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梁转体与顶推相结合施工的连续刚构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3822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主梁转体与顶推相结合施工的连续刚构桥结构,连续刚构桥为三跨或五跨,由主梁、桥墩和承台组成,主梁由悬臂施工梁段、中跨合龙梁段、边跨顶推梁段组成,主梁内设置预应力钢束,承台分为上承台和下承台,上、下承台内或之间设置转体球铰;边跨顶推梁段在非桥梁设计位置处制作,通过横向顶推或顺桥向顶推与悬臂施工梁段的梁端相接,预应力钢束穿过悬臂施工梁段与边跨顶推梁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弥补了连续刚构桥悬臂浇筑法施工工期长、风险大、不可控因素众多等缺陷以及顶推施工应用的局限性。可在主梁转体后迅速与预制段进行连接。大量减少施工工期,减少逐段施工的复杂程度以及现场不安全因素。减少逐段施工的复杂程度以及现场不安全因素。减少逐段施工的复杂程度以及现场不安全因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梁转体与顶推相结合施工的连续刚构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三跨或五跨连续刚构桥领域,具体是指主梁转体与顶推相结合施工的连续刚构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连续刚构桥目前广泛采用悬臂浇筑施工方法或转体施工方法,悬臂浇筑法需要对桥体进行分段,分段浇筑、分段拼装,这种传统的施工方法需要将梁体分段且分段数量庞大,不可避免地使施工工期延长。悬臂浇筑法自身风险大,不可控因素众多,长期以来成为大跨连续刚构发展的制约。随之而来的转体施工法,则避免了在施工过程中对桥体的分段,可大大减小挂篮施工中存在的风险。该方法可以在非桥线区域(即河流或主要干线的两侧位置)进行主体部分施工,施工方便。但是其施工完毕后常常有较大跨度的现浇段,不能一次成型施工,需要后续继续搭设支架进行现浇段的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提供主梁转体与顶推相结合施工的连续刚构桥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主梁转体与顶推相结合施工的连续刚构桥结构,所述连续刚构桥为三跨或五跨,由主梁、桥墩和承台组成,所述主梁由悬臂施工梁段、中跨合龙梁段、边跨顶推梁段组成,所述主梁内设置预应力钢束,所述承台分为上承台和下承台,所述上、下承台内或之间设置转体球铰;所述边跨顶推梁段在非桥梁设计位置处制作,通过横向顶推或顺桥向顶推与所述悬臂施工梁段的梁端相接,所述预应力钢束穿过所述悬臂施工梁段与所述边跨顶推梁段。
[0005]在所述悬臂施工梁段与所述边跨顶推梁段连接界面之间设置混凝土剪力键,所述混凝土剪力键为梯形键齿截面,其类型包括单齿和双齿,单齿和双齿的齿高均不应小于35mm,键齿根部尺寸均小于键齿高度的10倍,倾斜角度应小于30
°
。具体构造可参照法国规范NFP18

7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特别条例》。专利不局限于上述混凝土剪力键构造。
[0006]进一步,在所述边跨顶推梁段所处桥位线两侧中的一侧处设置临时支架,在所述临时支架上制作所述边跨顶推梁段,并在其下方设置临时墩。当所述悬臂施工梁段通过所述上、下承台内设置的所述转体球铰转体达到桥位后,所述边跨顶推梁段通过横向顶推至桥位处,并与所述悬臂施工梁段端面对接。
[0007]亦或,在所述边跨顶推梁段所处桥位顺桥向异位处设置临时支架,在所述临时支架上制作所述边跨顶推梁段,并在其下方设置临时墩。当所述悬臂施工梁段通过所述上、下承台内设置的所述转体球铰转体达到桥位后,所述边跨顶推梁段通过顺桥向顶推至桥位处,并与所述悬臂施工梁段端面对接。
[0008]其中,所述悬臂施工梁段长度为连续刚构桥主跨长度的一半减去所述中跨合龙梁
段长度一半,所述中跨合龙梁段长度为1~3m,所述边跨顶推梁段长度为连续刚构桥边跨长度减去所述悬臂施工梁段长度。
[0009]进一步,在所述边跨顶推梁段下方所述临时墩上设置顶推滑动装置,所述顶推滑动装置由不锈钢板、聚四氟乙烯滑板、工字钢以及脚撑组成。在所述临时墩上安装下滑道,所述下滑道由所述工字钢、所述脚撑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撑栓接或焊接在所述工字钢下,并将其固定在钢垫梁上,所述钢垫梁搭接在钢横梁上。所述聚四氟乙烯滑板固定在所述工字钢上,光面向上;所述不锈钢板至于所述聚四氟乙烯滑板上方,光面向下。
[0010]进一步,对所述边跨顶推梁段进行顶推,使所述边跨顶推梁段与所述悬臂施工梁段定位,通过混凝土剪力键进行连接。所述预应力钢束穿过预埋预应力管道,使其贯穿所述悬臂施工梁段与所述边跨顶推梁段,通过张拉预应力钢束使两节段连接成整体。
[0011]其中,在所述混凝土剪力键拼接缝处涂抹环氧树脂结构胶,所述环氧树脂结构胶采用双组份改性环氧树脂类高触变性高强胶结剂JN

