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稳定平衡模块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493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稳定平衡模块及系统,其中自稳定平衡模块包括悬架;悬架包括:两组滑动套支架,通过联轴器连接,组成悬架的底部;滑动套支架和联轴器之间设有弹性元件;转向节臂,安装于滑动套支架的一侧;承载臂,安装于滑动套支架的另一侧;两组减震机构,设置于滑动套支架的两侧,且两组减震机构之间设有多个连接轴;其中,每组减震机构包括两个液压元件,液压元件的固定端和滑动套支架固定连接,且两个液压元件的活动端相交、和转向节臂或承载臂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平稳缓冲过渡由地面路况的凹凸不平带来的冲击。的凹凸不平带来的冲击。的凹凸不平带来的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稳定平衡模块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平衡装置
,尤其是指一种自稳定平衡模块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悬挂其实就是连接车体和负重轮所有零部件的总称,所有车辆(包括坦克)在行驶过程中,车轮(或负重轮)会因为路面的崎岖不平而承受着强烈的冲击,在车轮和车体刚性连接的车辆上这些冲击则会完全作用于车体,导致内部成员的舒适性极差,时间一长容易引发疲劳降低工作效率,再者巨大的冲击也会伴随着巨大的载荷,对车体的部件仪表等造成损伤,增加维修负担,对于在平整公里上行驶的汽车来说悬挂系统对速度的影响还没有那么大,但是对于常年行驶在野外崎岖路面上的车辆来说,悬挂直接限制着坦克的最大行进速度,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悬挂,发动机功率再大,传动效率再高,车辆的速度照样提不上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稳定平衡系统模块及系统。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自稳定平衡模块,包括悬架;所述悬架包括:
[0006]两组滑动套支架,通过联轴器连接,组成所述悬架的底部;所述滑动套支架和所述联轴器之间设有弹性元件;
[0007]转向节臂,安装于所述滑动套支架的一侧;
[0008]承载臂,安装于所述滑动套支架的另一侧;
[0009]两组减震机构,设置于所述滑动套支架的两侧,且两组所述减震机构之间设有多个连接轴;其中,每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两个液压元件,所述液压元件的固定端和所述滑动套支架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液压元件的活动端相交、和所述转向节臂或所述承载臂连接。
[0010]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套支架包括联轴元件和一组连接臂,一组连接臂之间设有所述连接轴,所述联轴元件设有沿所述联轴元件的长度方向、向两侧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臂呈L型,并且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
[0011]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杆穿过并伸出所述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所述滑动套支架;所述第二连杆固定于所述连接环的外壁,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转向节臂和所述承载臂。
[0012]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开设至少一个滑动槽。
[0013]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滑动套支架,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抵接所述联轴器。
[0014]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臂包括第一主体部和沿所述第一主体部一侧延伸的调节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开设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连接所述联轴器和所述连接轴。
[0015]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臂包括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开设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连接所述联轴器和所述连接轴。
[0016]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安装于所述连接轴上。
[0017]一种自稳定平衡系统,包括:
[0018]履带;
[0019]如上述所述的自稳定平衡模块,所述履带装配于所述自稳定平衡模块上。
[0020]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张紧轮和张紧支架,所述张紧支架固定所述张紧轮,所述张紧轮贴合所述履带;所述张紧支架设有缓冲元件,所述缓冲元件连接所述张紧轮。
[0021]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2]1、本技术所述的自稳定平衡模块可以自主的保持转向节的竖直(垂直状态)从而保障车姿处于水平状态,在车辆行驶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大大提高了整车在越野环境中保持车身平稳的性能。
[0023]2、本技术所述的自稳定平衡系统可保障车姿在一定的路面角度上保持水平;负重轮可根据路况前后进行移动,有效缓冲路面凸起的障碍。
附图说明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中自稳定平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中悬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中悬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中悬架的主视图。
[0029]图5是本技术中悬架底部的放大示意图。
[0030]图6是本技术中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技术中自稳定平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2]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转向节臂;2、减震机构;3、承载臂;4、滑动套支架;401、连接臂;402、联轴元件;5、联轴器;501、第一连杆;502、第二连杆;503、连接环;6、弹性元件;7、连接轴;8、驱动轮;9、履带;10、张紧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4]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0035]实施例1:
[0036]结合图1

图4,一种自稳定平衡模块,包括悬架;悬架包括:
[0037]两组滑动套支架4,通过联轴器5连接,组成悬架的底部;滑动套支架4和联轴器5之间设有弹性元件6;
[0038]转向节臂1,安装于滑动套支架4的一侧;
[0039]承载臂3,安装于滑动套支架4的另一侧;
[0040]两组减震机构2,设置于滑动套支架4的两侧,且两组减震机构2之间设有多个连接轴7;其中,每组减震机构2包括两个液压元件,液压元件的固定端和滑动套支架4固定连接,且两个液压元件的活动端相交、和转向节臂1或承载臂3连接。
[0041]上述提供了一种自稳定平衡模块,解决现有的悬挂行驶时产生的震动较大,车辆动力无法正常发挥的问题。
[0042]在本实施例中,转向节臂1包括第一主体部和沿第一主体部一侧延伸的调节部,第一主体部开设多个连接孔,连接孔用于连接联轴器5和连接轴7。
[0043]在本实施例中,承载臂3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二主体部开设多个连接孔,连接孔用于连接联轴器5和连接轴7。
[0044]由上述可知,由于转向节臂1需要保持转向节的竖直(垂直状态)从而保障车姿处于水平状态,承载臂3作为负重的元件,因此转向节臂1和承载臂3的结构不同。
[0045]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滑动套支架4包括联轴元件402和一组连接臂401,一组连接臂401之间设有连接轴7,联轴元件402设有沿联轴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稳定平衡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架;所述悬架包括:两组滑动套支架(4),通过联轴器(5)连接,组成所述悬架的底部;所述滑动套支架(4)和所述联轴器(5)之间设有弹性元件(6);转向节臂(1),安装于所述滑动套支架(4)的一侧;承载臂(3),安装于所述滑动套支架(4)的另一侧;两组减震机构(2),设置于所述滑动套支架(4)的两侧,且两组所述减震机构(2)之间设有多个连接轴(7);其中,每组所述减震机构(2)包括两个液压元件,所述液压元件的固定端和所述滑动套支架(4)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液压元件的活动端相交、和所述转向节臂(1)或所述承载臂(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稳定平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套支架(4)包括联轴元件(402)和一组连接臂(401),一组连接臂(401)之间设有所述连接轴(7),所述联轴元件(402)设有沿所述联轴元件(402)的长度方向、向两侧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臂(401)呈L型,并且所述连接臂(40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稳定平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5)包括第一连杆(501)、第二连杆(502)和连接环(503),所述第一连杆(501)穿过并伸出所述连接环(503),所述第一连杆(501)连接所述滑动套支架(4);所述第二连杆(502)固定于所述连接环(503)的外壁,所述第二连杆(502)连接所述转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育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浩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