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用户换热站相变蓄冷的区域供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5924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用户换热站相变蓄冷的区域供冷系统,包括可实现夜间蓄冷和昼间供冷的区域供冷系统,所述区域供冷系统包括冷水机组、供冷板换、释冷板换、相变蓄冷装置、多组泵机和多组电动阀,所述冷水机组设置在能源站内,所述供冷板换、释冷板换和相变蓄冷装置设置在用户换热站内,所述能源站与用户换热站通过供冷管道连接,且用户换热站可为多个。本系统于各个用户换热站内分别设置相变蓄冷装置,可根据不同用户冷负荷的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运行策略,系统蓄冷释冷灵活,无需在集中能源站内设置蓄冷水池或水罐,减少能源站占地面积,减少投资。此外,相变蓄冷可采用常规冷水机组,主机效率较高,具有较高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效益。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用户换热站相变蓄冷的区域供冷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暖通空调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用户换热站相变蓄冷的区域供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区域供冷系统常与蓄冷技术相结合,可充分利用峰谷电价差,在谷电时段进行蓄能,在白天高峰用冷时段进行释冷调峰,既可减少主机装机容量,平衡电力负荷,也可以减少用能成本。常规的蓄冷技术包括:冰蓄冷和水蓄冷。冰蓄冷需采用双工况冷水机组,利用乙二醇溶液制冰,主机效率较低;水蓄冷主要利用水的显热蓄冷,可采用常规冷水机组,主机效率较冰蓄冷主机高,但需在集中能源站内设置较大占地面积的蓄冷水池或水罐。因此,需要对区域供冷系统与蓄冷技术的结合进行优化,提升主机效率的同时,减少集中能源站的占地面积,减少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用户换热站相变蓄冷的区域供冷系统,于各个用户换热站内分别设置相变蓄冷装置,可根据不同用户冷负荷的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运行策略,系统蓄冷释冷灵活,无需在集中能源站内设置蓄冷水池或水罐,减少能源站占地面积,减少投资。此外,相变蓄冷可采用常规冷水机组,主机效率较高。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用户换热站相变蓄冷的区域供冷系统,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5]一种利用用户换热站相变蓄冷的区域供冷系统,包括可实现夜间蓄冷和昼间供冷的区域供冷系统,所述区域供冷系统包括冷水机组、供冷板换、释冷板换、相变蓄冷装置、多组泵机和多组电动阀,所述冷水机组设置在能源站内,所述供冷板换、释冷板换和相变蓄冷装置设置在用户换热站内,所述能源站与用户换热站通过供冷管道连接,且用户换热站可为多个。
[0006]进一步的,能源站内设有泵机一,所述用户换热站内设有三组泵机和四组电动阀,三组所述泵机分别为泵机二、泵机三和泵机四,四组所述电动阀分别为电动阀一、电动阀二、电动阀三和电动阀四。
[0007]进一步的,冷水机组与供冷板换连接有循环供冷管道一,且泵机一安装在循环供冷管道一上;所述释冷板换与相变蓄冷装置连接有循环供冷管道二,且所述泵机四安装在循环供冷管道二上;所述相变蓄冷装置还连接有循环供冷管道三,且循环供冷管道三与循环供冷管道一并联;所述供冷板换还连接有连接用户端的循环供冷管道四,所述释冷板换还连接有循环供冷管道五,且循环供冷管道五与循环供冷管道四并联。
[0008]进一步的,泵机二和泵机三分别安装在循环供冷管道四和循环供冷管道五上;所述电动阀一和电动阀二安装在循环供冷管道一上,所述电动阀三和电动阀四安装在循环供冷管道三上。
[0009]进一步的,区域供冷系统在夜间低谷电价蓄冷时,电动阀一和电动阀二关闭,电动阀三和电动阀四开启,冷水机组提供低于相变蓄冷装置相变温度的冷冻水,相变材料相变,储存冷量。
[0010]进一步的,区域供冷系统的冷水机组单独供冷时,电动阀一和电动阀二开启,电动阀三和电动阀四关闭,集中能源站内的冷水机组提供冷冻水,经用户换热站内的供冷板换换热后,至用户空调末端制冷。
[0011]进一步的,区域供冷系统的相变蓄冷装置单独供冷时,电动阀一、电动阀二、电动阀三和电动阀四关闭;相变蓄冷装置相变释放冷量,通过释冷板换换热后,至用户空调末端制冷。
