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门开合驱动结构领域,具体涉及车辆鸥翼门驱动装置,用于模型车的鸥翼门驱动,包括设于车体内部的驱动组件,所述电机和所述油缸之间设有将转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为设置为双管道的油管,所述油管一端连接所述电机,另一端连接所述油缸;所述油缸与鸥翼门之间设有用于支撑鸥翼门开合的支撑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并由油缸对支撑机构进行驱动,让油缸的驱动保证鸥翼门开合的稳定性,油缸具有的保压能力能有效防止门突然掉落,提升鸥翼门开合的稳定性,提升鸥翼门使用安全性。提升鸥翼门使用安全性。提升鸥翼门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鸥翼门驱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门开合驱动结构领域,具体涉及车辆鸥翼门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汽车生产的准确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确定生产前会先按照汽车真车型号生产出模型车,通过模型车对汽车结构各细节一比一的还原,才能便于通过模型车来反复推敲汽车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力争做到每个细节的精巧设计。而鸥翼门因其开合部件的铰链设置在车辆的顶棚,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开合。使其更便于乘客进出和行李的放置,被广泛应用到了多款车型上,比如应用鸥翼门比较多的跑车。而为了有效提高鸥翼门各方面性能,更需要通过模型车对鸥翼门的结构进行试验改进。
[0003]现在,由于车辆保有量的增加,用于车辆停放的停车位资源紧张,上下方向开合的鸥翼门存在开合操作空间受限的问题,为此,设计出了以旋转方向进行开合的鸥翼门,现有旋转方式开合的鸥翼门以转动机构作为动力进行,转动机构通过电动旋转直接带动鸥翼门进行旋转,以将鸥翼门对车体的门口进行关闭或打开,包括底座,固定在门口的顶部;转轴,其两端转动安装在底座上;至少一个铰链,各个铰链的一端依次分别固定在鸥翼门的顶部,各个铰链的另一端依次分别转动安装在转轴的两端之间;驱动部,用于驱动转轴的转动,其中,驱动部具有驱动电机,被驱动电机驱动而转动的第一齿轮以及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转轴与第二齿轮键连接。
[0004]但是,通过模型车试验发现,在使用现有的转动机构时,因鸥翼门自身具有一定的重量,转动机构对支撑鸥翼门的保压能力较差,导致鸥翼门容易在打开后突然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车辆鸥翼门驱动装置,以解决鸥翼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突然掉的问题。
[0006]本方案中的车辆鸥翼门驱动装置,用于模型车的鸥翼门驱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油缸,所述电机和所述油缸之间设有将转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为设置为双管道的油管,所述油管一端连接所述电机,另一端连接所述油缸;所述油管包括依次连接的铺设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设于车顶框架上;所述连接段包括总路段和分路段,所述总路段与所述铺设段连接,所述分路段与所述油缸连接;所述总路段长度为0.5m
‑
1.5m;所述分路段长度为0.3m
‑
0.6m;所述油缸与鸥翼门之间设有用于支撑鸥翼门开合的支撑机构。
[0007]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08]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并由油缸对支撑机构进行驱动,让油缸的驱动保证鸥翼门开合的稳定性,油缸具有的保压能力能有效防止门突然掉落,提升鸥翼门开合的稳定性,提升鸥翼门使用安全性。通过双管道油管将动力输送至油缸,合理布置油管的输送路径长度,减
少油管的路径铺设用量,以降低车体整体重量,合理优化油管利用率,减少油管整体占用体积,提高汽车轻量化性能,同时通过双管道油管可保证输送过程的稳定性,保证运行过程的安全。
[0009]进一步,所述油管包括依次连接的铺设段和连接段;所述铺设段设于车体框架上,所述连接段设于车顶框架上。所述铺设段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铺设段和纵向铺设段;所述水平铺设段水平铺设于车体框架上,其长度为2m
‑
4m;所述纵向铺设段沿着车体座位架纵向铺设至车顶并与所述连接段连接,其长度为1m
‑
3m。通过合理的布置油管的输送路径,减少油管的路径用量,以降低车体整体重量,提高车体轻量化效果,同时也能有效减少油耗,降低耗能,节省能源消耗。
[0010]进一步,所述油缸包括两个,分别设于车顶靠近车门的两侧。通过两个油缸分别控制左右侧的鸥翼门开合,提升油缸对鸥翼门的保压能力,保证鸥翼门在开合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11]进一步,所述分路段包括左侧段和右侧段;所述左侧段与左侧油缸连接,所述右侧段与右侧油缸连接。通过双管道可直接对油管进行分路连接至位于车体左右的油缸,从而减少额外设置分路的过程,优化油管路径,从而减少电机的用量和油管的用量,使布局更简化合理。
