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5563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流装置,涉及医疗器械器材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引流袋本体、进液管、单向阀、出液管和出液组件,引流袋本体的进液口上套接有进液管,进液管上靠近引流袋本体的一端侧壁上安装有单向阀,引流袋本体的出液口上套接有出液管,出液管上远离引流袋本体的一端侧壁上安装有出液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进液管上靠近引流袋本体的一侧增设单向阀,通过单向阀控制引流液流入到引流袋本体内,可避免回流现象的发生;通过来回滚动出液组件中的调节轮可实现控制出液管的通断以及流速和流量,同时挤压气囊球可将引流袋本体内的引流液吸入到气囊球的内部,避免了传统的引流袋打开释放阀时引流液飞溅容易沾染医护人员手部皮肤的问题。人员手部皮肤的问题。人员手部皮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器材
,特别是涉及一种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使用的引流装置产品有很多种类,如接尿器、引流管路、负压引流装置、穿刺引流器械等。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引流装置为灭菌产品,引流过程中,会使用一段时间,在这期间,引流液会收集于容器中,定期打开排液阀,排放引流液,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1、现有的医疗器械器材中的引流装置,其在使用时,在打开排液阀排液时,引流装置会出现一个短暂的开放状态下,空气中的病原体可能会通过空气流动进入引流装置内部或者附着于排液口及外置管路内壁的病原体通过排液阀的开启关闭逆行进入引流装置内部,造成逆行性感染的发生。临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取每日更换引流袋装置解决上述问题,虽然有一定效果,由于频繁更换,增加了操作风险及引流管路接头入口接触外界的机会,仍有逆行性感染发生;
[0004]2、现有的医疗器械器材中的引流装置,其在使用时,对于感染性引流液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如果直接排出的话,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另外现有引流袋排液阀排液触控开关离排液口近,操作者需要对多个病人进行操作,容易污染操作者或者排液口被污染,从而互相影响、给双方造成潜在的危害。
[0005]因此,现有的引流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装置,通过在进液管上靠近引流袋本体的一侧增设单向阀,通过单向阀控制引流液流入到引流袋本体内,可避免回流现象的发生,并且防脱嘴可避免单向阀脱离进液管;通过来回滚动出液组件中的调节轮可实现控制出液管的通断以及流速和流量,同时通过挤压气囊球可将引流袋本体内的引流液吸入到气囊球的内部,也达到加快引流液释放速度,也避免了传统的引流袋打开释放阀时所产生的引流液飞溅容易沾染医护人员手部皮肤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的医疗器械器材中的引流装置所出现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技术为一种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袋本体、进液管、单向阀、出液管和出液组件,引流袋本体的进液口上套接有进液管,进液管上靠近引流袋本体的一端侧壁上安装有单向阀,引流袋本体的出液口上套接有出液管,出液管上远离引流袋本体的一端侧壁上安装有出液组件。
[0009]进一步地,引流袋本体的进液口上螺纹连接有防脱嘴,引流袋本体通过防脱嘴与进液管螺纹连接;具体的,引流袋本体、进液管和防脱嘴均采用透明塑料制成,并且引流袋
本体的柔韧性最强。
[0010]进一步地,引流袋本体通过单向阀与进液管相互连通设置;具体的,单向阀的流向为进液管流入到引流袋本体的内部。
[0011]进一步地,引流袋本体通过出液组件与出液管相互连通设置。
[0012]进一步地,出液组件包括了调节盒、调节轮和气囊球,调节盒呈直角梯形结构设置,调节盒的内部开设有空心槽;具体的,空心槽可对出液管起到收纳效果。
[0013]进一步地,调节盒中的空心槽的前后两端侧壁中开设有圆孔,调节盒通过圆孔与出液管的外壁配合连接。
[0014]进一步地,调节盒的顶部侧壁中开设有滑槽,滑槽中穿插有滑杆,滑杆的两端螺纹连接有防脱圈;具体的,滑槽呈倾斜结构设置,且滑槽的最高处朝向气囊球一侧设置。
[0015]进一步地,调节盒内的空心槽、滑杆的中部侧壁上套接有调节轮,调节盒上远离引流袋本体的一端的出液管上套接有气囊球。
[001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设置防脱嘴和单向阀,在使用时,通过在进液管上靠近引流袋本体的一侧增设单向阀,通过单向阀控制引流液流入到引流袋本体内,可避免回流现象的发生,并且防脱嘴可避免单向阀脱离进液管,解决了现有的医疗器械器材中的引流装置,其在使用时,在打开排液阀排液时,引流装置会出现一个短暂的开放状态下,空气中的病原体可能会通过空气流动进入引流装置内部或者附着于排液口及外置管路内壁的病原体通过排液阀的开启关闭逆行进入引流装置内部,造成逆行性感染的发生,临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取每日更换引流袋装置解决上述问题,虽然有一定效果,由于频繁更换,增加了操作风险及引流管路接头入口接触外界的机会,仍有逆行性感染发生。
[0018]2、本技术通过设置出液组件,在使用时,通过来回滚动出液组件中的调节轮可实现控制出液管的通断以及流速和流量,同时通过挤压气囊球可将引流袋本体内的引流液吸入到气囊球的内部,也达到加快引流液释放速度,也避免了传统的引流袋打开释放阀时所产生的引流液飞溅容易沾染医护人员手部皮肤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的医疗器械器材中的引流装置,其在使用时,对于感染性引流液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如果直接排出的话,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另外现有引流袋排液阀排液触控开关离排液口近,操作者需要对多个病人进行操作,容易污染操作者或者排液口被污染,从而互相影响、给双方造成潜在的危害。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一种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进液管及其上附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出液管及其上附件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4]1、引流袋本体;101、防脱嘴;2、进液管;3、单向阀;4、出液管;5、出液组件;501、调节盒;502、滑槽;503、滑杆;504、调节轮;505、气囊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6]请参阅图1至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袋本体1、进液管2、单向阀3、出液管4和出液组件5,引流袋本体1的进液口上套接有进液管2,进液管2上靠近引流袋本体1的一端侧壁上安装有单向阀3,引流袋本体1的出液口上套接有出液管4,出液管4上远离引流袋本体1的一端侧壁上安装有出液组件5。
[0027]其中如图1和2所示,引流袋本体1的进液口上螺纹连接有防脱嘴101,引流袋本体1通过防脱嘴101与进液管2螺纹连接;引流袋本体1通过单向阀3与进液管2相互连通设置;引流袋本体1通过出液组件5与出液管4相互连通设置;具体的,通过在进液管2上靠近引流袋本体1的一侧增设单向阀3,通过单向阀3控制引流液流入到引流袋本体1内,可避免回流现象的发生,并且防脱嘴101可避免单向阀3脱离进液管2。
[0028]其中如图1和3所示,出液组件5包括了调节盒501、调节轮504和气囊球505,调节盒501呈直角梯形结构设置,调节盒501的内部开设有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袋本体(1)、进液管(2)、单向阀(3)、出液管(4)和出液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本体(1)的进液口上套接有进液管(2),所述进液管(2)上靠近引流袋本体(1)的一端侧壁上安装有单向阀(3),所述引流袋本体(1)的出液口上套接有出液管(4),所述出液管(4)上远离引流袋本体(1)的一端侧壁上安装有出液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本体(1)的进液口上螺纹连接有防脱嘴(101),所述引流袋本体(1)通过所述防脱嘴(101)与所述进液管(2)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本体(1)通过所述单向阀(3)与所述进液管(2)相互连通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本体(1)通过所述出液组件(5)与所述出液管(4)相互连通设置。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凤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