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叶烘干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侧板、设置在机架上的集渣箱、设置在机架上的电机、设置在电机上的第一带轮、设置在机架上的滚轮、设置在滚轮上的细网滚筒、设置在细网滚筒上的第一搅拌叶片、设置在细网滚筒内部的粗网滚筒、设置在粗网滚筒上的第二搅拌叶片、设置在粗网滚筒内部的连接件、设置在细网滚筒上的细网滚筒盖、设置在粗网滚筒上的粗网滚筒盖、设置在连接件上的第二带轮、设置在侧板上的延伸杆、设置在延伸杆上的第二电热管、设置在机架上方的热风机、设置在机架上方的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部的第一电热管。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茶叶烘干机,不仅能够对茶叶进行高效的烘干,而且还能对碎茶进行过滤。茶进行过滤。茶进行过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叶烘干机
[0001]本技术属于茶叶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茶叶烘干机。
技术介绍
[0002]根据茶叶种类的不同,茶叶生产工艺不尽相同,但制茶工艺大致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干燥这四个基本工序,茶叶干燥大都采用烘干机来完成。
[0003]公告号为CN 205794719 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茶叶烘干机,其属于茶叶加工设备
它主要包括茶叶烘干机、自动控制装置,茶叶烘干机与热风炉连接,热风炉上设有加热风机和助燃风机;茶叶烘干机的滚筒上设有三个以上的热电偶,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变频器和温度传感器,加热风机、助燃风机及茶叶烘干机的动力装置分别与变频器连接,热电偶通过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热电偶为K型热电偶;所述自动控制装置还包括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与控制器连接。然而本专利所述的技术方案,在茶叶在烘干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碎茶,碎茶会和完整的茶叶掺在一起,导致茶叶在烘干结束后还要进行筛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茶叶烘干机,不仅能够对茶叶进行高效的烘干,而且还能在烘干的过程中对碎茶进行过滤。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右侧的侧板、设置在机架内部左侧的电机、设置在电机上的第一带轮、设置在机架上的滚轮支架、设置在滚轮支架上的滚轮、设置在滚轮上方的细网滚筒、设置在细网滚筒上的第一搅拌叶片、设置在细网滚筒内部的粗网滚筒、设置在粗网滚筒上的第二搅拌叶片、设置在粗网滚筒内部的连接件、设置在细网滚筒右侧的细网滚筒盖、设置在粗网滚筒右侧的粗网滚筒盖、设置在连接件上的第二带轮、设置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的传动带、设置在机架上方的热风机、设置在机架上方的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部两侧的第一电热管。
[0006]进一步的,机架上方还设置有方形通孔、机架内部右侧还设置有集渣箱。通过方形通孔,上方细网滚筒工作时所产生碎渣可以直接落入下方的集渣箱。
[0007]进一步的,侧板上方还设置有通孔,通孔内部设置有延伸杆、延伸杆的右端设置有第二电热管。通过通孔可以对延伸杆进行固定,通过延伸杆可以对第二电热管进行固定,通过第二电热管使烘干机对茶叶的烘干效果更好。
[0008]进一步的,机架下方还设置有行走轮。通过行走轮,可以方便的对茶叶烘干机进行移动。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机架、侧板、电机、第一带轮、滚轮支架、滚轮、细网滚筒、第一搅拌叶片、粗网滚筒、第二搅拌叶片、连接件、细网滚筒盖、粗网滚筒盖、第二带轮、传动带、热风机、外壳、第一电热管、方形通孔、集渣箱、延伸杆、第二电热管和行走轮的配合,不仅能够对茶叶进行高效的烘干,而且还能在烘干的过程中对碎