[0012]进一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于车顶的底座,设于底座下方的导向架,以及与导向架活动连接的连接件。通过支撑机构控制鸥翼门的开合,使鸥翼门更稳定。
[0013]进一步,所述导向架包括两组,分别设于所述底座两端,每组所述导向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滑动槽;所述连接件在所述滑动槽内滑动。鸥翼门具有一定重量,通过两组导向架与鸥翼门连接,加强鸥翼门在开合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油缸对鸥翼门的保压能力,提高鸥翼门的安全性。
[0014]进一步,所述滑动槽包括依次设置的水平槽和弯曲槽;所述水平槽长度为20
‑
40mm;所述弯曲槽弯曲弧度为90
°‑
120
°
。在鸥翼门开合过程中需要先通过水平槽向前推出一定距离,进而避免鸥翼门在开合过程中发生碰撞、刮伤的情况,保证鸥翼门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同时也更具有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车辆鸥翼门驱动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车辆鸥翼门驱动装置实施例中油管横截面结构图;
[0017]图3为车辆鸥翼门驱动装置实施例的油管铺设俯视图;
[0018]图4为车辆鸥翼门驱动装置实施例的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电机;2、油缸;3、油管;4、油管口;301、铺设段;302、连接段;311、水平铺设段;312、纵向铺设段;321、总路段;322、分路段;331、左侧段;332、右侧段;5、底座;6、导向架;7、连接件;601、滑动槽;611、水平槽;612、弯曲槽;8、转动轴;9、支撑机构。
[0021]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车辆鸥翼门驱动装置,用于模型车的鸥翼门驱动,包括设于模型车车体内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通过铆钉固设于车架上的电机1,以及通过铆钉固定设于车顶部的油缸2。所述电机1与所述油缸2之间通过油管3连接,以此将电机1的转动转换为油缸2的直线运动。如附图2所示,所述电机1上端开设有油管口4。如附图2所示,所述油管3为双管道油管,并通过胶带缠绕绑定。所述油管3一端与所述油管口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油缸2连接。所述油管3包括铺设段301和连接段302;所述铺设段301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铺设段311和纵向铺设段312,所述水平铺设段311长度为2
‑
4m;其中所述水平铺设段311一端与油管口4连接,并沿着车体框架结构水平铺设在车体框架上。所述纵向铺设段312长度为1
‑
3m;并从所述水平铺设段311的末端开始,并沿着车体座位架纵向延伸铺设至车顶上并与所述连接段302连接。所述连接段302平铺于车顶框架上,所述连接段302包括总路段321和分路段322,所述总路段321长度为0.5
‑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辆鸥翼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模型车的鸥翼门驱动,包括设于车体内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油缸;所述电机和所述油缸之间设有将转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为设置为双管道的油管,所述油管一端连接所述电机,另一端连接所述油缸;所述油管包括依次连接的铺设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设于车顶框架上;所述连接段包括总路段和分路段,所述总路段与所述铺设段连接,所述分路段与所述油缸连接;所述总路段长度为0.5m
‑
1.5m;所述分路段长度为0.3m
‑
0.6m;所述油缸与鸥翼门之间设有用于支撑鸥翼门开合的支撑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鸥翼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设段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铺设段和纵向铺设段;所述水平铺设段水平铺设于车体框架上,其长度为2
‑
4m;所述纵向铺设段沿着车体架纵向铺设延伸至车顶并与所述连接段连接,其长度为1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卓霖,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瑞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