细长筒体,由主体材料在外圆处采用堆焊工艺堆焊一层过渡层后加工成形,其在一端部外圆装配定位面处又采用了热喷涂工艺。密封壳体制造中经焊接、热喷涂、电镀、机加工等复杂工况,受焊接、热喷涂高温、切削热、加工残余应力影响,加工中易发生变形,尺寸精度、表面质量控制难度大。尤其是变形零件具有修复难题,难以实现零件的再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筒的装夹装置及加工方法,用以解决密封壳体工件在复杂制造工况下加工中易发生变形,无法保证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控制难度大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筒的装夹装置,包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开设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法兰开设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对接,所述第一法兰朝向所述第二法兰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围绕所述第一装配孔设置,所述第二法兰朝向所述第一法兰的一端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围绕所述第二装配孔设置,所述凸块延伸至所述凹槽内;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于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块之间。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螺钉,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通过所述螺钉连接。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开设第三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和所述第三装配孔沿轴向顺次连通。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具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外壁,所述第三装配孔用于与所述外壁相接触。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沿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三装配孔具有第一内径G1,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具有第二内径G2,所述外壁具有第一外径D,所述缓冲件沿所述轴向具有第一宽度h1,满足:G1<D<G2。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沿所述径向具有第三内径G3,所述缓冲件沿所述径向具有第二外径G4,满足:G3≤G4。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缓冲件压紧所述外壁时,所述缓冲件沿所述径向具有第四内径G5,所述缓冲件沿所述轴向具有第二宽度h2,满足:G5<D,h2<h1。
[001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利用如上所述的装夹装置对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组件的筒体
进行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
[0013]将管件的第一深孔进行多次切削加工形成所述筒体;
[0014]将所述装夹装置安装于所述筒体的所述外壁,使所述装夹装置沿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外壁上做往返运动,其中所述装夹装置包括第一法兰、所述第二法兰、所述缓冲件和所述螺钉,利用所述螺钉调节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外壁的紧密配合程度,以对所述外壁进行整形。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具有第二深孔,沿所述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深孔具有第一直径d1,所述第二深孔具有第二直径d2,所述筒体具有第二壁厚t2,所述第一深孔加工形成所述第二深孔的单边切削量为t1,满足:t1=d2

d1。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深孔加工形成所述第二深孔的步骤还包括:
[0017]设每次切削加工后的深孔要求尺寸为d2n,每次深孔加工前内孔尺寸d1n,每次切削加工的切削量T3n和切削次数n通过以下方式计算:
[0018]T3n=(d2n

d1n)/2≤(Dn

d2n)/2;
[0019]d1=d2+2*∑T3n;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件沿所述径向具有壁厚,所述壁厚小于2.5mm。
[0021]本申请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筒的装夹装置及加工方法的有益效果是:装夹装置,包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第一法兰开设第一装配孔,第二法兰开设第二装配孔,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对接,第一法兰朝向第二法兰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凹槽围绕第一装配孔设置,第二法兰朝向第一法兰的一端设置有凸块,凸块围绕第二装配孔设置,凸块延伸至凹槽内;缓冲件,缓冲件设置于凹槽与凸块之间。利用如上的装夹装置对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组件的筒体进行的加工方法,克服了薄壁筒体加工中变形的影响零件精度的难题,提高了合格率;对于薄壁壳体零件在的整型方式,解决了对变形零件的修复的难题,实现了零件的再制造,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本体切削加工前后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本体经过多次切削的示意图;
[0024]图3是装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装夹装置的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装夹装置的第一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装夹装置对本体外径的装配示意图;
[0028]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

管件、101

第一深孔、10

筒体、102

第二深孔、103

外壁、100

第一法兰、110

第一本体、120

第一装配孔、130

凹槽、140

安装孔、200

第二法兰、210

第二本体、220

第二装配孔、230

凸块、300

缓冲件、310

第三装配孔、400

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专利技术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筒的装夹装置及加工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应当指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0030]参见图3和图4,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筒的装夹装置,控制棒
驱动机构密封筒包括筒体10,装夹装置用于装夹筒体10,装夹装置的内周与筒体10的外周配合。装夹装置包括第一法兰100、第二法兰200、缓冲件300。
[0031]如图3所示,第一法兰100包括第一本体110,第一本体110开设第一装配孔120,第二法兰200包括第二本体210,第二本体210开设有第二装配孔220,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210沿轴向X对接,第一装配孔120与第二装配孔220沿轴向X连通,第一本体110朝向第二本体210的一端设置有凹槽130,凹槽130沿径向Y围绕第一装配孔120设置,第二本体210朝向第一本体110的一端设置有凸块230,凸块230沿径向Y与凹槽130接触,凸块230沿轴向X延伸至凹槽130内部,凸块230与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夹装置,用于装夹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筒的筒体(1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法兰(100)和第二法兰(200),所述第一法兰(100)开设第一装配孔(120),所述第二法兰(200)开设第二装配孔(220),所述第一法兰(100)与所述第二法兰(200)对接,所述第一法兰(100)朝向所述第二法兰(200)的一端设置有凹槽(130),所述凹槽(130)围绕所述第一装配孔(120)设置,所述第二法兰(200)朝向所述第一法兰(100)的一端设置有凸块(230),所述凸块(230)围绕所述第二装配孔(220)设置,所述凸块(230)延伸至所述凹槽(130)内;缓冲件(300),所述缓冲件(300)设置于所述凹槽(130)与所述凸块(23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钉(400),所述第一法兰(100)与所述第二法兰(200)通过所述螺钉(40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300)开设第三装配孔(310),所述第一装配孔(120)、所述第二装配孔(220)和所述第三装配孔(310)沿轴向(X)顺次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具有沿所述轴向(X)延伸的外壁(103),所述第三装配孔(310)用于与所述外壁(103)相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沿径向(Y)方向上,所述第三装配孔(310)具有第一内径G1,所述第一装配孔(110)和所述第二装配孔(210)具有第二内径G2,所述外壁(103)沿所述径向(Y)具有第一外径D,所述缓冲件(300)沿所述轴向(X)具有第一宽度h1,满足:G1<D<G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径向(Y)方向上,所述凹槽(130)具有第三内径G3,所述缓冲件(300)具有第二外径G4,满足:G3≤G4。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缓冲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肃鹏李翔卫晓春王龙强周建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