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抓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68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浮动抓手,包括结构板,所述结构板的端部上侧固定有顶紧气缸,所述顶紧气缸的输出杆向下贯穿结构板与抓手本体连接,所述抓手本体与结构板之间设置有浮动组件;所述浮动组件包括导杆、导向套和浮动弹簧,其中所述导向套固定在结构板上,所述导杆的下端通过导向套贯穿结构板与抓手本体的顶端固定,所述浮动弹簧套设在导杆上,并压设于所述结构板和抓手本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中,设置顶紧气缸与浮动组件配合,实现抓手本体与结构板硬连接和柔性连接的转换,除了可以在差速器壳体抓取前后避免刚性接触导致损伤之外,还能够保证差速器壳体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差速器壳体上下料前后的质量。进而保证差速器壳体上下料前后的质量。进而保证差速器壳体上下料前后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动抓手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浮动抓手。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种类和销量呈急速上升趋势,伴随着作为汽车工业必不可少的零件差速器的需求逐年上升,差速器的外壳零件差速器壳体需求也同步增长,从而对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保证质量一致性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0003]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成熟和智能水平逐渐提高,应用抓手配合机械臂到差速器加工制造领域完成差速器壳体的上下料已经实现,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抓手虽然能够配合机械臂完成差速器壳体自动上下料的动作,但是抓手取放差速器壳体过程中,避免不了与差速器壳体之间产生刚性接触,容易对差速器壳体造成损坏,导致成品质量无法保障;差速器壳体的毛坯采用铸造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尺寸误差,单一的抓手无法消除尺寸误差对自动化的影响。
[0004]如何设计一种浮动抓手,如何在实现差速器壳体自动上下料的同时,保证差速器壳体抓取前后质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动抓手,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差速器壳体抓取前后易与抓手产生刚性接触导致质量受损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浮动抓手,包括结构板,所述结构板的端部上侧固定有顶紧气缸,所述顶紧气缸的输出杆向下贯穿结构板与抓手本体连接,所述抓手本体与结构板之间设置有浮动组件;
[0007]所述浮动组件包括导杆、导向套和浮动弹簧,其中所述导向套固定在结构板上,所述导杆的下端通过导向套贯穿结构板与抓手本体的顶端固定,所述浮动弹簧套设在导杆上,并压设于所述结构板和抓手本体之间。
[0008]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进行差速器壳体抓取时,外部气源不向顶紧气缸供气,顶紧气缸的输出杆可以自由伸缩,此时抓手本体与差速器壳体接触后,抓手本体会在差速器壳体的支撑下压缩浮动弹簧,并向上移动进行浮动,从而避免差速器壳体在抓取时直接与抓手本体刚性接触,进而避免因刚性接触带来的损伤;抓手本体抓取差速器壳体之后,外部气源向顶紧气缸供气,顶紧气缸的输出端伸出并顶紧抓手本体,由于顶紧气缸的顶紧力较大,抓手本体和结构板相当于硬连接,从而保证被抓手本体抓取的差速器壳体在转移过程中处于稳定状态,避免因浮动导致的摩擦受损的问题;差速器壳体放下之前,外部气源停止向顶紧气缸供气,抓手本体在浮动组件的作用下回到浮动状态,从而实现差速器壳体放至台面上的缓冲,将刚性接触转换为柔性接触,避免因刚性接触导致的碰撞损伤;整个取放过程中,抓手本体通过顶紧气缸与浮动组件的配合在硬连接和柔性连接之间进行转换,从而避免差速器壳体在上下料过程中出现伤损,保证差速器壳体上下料前后的质量。
[0009]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结构板的顶端中部预留有与工业机器人对接的机械接口;
[0010]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预留与工业机器人对接的机械接口,实现与工业机器人的适配,并降低与工业机器人连接的难度。
[0011]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浮动组件在结构板与抓手本体之间沿抓手本体的顶端周向呈均匀间隔布设;
[0012]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增加抓手本体相对于结构板浮动的稳定性。
[0013]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抓手本体包括三爪气缸,所述三爪气缸的底端沿周向均布有三个自定心滑块,所述自定心滑块的底端固定有手指;
[0014]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三爪气缸可以驱动三个自定心滑块滑动,从而带动手指完成对差速器壳体的取放作业。
[0015]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三爪气缸的底端中间位置设置有浮动板,所述浮动板与三爪气缸的底端之间沿周向均布有压缩弹簧,所述浮动板通过压缩弹簧与三爪气缸的底端连接;
[0016]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浮动板和压缩弹簧配合形成浮动结构,除了能够配合浮动组件提高抓手柔性之外,还能够消除差速器壳体上下方向的尺寸误差对自动化的影响,可以适应不同大小差速器壳体的抓取上下料。
[0017]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浮动板的上方设置有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固定在三爪气缸的边侧;
[0018]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通过接近开关来监测浮动板的位置,除了可以增加控制安全性之外,还能够反映出此时是否抓取到差速器壳体。
[0019]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浮动板的底端连接有耐磨板。
[0020]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起到保护浮动板的作用,并且磨损后相比于直接更换浮动板更加方便快捷。
[0021]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结构中,设置顶紧气缸与浮动组件配合,实现抓手本体与结构板硬连接和柔性连接的转换,除了可以在差速器壳体抓取前后避免刚性接触导致损伤之外,还能够保证差速器壳体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差速器壳体上下料前后的质量;抓手本体下侧设置浮动板,除了可以配合压缩弹簧提供二次浮动提高抓手柔性之外,还能够消除差速器壳体上下方向尺寸偏差对自动化的影响;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浮动抓手立体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的抓手本体立体图。
[0025]图3是本技术的抓手本体仰视图。
[0026]图中:1.结构板;2.抓手本体;21.三爪气缸;211.自定心滑块;22.手指;23.压缩弹簧;24.浮动板;25.耐磨板;26.接近开关;3.浮动组件;31.导杆;32.导向套;33.浮动弹簧;4.顶紧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8]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9]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浮动抓手,包括结构板1,结构板1的端部上侧固定有顶紧气缸4,顶紧气缸4的输出杆向下贯穿结构板1与抓手本体2连接,通过顶紧气缸4实现抓手本体2与结构板1的连接,为抓手本体2在结构板1上在硬连接和柔性连接之间进行转换提供前提条件;
[0030]抓手本体2与结构板1之间设置有浮动组件3,浮动组件3包括导杆31、导向套32和浮动弹簧33,其中导向套32固定在结构板1上,导杆31的下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动抓手,包括结构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板(1)的端部上侧固定有顶紧气缸(4),所述顶紧气缸(4)的输出杆向下贯穿结构板(1)与抓手本体(2)连接,所述抓手本体(2)与结构板(1)之间设置有浮动组件(3);所述浮动组件(3)包括导杆(31)、导向套(32)和浮动弹簧(33),其中所述导向套(32)固定在结构板(1)上,所述导杆(31)的下端通过导向套(32)贯穿结构板(1)与抓手本体(2)的顶端固定,所述浮动弹簧(33)套设在导杆(31)上,并压设于所述结构板(1)和抓手本体(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动抓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板(1)的顶端中部预留有与工业机器人对接的机械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动抓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组件(3)在结构板(1)与抓手本体(2)之间沿抓手本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东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星沿工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