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桩头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368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0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注桩桩头防水结构,属于桩头防水技术领域,包括桩头、垫层、第一浆料补强层、防水卷材层、第二浆料补强层和保护层;垫层围绕桩头铺设在地面基层上;第一浆料补强层涂设在桩头露出垫层的表面;防水卷材层铺设在垫层顶面上,其端部延伸至第一浆料补强层的顶面;第二浆料补强层铺设在第一浆料补强层上;保护层设置在防水卷材层上,并与第二浆料补强层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无收缩灌浆料与防水卷材复合施工,以无收缩灌浆料突出的蠕动变形能力,无毒、无害、无味、无污染、不老化的特点让其拥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及时在复杂基坑环境下也能与防水卷材完美结合,形成良好的防水系统。防水系统。防水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桩桩头防水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桩头防水
,特别涉及一种灌注桩桩头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地下防水是保证建筑物结构不受地下水侵袭、防止地下室内部空间受到地下水危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各类地下空间应用不断增多,桩基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桩头防水是整个建筑防水的开端,也是地下室渗漏的关键点,特别是对于沙漠沿海地区,建筑物长期受海水的侵蚀,严重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寿命,因此桩头防水是重中之重。目前大部分桩头防水采用环氧树脂等防水涂料,这类防水措施防水效果差、施工污染大,已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极大影响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注桩桩头防水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桩头防水效果差、施工污染大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灌注桩桩头防水结构,包括桩头、垫层、第一浆料补强层、防水卷材层、第二浆料补强层和保护层;所述垫层围绕桩头铺设在地面基层上;所述第一浆料补强层涂设在桩头露出垫层的表面;所述防水卷材层铺设在垫层顶面上,其端部延伸至第一浆料补强层的顶面;所述第二浆料补强层铺设在第一浆料补强层上;所述保护层设置在防水卷材层上,并与第二浆料补强层接触。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浆料补强层包括相互连接的径向铺设部和轴向铺设部,所述径向铺设部对应桩头顶面设置,所述轴向铺设部对应桩头侧壁设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浆料补强层和第二浆料补强层均为无收缩灌浆料层。
[0007]进一步地,所述垫层为混凝土垫层,其顶面涂设冷底子油。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浆料补强层的阳角部位设置为圆角,底部阴角部位设置八字角。
[0009]进一步地,所述桩头内埋设一系列竖向钢筋;所述第二浆料补强层的径向铺设部设置为环形,其内端与桩头内的竖向钢筋接触。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卷材层的端部不超过径向铺设部的端部;所述防水卷材层的端部设置密封胶。
[0011]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为混凝土保护层。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灌注桩桩头防水结构,采用无收缩灌浆料与防水卷材复合施工,以无收缩灌浆料突出的蠕动变形能力,无毒、无害、无味、无污染、不老化的特点让其拥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及时在复杂基坑环境下也能与防水卷材完美结合,形成良好的防水系统。
[0014]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灌注桩桩头防水结构,通过在防水卷材底部设置冷底子
油,能够加强防水卷材与垫层的结合,同时在第一浆料补强层的角部设置圆角和八字角,进一步避免防水卷材的脱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桩头防水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0016]图中:1

桩头、2

垫层、3

第一浆料补强层、4

防水卷材层、5

第二浆料补强层、6

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灌注桩桩头防水结构,包括桩头1、垫层2、第一浆料补强层3、防水卷材层4、第二浆料补强层5和保护层6;桩头1内埋设一系列竖向钢筋;垫层2围绕桩头1铺设在地面基层上;第一浆料补强层3涂设在桩头1露出垫层2的表面;防水卷材层4铺设在垫层2顶面上,其端部延伸至第一浆料补强层3顶面;第二浆料补强层5铺设在第一浆料补强层3上,包括相互连接的径向铺设部和轴向铺设部,径向铺设部对应桩头1顶面设置,轴向铺设部对应桩头1侧壁设置;保护层6设置在防水卷材层4上,并与第二浆料补强层5接触。
[0019]垫层2为混凝土垫层,其顶面涂设冷底子油,便于防水卷材层4的施工。
[0020]第一浆料补强层3的阳角部位设置为圆角,底部与垫层2接触的阴角部位设置八字角,便于防水卷材层4的贴合铺设。
[0021]第二浆料补强层5的径向铺设部设置为环形,其内端与桩头1内的竖向钢筋接触。
[0022]防水卷材层4在桩头1顶面的端部不超过径向铺设部的端部,且防水卷材层4的端部设置密封胶,做收头处理。
[0023]第一浆料补强层3和第二浆料补强层5均为无收缩灌浆料层。
[0024]保护层6为混凝土保护层。
[0025]一种灌注桩桩头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步骤一、确保垫层2平整、坚实、无起砂、无麻面、无明水、无油污、无毛刺,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裂缝和凹凸不平等现象,如基层麻面、起砂、裂缝应采用1:3水泥砂浆修补平整;剔除桩头1松散混凝土、浮浆,并浸水湿润桩头1顶面;
[0027]步骤二、沿桩头1一圈外扩25mm支模,模板为铁皮,铁皮用钢筋圈固定;在桩芯作十字交叉线,然后用无收缩灌浆料浇筑至设计标高,形成第一浆料补强层3,无收缩灌浆料没过十字线中心,静置抹平,覆膜洒水养护2

3天;
[0028]步骤三、在第一浆料补强层3达到要求强度后,进入防水阶段,在其阴角做40*40八字角,阳角需做圆弧处理;
[0029]步骤四、垫层2干燥、干净之后涂刷冷底子油,先用毛刷对桩头1四周先涂刷,冷底子油要涂刷均匀,厚度约为0.15

0.2mm,不得有漏涂、露底、麻点,桩头1顶部冷底子油上返
10cm;
[0030]步骤五、用喷枪烘烤防水卷材的底面和基层,使卷材表面的沥青熔化,边烘烤边向前滚动卷材,应注意调节火焰的温度和移动速度,使防水卷材表面沥青熔化的温度控制在200~300℃之间,防水卷材长、短边搭接宽度100mm,粘贴要均匀,同一层相邻两幅防水卷材铺贴时,横向搭边应错开1/3幅长,上下层防水卷材搭接错缝为幅宽的1/3,且两层防水卷材不得垂直铺贴,桩头1顶部防水卷材上返5cm,并用密封胶收头;
[0031]步骤六、对第一浆料补强层3进行拉毛,对桩头1再次外扩25mm,并沿钢筋四周进行支模,模板高于桩顶25mm,并用界面剂在桩头1部位均匀喷洒,用无收缩灌浆料浇筑并进行桩头1找平,覆膜洒水养护2

3天。
[00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桩头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头(1)、垫层(2)、第一浆料补强层(3)、防水卷材层(4)、第二浆料补强层(5)和保护层(6);所述垫层(2)围绕桩头(1)铺设在地面基层上;所述第一浆料补强层(3)涂设在桩头(1)露出垫层(2)的表面;所述防水卷材层(4)铺设在垫层(2)顶面上,其端部延伸至第一浆料补强层(3)的顶面;所述第二浆料补强层(5)铺设在第一浆料补强层(3)上;所述保护层(6)设置在防水卷材层(4)上,并与第二浆料补强层(5)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桩头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浆料补强层(5)包括相互连接的径向铺设部和轴向铺设部,所述径向铺设部对应桩头(1)顶面设置,所述轴向铺设部对应桩头(1)侧壁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桩头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爽李卓文王智吴念东张秀川王海鹏王子艺邓雪松李沁笛石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