茶进行过滤。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粗网滚筒、细网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01、机架;102、侧板;103、电机;104、第一带轮;105、滚轮支架;106、滚轮;107、细网滚筒;108、第一搅拌叶片;109、粗网滚筒;110、第二搅拌叶片;111、连接件;112、细网滚筒盖;113、粗网滚筒盖;114、第二带轮;115、传动带;116、热风机;117、外壳;118、第一电热管;119、方形通孔;120、集渣箱;201、延伸杆;202、第二电热管;203、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技术的内容,但本技术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0017]如图1、2、3、4所示,包括机架101、设置在机架101右侧的侧板102、设置在机架101内部左侧的电机103、设置在电机103上的第一带轮104、设置在机架101上的滚轮106支架105、设置在滚轮106支架105上的滚轮106、设置在滚轮106上方的细网滚筒107、设置在细网滚筒107上的第一搅拌叶片108、设置在细网滚筒107内部的粗网滚筒109、设置在粗网滚筒109上的第二搅拌叶片110、设置在粗网滚筒109内部的连接件111、设置在细网滚筒107右侧的细网滚筒盖112、设置在粗网滚筒109右侧的粗网滚筒盖113、设置在连接件111上的第二带轮114、设置在第一带轮104和第二带轮114上的传动带115、设置在机架101上方的热风机116、设置在机架101上方的外壳117、设置在外壳117内部的第一电热管118、设置在侧板102上方的通孔,设置在通孔内部的延伸杆201和设置在延伸杆201的右端的第二电热管202。
[0018]需要工作时,只需要先将粗网滚筒盖113打开,将需要烘干的茶叶放入粗网滚筒109内部,然后将粗网滚筒盖113闭合,打开电动机电源,电动机带动第一带轮104进行转动,第一带轮104通过传动带115带动第二带轮114进行转动,第二带轮114带动连接件111进行转动,连接件111带动粗网滚筒109和细网滚筒107一起转动,细网滚筒107带动滚轮106一起转动,同时打开第一电热管118、第二电热管202和热风机116的电源,通过第一电热管118、第二电热管202和热风机116对茶叶进行烘干,粗网滚筒109和细网滚筒107旋转过程中,第一搅拌叶片108和第二搅拌叶片110带动粗网滚筒109和细网滚筒107内部的茶叶在粗网滚筒109和细网滚筒107内部翻转,使茶叶能够更均匀的烘干。
[0019]随着粗网滚筒109和细网滚筒107的转动,碎茶从粗网滚筒109落入细网滚筒107中,完成茶叶的第一次筛选,粗网滚筒109和细网滚筒107继续转动,细网滚筒107中无法使用的茶渣从细网滚筒107落入集渣箱120,完成对茶叶的第二次筛选 。
[0020]待茶叶完成烘干工作,先将粗网滚筒盖113取下,便可以将完整的茶叶从粗网滚筒
109中取出,随后将细网滚筒盖112取下,便可以将碎茶从细网滚筒107中取出,再将细网滚筒盖112和粗网滚筒盖113闭合。
[002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机架101上方还设置有方形通孔119、机架101内部右侧还设置有集渣箱120。上方细网滚筒107工作时所产生碎渣可以直接落入下方的集渣箱120,待集渣箱120需要清理时,只需要将集渣箱120从机架101内部抽出进行清理,在清理结束后再将集渣箱120放回即可。
[002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机架101上方还设置有外壳117。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1)、设置在机架(101)右侧的侧板(102)、设置在机架(101)内部左侧的电机(103)、设置在电机(103)上的第一带轮(104)、设置在机架(101)上方四角的四个滚轮支架(105)、分别设置在四个滚轮支架(105)上的四个滚轮(106)、设置在四个滚轮(106)上方的细网滚筒(107)、均匀设置在细网滚筒(107)内壁上的六个第一搅拌叶片(108)、设置在细网滚筒(107)内部的粗网滚筒(109)、均匀设置在粗网滚筒(109)内壁上的六个第二搅拌叶片(110)、设置在粗网滚筒(109)内部的连接件(111)、设置在细网滚筒(107)右侧的细网滚筒盖(112)、设置在粗网滚筒(109)右侧的粗网滚筒盖(113)、设置在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理斯,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蕲春雾云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