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及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591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6
本申请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及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气集流通道、多层气流通道层以及出气集流通道,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还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液集流通道、多层液流通道层以及出液集流通道,气流通道层和液流通道层交替层叠设置。定义预设方向为冷媒在进液集流通道内的流动方向,沿着预设方向,进液集流通道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横截面的面积呈减小的趋势。本申请提供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及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解决了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换热不均匀,特别是靠近进水接管处的通气管道内的废气的热量无法被快速带走,从而降低了换热芯体的使用寿命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及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及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
,为了降低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需要将一部分废气返回到发动机气缸内,由于废气温度较高,因此在废气进入发动机系统之前,需要通过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对废气进行冷却。
[0003]冷媒通过进水接管进入通气管道之间,以与通气管道内的废气进行热交换,并通过出水接管流出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但是,由于液体惯性的存在,冷媒具有保持原来运动方向不变的趋势,从而导致冷媒容易聚集在远离进水接管的端部聚集,而靠近进水接管处冷媒分布较少,并进一步导致进入靠近进水接管处的通气管道之间冷媒较少,如此,将导致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换热不均匀,特别是靠近进水接管处的通气管道内的废气的热量无法被快速带走,从而降低了换热芯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及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以解决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换热不均匀,特别是靠近进水接管处的通气管道内的废气的热量无法被快速带走,从而降低了换热芯体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5]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气集流通道、多层气流通道层以及出气集流通道,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还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液集流通道、多层液流通道层以及出液集流通道,气流通道层和液流通道层交替层叠设置。定义预设方向为冷媒在进液集流通道内的流动方向,沿着预设方向,进液集流通道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横截面的面积呈减小的趋势。
[0006]在一实施例中,沿着预设方向,进液集流通道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横截面的面积呈阶梯式递减。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降低了进液集流通道外壁的加工难度。
[0007]在一实施例中,沿着预设方向,进液集流通道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便于精确控制沿着预设方向,进液集流通道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横截面的面积呈减小的幅度。
[0008]在一实施例中,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包括换热芯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形成换热腔,换热芯体设于换热腔内,且气流通道层和液流通道层均设于换热芯体,第二壳体一侧朝向远离换热芯体的方向凸出形成进液集流通道的外壁,进液集流通道的外壁和换热芯体围设形成进液集流通道。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降低了进液集流通道的外壁的加工难度,并且,增强了第二壳体的结构强度。
[0009]在一实施例中,进液集流通道的外壁包括多个首尾相接的台阶结构,且台阶结构与气流通道层一一对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使得沿着预设方向,进液集流通道
的容量逐级递减,从而有利于冷媒进入靠近进液集流通道起始端的液流通道层,进而提高了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整体的散热效果。
[0010]在一实施例中,台阶结构沿着预设方向的长度大于多个气流通道层沿着预设方向的长度。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保证每层液流通道层内均有足够的冷媒流入。
[0011]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通过冲压成型加工出进液集流通道的外壁;或者,第二壳体通过浇铸成型加工出进液集流通道的外壁。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进一步降低了进液集流通道的外壁的加工难度。
[0012]在一实施例中,换热芯体包括多个分隔板,多个分隔板层叠设置以将换热芯体内部分隔成多个交替层叠设置的气流通道层和液流通道层。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降低了气流通道层和液流通道层的设置难度。
[0013]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进液接管和出液接管,进液接管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并连通进液集流通道,出液接管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并连通出液集流通道。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便于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连接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的其他装置。
[0014]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该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包括以上任意个实施例所述的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及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通过设置沿着预设方向,进液集流通道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横截面的面积呈减小的趋势,使得当进液集流通道沿着预设方向延伸相同长度时,靠近进液集流通道起始端处相较于远离进液集流通道起始端处能容纳更多的冷媒,从而更多冷媒能够进入靠近进液集流通道起始端处的液流通道层,并及时带走相邻气流通道层内高温废气的热量。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爆炸示意图;
[0018]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在A

A处的剖视图。
[0020]附图标记:1、壳体;11、换热腔;12、进液集流通道;121、台阶结构;13、出液集流通道;14、第一壳体;15、第二壳体;2、换热芯体;21、气流通道层;22、液流通道层;23、分隔板;3、进液接管;4、出液接管;6、进气室;7、出气室;8、预设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
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4]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气集流通道、多层气流通道层(21)以及出气集流通道,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还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液集流通道(12)、多层液流通道层(22)以及出液集流通道(13),所述气流通道层(21)和所述液流通道层(22)交替层叠设置;定义预设方向(8)为冷媒在所述进液集流通道(12)内的流动方向,沿着所述预设方向(8),所述进液集流通道(12)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8)的横截面的面积呈减小的趋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预设方向(8),所述进液集流通道(12)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8)的横截面的面积呈阶梯式递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预设方向(8),所述进液集流通道(12)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8)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包括换热芯体(2)、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所述第一壳体(14)和所述第二壳体(15)扣合形成换热腔(11),所述换热芯体(2)设于所述换热腔(11)内,且所述气流通道层(21)和所述液流通道层(22)均设于所述换热芯体(2),所述第二壳体(15)一侧朝向远离所述换热芯体(2)的方向凸出形成所述进液集流通道(12)的外壁,所述进液集流通道(12)的外壁和所述换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芳芳叶金杭邵夏勇王建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