[0012]进一步的,区域供冷系统的冷水机组与相变蓄冷装置联合供冷时,电动阀一、电动阀二、电动阀三和电动阀四打开;冷水机组提供冷冻水,相变蓄冷装置相变释放冷量,分别经供冷板换和释冷板换换热后,同时至至用户空调末端制冷。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利用用户换热站相变蓄冷的区域供冷系统,具有以下优点:系统设计合理,在各个用户换热站内设置相变蓄冷装置,根据不同用户冷负荷的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蓄冷释冷策略,系统运行灵活,且无需在集中能源站内设置蓄冷水池或水罐,减少能源站占地面积,减少投资。此外,相变蓄冷可采用常规冷水机组,主机效率较高,具有较高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利用用户换热站相变蓄冷的区域供冷系统的示意图。
[0016]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17]1、冷水机组;2、供冷板换;3、释冷板换;4、相变蓄冷装置;P1、泵机一;P2、泵机二;P3、泵机三;P4、泵机四;V1、电动阀一;V2、电动阀二;V3、电动阀三;V4、电动阀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实施例:
[0022]如附图1所示: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用户换热站相变蓄冷的区域供冷系统,包括可实现夜间蓄冷和昼间供冷的区域供冷系统,所述区域供冷系统包括冷水机组1、供冷板换2、释冷板换3、相变蓄冷装置4、多组泵机和多组电动阀,所述冷水机组1设置在能源站内,所述供冷板换2、释冷板换3和相变蓄冷装置4设置在用户换热站内,所述能源站与用户换热站通过供冷管道连接,且用户换热站可为多个。
[0024]其中,能源站内设有泵机一P1,所述用户换热站内设有三组泵机和四组电动阀,三组所述泵机分别为泵机二P2、泵机三P3和泵机四P4,四组所述电动阀分别为电动阀一V1、电动阀二V2、电动阀三V3和电动阀四V4。
[0025]其中,冷水机组1与供冷板换2连接有循环供冷管道一,且泵机一P1安装在循环供冷管道一上;所述释冷板换3与相变蓄冷装置4连接有循环供冷管道二,且所述泵机四P4安装在循环供冷管道二上;所述相变蓄冷装置4还连接有循环供冷管道三,且循环供冷管道三与循环供冷管道一并联;所述供冷板换2还连接有连接用户端的循环供冷管道四,所述释冷板换3还连接有循环供冷管道五,且循环供冷管道五与循环供冷管道四并联。
[0026]其中,泵机二P2和泵机三P3分别安装在循环供冷管道四和循环供冷管道五上;所述电动阀一V1和电动阀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用户换热站相变蓄冷的区域供冷系统,包括可实现夜间蓄冷和昼间供冷的区域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供冷系统包括冷水机组(1)、供冷板换(2)、释冷板换(3)、相变蓄冷装置(4)、多组泵机和多组电动阀,所述冷水机组(1)设置在能源站内,所述供冷板换(2)、释冷板换(3)和相变蓄冷装置(4)设置在用户换热站内,所述能源站与用户换热站通过供冷管道连接,且用户换热站可为多个。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用户换热站相变蓄冷的区域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站内设有泵机一(P1),所述用户换热站内设有三组泵机和四组电动阀,三组所述泵机分别为泵机二(P2)、泵机三(P3)和泵机四(P4),四组所述电动阀分别为电动阀一(V1)、电动阀二(V2)、电动阀三(V3)和电动阀四(V4)。3.如权利要求2所述利用用户换热站相变蓄冷的区域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机组(1)与供冷板换(2)连接有循环供冷管道一,且泵机一(P1)安装在循环供冷管道一上;所述释冷板换(3)与相变蓄冷装置(4)连接有循环供冷管道二,且所述泵机四(P4)安装在循环供冷管道二上;所述相变蓄冷装置(4)还连接有循环供冷管道三,且循环供冷管道三与循环供冷管道一并联;所述供冷板换(2)还连接有连接用户端的循环供冷管道四,所述释冷板换(3)还连接有循环供冷管道五,且循环供冷管道五与循环供冷管道四并联。4.如权利要求3所述利用用户换热站相变蓄冷的区域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机二(P2)和泵机三(P3)分别安装在循环供冷管道四和循环供冷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飞强侯震林李海波吴明训张辉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投陵水智慧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