P。
[0012]其中,所述边跨顶推梁段的顶推施工采用多点分散顶推法,所述多点分散顶推法采用2台连续牵引油缸进行柔性拖拉,所述连续牵引油缸安放至所述临时墩或临时支架下侧。所述连续牵引油缸贯穿钢丝绳,钢丝绳一端安装到梁体预制锚碇中,另一端由牵引油缸拖拉,所述连续牵引油缸拖动钢丝绳,使梁体向前滑动。所述多点分散顶推法分为横向顶推与顺桥向顶推。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弥补了连续刚构桥悬臂浇筑法施工工期长、风险大、不可控因素众多等缺陷以及顶推施工应用的局限性,借助转体施工和顶推施工的成熟的施工原理对其进行改进。其可在主梁转体后迅速与预制段进行连接,减少现场浇筑的施工步骤,充分进行时间管理作业。其可大量减少施工工期,减少逐段施工的复杂程度以及现场挂篮施工的不安全因素,同时由于施工周期的缩短可以使最终合龙的难度大大降低,将挂篮等复杂施工器具更换为更简易的千斤顶以及牵引油缸等。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转体施工阶段各部分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边跨顶推梁段横向顶推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边跨顶推梁段顺桥向顶推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悬臂现浇段与顶推施工段梁端接缝构造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横向顶推滑道及千斤顶布置示意图。
[0019]图6是本技术横向顶推滑道设计示意图。
[0020]图7是本技术顺桥向顶推滑道及千斤顶布置示意图。
[0021]如图所示:1

桥位线;2

主梁;3

桥墩;4

承台;5

上承台;6

下承台;7

悬臂施工梁段;8

临时支架;9

临时墩;10

边跨顶推梁段;11

顶推滑动装置;12

引桥;13

千斤顶;14

混凝土剪力键;15

预埋预应力管道;16

预埋钢筋;17

连续牵引油缸;18

牵引油缸顶座;19

钢丝绳;20

钢垫梁;21

钢横梁;22

不锈钢板;23

聚四氟乙烯滑板;24

工字钢;25

脚撑;26

支座垫块;27

引桥桥墩;28

锚碇;29

滑道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主梁转体与顶推相结合施工的连续刚构桥结构,所述连续刚构桥为三跨或五跨,由主梁、桥墩和承台组成,所述主梁由悬臂施工梁段、中跨合龙梁段、边跨顶推梁段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内设置预应力钢束;所述承台分为上承台和下承台,所述上、下承台内或之间设置转体球铰;所述边跨顶推梁段在非桥梁设计位置处制作,通过横向顶推或顺桥向顶推与所述悬臂施工梁段的梁端相接,所述预应力钢束穿过所述悬臂施工梁段与所述边跨顶推梁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梁转体与顶推相结合施工的连续刚构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边跨顶推梁段与所述悬臂施工梁段连接界面之间设置混凝土剪力键,所述混凝土剪力键为梯形键齿截面,齿高均不应小于35mm,键齿根部尺寸均小于键齿高度的10倍,倾斜角度应小于3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梁转体与顶推相结合施工的连续刚构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边跨顶推梁段所处桥位线两侧中的一侧和桥位处设置临时支架,在所述临时支架上制作所述边跨顶推梁段;当所述悬臂施工梁段通过所述上、下承台内设置的所述转体球铰转体达到桥位后,所述边跨顶推梁段通过横向顶推至桥位处,并与所述悬臂施工梁段端面对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梁转体与顶推相结合施工的连续刚构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边跨顶推梁段所处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詹刚毅范军琳杨艳郑裔杨鸿渐皇甫娟黄梁张新宇胡聪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铁路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