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958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其包括连接部、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固定部、电池管理组件以及电池包,所述第一对接部和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对接、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对接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第一重叠部位;所述第二对接部和所述连接部的另一侧对接、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对接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第二重叠部位;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重叠部位和所述第二重叠部位;所述电池管理组件内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电池包内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中;解决电池包通常安装于电池壳体中,电池壳体包括箱体和箱盖,箱体和箱盖之间通过数量繁多的螺钉进行连接,拆解电池包过程复杂、不便的问题。不便的问题。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梯次利用动力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梯次利用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电池性能会逐年衰减,满充容量衰减到70%

80%,便不再适合车端使用,通过梯次利用则能够挖掘电池更多的余热,让每一块电池都能物尽其用。
[0003]例如,申请号为CN202121280722.9的技术专利所提出的一种便于梯次利用的汽车动力电池包,其中,当车辆电池包达到使用寿命后,进行梯次利用的时,只需将电池包拆解下来,直接可以装入备电柜内,作为铁塔基站备电、电网以及其它储能使用,无需分拣和组装,减少电池梯级利用的繁杂流程。
[0004]然而,电池包通常安装于电池壳体中,电池壳体包括箱体和箱盖,箱体和箱盖之间通过数量繁多的螺钉进行连接,拆解电池包过程复杂、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梯次利用动力电池,用以解决电池包通常安装于电池壳体中,电池壳体包括箱体和箱盖,箱体和箱盖之间通过数量繁多的螺钉进行连接,拆解电池包过程复杂、不便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包括连接部、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固定部、电池管理组件以及电池包,所述第一对接部和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对接、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对接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第一重叠部位;所述第二对接部和所述连接部的另一侧对接、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对接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第二重叠部位;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重叠部位和所述第二重叠部位;所述电池管理组件内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电池包内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中。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以及一连接板,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经由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对接部与两个所述侧板以及所述连接板的一侧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具有第一重叠部位,所述第二对接部与两个所述侧板以及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对接部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具有第二重叠部位。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两个插槽,两个所述插槽分别与所述第一对接部和所述第二对接部配合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对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盖板、一个第一挡板以及第一插板,两个所述第一盖板之间经由所述第一挡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一挡板、两个所述侧板以及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插板的一侧与其中一所述第一盖板连接,所述第一插板的另一侧与其中一所述插槽配合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对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盖板、一个第二挡板以及第二插板,两个所述第二盖板之间经由所述第二挡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盖板、所述第二
挡板、两个所述侧板以及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插板的一侧与其中一所述第二盖板连接,所述第二插板的另一侧与其中一所述插槽配合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对接部和所述第二对接部均与所述连接部滑动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板经由第一滑板与所述第一盖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板的两端与两个所述侧板相对的一侧开设的滑槽滑动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插板经由第二滑板与所述第二盖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板的两端与两个所述侧板相对的一侧开设的滑槽滑动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螺钉和锁紧螺母,所述固定螺钉的自由端穿过两个所述插槽中的第一对接部和所述第二对接部、并与所述锁紧螺母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的数量为多个。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第一对接部和连接部的一侧对接、形成第一容纳腔,可用于放置电池管理组件,第二对接部和连接部的另一侧对接、形成第二容纳腔,可用于放置电池包,在拆解的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一对接部和连接部之间具有第一重叠部位,第二对接部和连接部之间具有第二重叠部位,固定部连接第一重叠部位和第二重叠部位,在保证稳定保护电池管理组件和电池包的前提下,仅需拆下固定部即可实现整体的分离,电池包的拆解工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梯次利用动力电池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梯次利用动力电池中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梯次利用动力电池中第一对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梯次利用动力电池中第二对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2]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包括连接部100、第一对接部200、第二对接部300、固定部400、电池管理组件以及电池包,第一对接部200和连接部100的一侧对接、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一对接部200和连接部100之间具有第一重叠部位;第二对接部300和连接部100的另一侧对接、形成第二容纳腔,第二对接部300和连接部100之间具有第二重叠部位;固定部400连接第一重叠部位和第二重叠部位;电池管理组件内置于第一容纳腔中;电池包内置于第二容纳腔中。
[0023]实施时,通过设置第一对接部200和连接部100的一侧对接、形成第一容纳腔,可用于放置电池管理组件,第二对接部300和连接部100的另一侧对接、形成第二容纳腔,可用于放置电池包,在拆解的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一对接部200和连接部100之间具有第一重叠部位,第二对接部300和连接部100之间具有第二重叠部位,固定部400连接第一重叠部位和第二重叠部位,在保证稳定保护电池管理组件和电池包的前提下,仅需拆下固定部400即可实现整体的分离,电池包的拆解工作简单方便。
[0024]本实施方案中的连接部100为与第一对接部200和第二对接部300连接形成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的结构,即与第一对接部200和第二对接部300形成动力电池的外壳结构。
[0025]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1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110以及一连接板120,两个侧板110之间经由连接板120固定连接,第一对接部200与两个侧板110以及连接板120的一侧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一对接部200与连接板120之间具有第一重叠部位,第二对接部300与两个侧板110以及连接板120的另一侧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第二对接部300与连接板120之间具有第二重叠部位。
[0026]其中,连接板120上开设有两个插槽121,两个插槽121分别与第一对接部200和第二对接部300配合连接,上述所阐述的第一重叠部位和第二重叠部位即为,第一对接部200和第二对接部300位于插槽121中的部位。
[0027]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固定部、电池管理组件以及电池包;所述第一对接部和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对接、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对接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第一重叠部位;所述第二对接部和所述连接部的另一侧对接、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对接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第二重叠部位;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重叠部位和所述第二重叠部位;所述电池管理组件内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电池包内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以及一连接板,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经由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对接部与两个所述侧板以及所述连接板的一侧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具有第一重叠部位,所述第二对接部与两个所述侧板以及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对接部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具有第二重叠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两个插槽,两个所述插槽分别与所述第一对接部和所述第二对接部配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盖板、一个第一挡板以及第一插板,两个所述第一盖板之间经由所述第一挡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一挡板、两个所述侧板以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平张振中鄢生刚刘烁郭世伟王艺潼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