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板材下料装置及板材覆膜生产线,该板材下料装置包括:龙门架,设有两根并列布置的横梁;移动架,位于两根所述横梁之间且可在两根所述横梁上移动,所述移动架上设有可沿两根所述横梁的表面滚动的主动轮组和随动轮组;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主动轮组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组滚动;吸附机构,位于所述移动架上且至少可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吸附机构用于吸附板材。述吸附机构用于吸附板材。述吸附机构用于吸附板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材下料装置及板材覆膜生产线
[0001]本技术涉及板材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材下料装置及板材覆膜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板材通常是制作成标准大小的扁平材料板,一般为矩形,并可按厚度划分为薄板、中板、厚板、特厚板等,广泛应用于家具、建筑等行业。
[0003]为迎合市场需求,一些大尺寸薄板通过粘贴膜纸制作成覆膜板,以用于墙壁、天花板等地方的外观装饰。然而,在覆膜板的加工生产线中,一般是配置多个员工,通过人工从线体上搬运大尺寸薄板以进行下料,用工成本高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板材下料装置,旨在解决目前大尺寸薄板的覆膜生产加工通过人工下料成本高且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板材下料装置,该板材下料装置包括:
[0006]龙门架,设有两根并列布置的横梁;
[0007]移动架,位于两根所述横梁之间且可在两根所述横梁上移动,所述移动架上设有可沿两根所述横梁的表面滚动的主动轮组和随动轮组;
[0008]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主动轮组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组滚动;
[0009]吸附机构,位于所述移动架上且至少可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吸附机构用于吸附板材。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轮组包括主动轮轴和设于所述主动轮轴两端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轴安装于所述移动架上并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主动轮轴每一端的所述主动轮分别位于一根所述横梁上。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两根所述横梁上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齿条,所述主动轮为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齿轮。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随动轮组包括:
[0013]上随动轮组,用于沿两根所述横梁的上表面滚动;和/或,
[0014]下随动轮组,用于沿两根所述横梁的下表面滚动;和/或,
[0015]侧随动轮组,用于沿两根所述横梁的相对侧表面滚动。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随动轮组包括下随动轮轴和设于所述下随动轮轴两端的下随动轮,所述下随动轮轴安装于所述移动架上,所述下随动轮轴每一端的所述下随动轮分别位于一根所述横梁上。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随动轮轴为可活动设置,所述移动架上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对所述下随动轮轴施加竖直向上的弹性力,以使所述下随动轮轴上的所述下随动轮弹性接触于所述横梁的下表面。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随动轮轴与所述移动架通过至少一根连杆连接,所述连
杆的一端与所述下随动轮轴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架铰接。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架上设有升降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架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吸附机构位于所述升降架上以可随所述升降架沿竖直方向移动。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端朝下与所述升降架铰接,所述升降架与所述移动架之间通过至少两剪叉机构连接。
[0021]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板材覆膜生产线,该板材覆膜生产线包括传送线体和如前述记载的板材下料装置,所述板材下料装置用于对所述传送线体上传送的板材进行下料。
[0022]本技术板材下料装置可应用于板材覆膜生产线,以进行板材的下料。下料时,板材下料装置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对移动架上的主动轮组进行驱动,移动架的主动轮组及随动轮组沿龙门架的两根横梁的表面滚动以带动移动架及其上的吸附机构移动,如此,吸附机构可吸附板材转移下料。本板材下料装置可在板材覆膜生产线中取代人工,实现大尺寸薄板的自动下料,相较于人工下料,成本低且效率高,有助于提升厂家的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板材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实施例中板材下料装置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实施例中板材下料装置又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8]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9]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本技术提出一种板材下料装置,参照图1至图3,该板材下料装置包括:
[0031]龙门架100,设有两根并列设置的横梁110;
[0032]移动架200,位于两根横梁110之间且可在两根横梁110上移动,移动架200上设有可沿两根横梁110的表面滚动的主动轮组210和随动轮组220;
[0033]第一驱动机构300,与主动轮组210连接并用于驱动主动轮组210滚动;
[0034]吸附机构400,位于移动架200上且至少可沿水平方向移动,吸附机构400用于吸附板材。
[0035]本实施例所提出的板材下料装置用于对板材进行下料,具体地,本板材下料装置配置于板材覆膜生产线中,当板材完成覆膜并被传送线体传送至下料工位处时,板材下料装置从传送线体上抓取板材下料。其中,板材可以是大尺寸薄板,且可为木质板材。
[0036]板材下料装置包括龙门架100、移动架200、第一驱动机构300和吸附机构400的结构组成,其中,移动架200位于龙门架100的两根横梁110之间且搭载于两根横梁110上,重心低,可在两根横梁110上进行稳定移动。移动架200上设有主动轮组210和随动轮组220,主动轮组210可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00驱动滚动。当第一驱动机构300对主动轮组210进行驱动时,主动轮组210沿两根横梁110的表面滚动以带动移动架200移动,相应地,移动架200上的随动轮组220随动,以沿两根横梁110的表面同步滚动。其中,主动轮组210及随动轮组220的设置数量不作限制,且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材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门架,设有两根并列布置的横梁;移动架,位于两根所述横梁之间且可在两根所述横梁上移动,所述移动架上设有可沿两根所述横梁的表面滚动的主动轮组和随动轮组;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主动轮组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组滚动;吸附机构,位于所述移动架上且至少可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吸附机构用于吸附板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组包括主动轮轴和设于所述主动轮轴两端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轴安装于所述移动架上并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主动轮轴每一端的所述主动轮分别位于一根所述横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材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横梁上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齿条,所述主动轮为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齿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轮组包括:上随动轮组,用于沿两根所述横梁的上表面滚动;和/或,下随动轮组,用于沿两根所述横梁的下表面滚动;和/或,侧随动轮组,用于沿两根所述横梁的相对侧表面滚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材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随动轮组包括下随动轮轴和设于所述下随动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鸿泉,田富生,钟耀灿,鞠昶,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现代筑美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