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系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外置快速复电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控制腔室与应急腔室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表面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卡合连接有第一排线管与第二排线管,所述控制腔室内壁支撑板上方的位置处安装有工作控制组,所述应急腔室内壁的支撑板上方位置处安装有应急供电组和应急灯,所述控制腔室与应急腔室连接位置处设有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排线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支撑板表面移动第一排线管与第二排线管,而第一排线管与第二排线管形成的闭环可达到对线路进行保护与夹持,控制腔室内部设为控制系统,应急腔室内部设置为应急供电系统,方便对其设备进行操作。作。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置快速复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配电系统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外置快速复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不停的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生活水平逐步的提高,人们在生活中用电量也越来越大,需要用电的地方也越来越多,空调、吃饭、照明、冰箱等都需要使用电,如果突然断电对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0003]复电装置是属于一种电能分配设备,通过设备可将电源分给众多不同的设备进行使用,大大提高了电流的供电使用效率,但现有的设备在维修抢修时,存在多个设备线路缠绕在一起的情况,维修的话需要先将线捋清,这种情况第一比较危险,第二造成抢修维修的困难,且现在的设备接线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排线,不能对线路进行保护与夹持,且现在的设施大多都是一体式,将控制台与应急电源放置在一起,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因此亟需一种外置快速复电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置快速复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置快速复电装置,包括:
[0006]控制腔室和应急腔室,所述控制腔室与应急腔室的外侧设有箱门,且箱门的表面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表面设有拉杆,所述箱门的上面设有卡扣;
[0007]支撑板,所述控制腔室与应急腔室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表面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卡合连接有第一排线管与第二排线管,所述控制腔室内壁支撑板上方的位置处安装有工作控制组,所述应急腔室内壁的支撑板上方位置处安装有应急供电组和应急灯,所述控制腔室与应急腔室顶部设置有遮雨板,所述控制腔室与应急腔室连接位置处设有隔板;
[0008]排线孔,所述控制腔室与应急腔室的内壁表面开设有排线孔,且在排线孔的下端位置处开设有散热过滤网,所述控制腔室与应急腔室内壁顶部开设有安装孔。
[0009]优选的,所述控制腔室与应急腔室的背面设有排线孔,且排线孔设有多组均匀等距的排列在控制腔室与应急腔室背面。
[0010]优选的,所述观察窗呈透明形式。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排线管底部表面设有凸块,所述第二排线管底部表面设有凹槽,且第一排线管与第二排线管可进行卡合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排线管与第二排线管上端呈半圆弧型。
[0013]优选的,所述隔板上开设的凹槽与箱门表面设有的卡扣卡合。
[0014]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技术通过将线路放置在支撑板表面,推动第一排线管与第二排线管,使线路置于第一排线管与第二排线管中间,且第一排线管与第
二排线管之间进行卡合固定,避免多组线路缠绕在一起,造成危险,且在维修抢修时,不需要捋线就可对线路进行维修,方便操作;
[0015]在排线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支撑板表面移动第一排线管与第二排线管,将线路包裹在第一排线管与第二排线管形成的闭环内,而第一排线管与第二排线管形成的闭环可达到对线路进行保护与夹持;
[0016]在设备使用时,控制腔室内部设为控制系统,应急腔室内部设置为应急供电系统,在工作时可通过不同的箱门打开不同的系统,分区管理,方便对其设备进行操作,其整体结构上设计简单合理,实用性很高,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打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支撑板的立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后视立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为:1、控制腔室;2、应急腔室;3、观察窗;4、拉杆;5、遮雨板;6、支撑板;7、滑槽;8、第一排线管;9、第二排线管;10、安装孔;11、排线孔;12、散热过滤网;13、卡扣;14、工作控制组;15、应急供电组;16、应急灯;17、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建筑结构物模板组件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参照图1
‑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置快速复电装置,包括:
[0024]控制腔室1和应急腔室2,控制腔室1与应急腔室2的外侧设有箱门,且箱门的表面开设有观察窗3,观察窗3的表面设有拉杆4,箱门的上面设有卡扣13;
[0025]支撑板6,控制腔室1与应急腔室2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且支撑板6的表面两侧开设有滑槽7,滑槽7的内部卡合连接有第一排线管8与第二排线管9,控制腔室1内壁支撑板6上方的位置处安装有工作控制组14,应急腔室2内壁的支撑板6上方位置处安装有应急供电组15和应急灯16,控制腔室1与应急腔室2顶部设置有遮雨板5,控制腔室1与应急腔室2连接位置处设有隔板17;
[0026]排线孔11,控制腔室1与应急腔室2的内壁表面开设有排线孔11,且在排线孔11的下端位置处开设有散热过滤网12,控制腔室1与应急腔室2内壁顶部开设有安装孔10。
[0027]进一步的,控制腔室1与应急腔室2的背面设有排线孔11,且排线孔11设有多组均匀等距的排列在控制腔室1与应急腔室2背面,根据图4所示,排线孔11设有多组且均匀排列,从而达到使线路均匀有序的分布在控制腔室1与应急腔室2内部的效果。
[0028]进一步的,观察窗3呈透明形式,根据图1所示,在箱门关闭时,通过观察窗3的透明形式,可达到在外面观测到应急腔室2内部应急灯16实际情况的目的。
[0029]进一步的,第一排线管8底部表面设有凸块,第二排线管9底部表面设有凹槽,且第一排线管8与第二排线管9可进行卡合连接,根据图3所示,第一排线管8表面的凸块与第二排线管9表面的凹槽卡合连接,从而达到固定线路的目的。
[0030]进一步的,第一排线管8与第二排线管9上端呈半圆弧型,根据图3所示,第一排线管8与第二排线管9在卡合时,第一排线管8与第二排线管9上端的半圆弧进行闭合,从而达到对线路的保护。
[0031]进一步的,隔板17上开设的凹槽与箱门表面设有的卡扣13卡合,根据图2所示,在关闭箱门时,隔板17上开设的凹槽与卡扣13卡合可达到将控制腔室1与应急腔室2进行封闭的效果;
[0032]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线路通过排线孔11放入控制腔室1与应急腔室2内部,然后进行排线,排线完毕后将线路放置在支撑板6上,推动第一排线管8与第二排线管9,使线路置于第一排线管8与第二排线管9中间,且第一排线管8与第二排线管9之间进行卡合固定,进而避免多组线路缠绕在一起,拉动两侧拉杆4将两侧箱门拉开,随后通过安装孔10将设备安装在外墙上,再使卡扣13与隔板17表面的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置快速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腔室(1)和应急腔室(2),所述控制腔室(1)与应急腔室(2)的外侧设有箱门,且箱门的表面开设有观察窗(3),所述观察窗(3)的表面设有拉杆(4),所述箱门的上面设有卡扣(13);支撑板(6),所述控制腔室(1)与应急腔室(2)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且支撑板(6)的表面两侧开设有滑槽(7),所述滑槽(7)的内部卡合连接有第一排线管(8)与第二排线管(9),所述控制腔室(1)内壁支撑板(6)上方的位置处安装有工作控制组(14),所述应急腔室(2)内壁的支撑板(6)上方位置处安装有应急供电组(15)和应急灯(16),所述控制腔室(1)与应急腔室(2)顶部设置有遮雨板(5),所述控制腔室(1)与应急腔室(2)连接位置处设有隔板(17);排线孔(11),所述控制腔室(1)与应急腔室(2)的内壁表面开设有排线孔(11),且在排线孔(11)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耀,李光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邦耀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