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星载有源相控阵天线热控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天
,具体涉及一种星载有源相控阵天线热控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有源相控阵天线具有波束指向灵活可控以及高可靠等优势,已成为未来天线发展的重要趋势。星载有源相控阵天线作为卫星的有效载荷,其在轨工作时所处的空间热环境极为恶劣,不仅受到太阳直接辐射、地球反照辐射和地球红外辐射等空间外热流的影响,还面临空间近4K的低温以及频繁进出地球光照区、阴影区冷热交变的影响,温度变化十分剧烈;此外,天线集成度的提高和性能的提升造成大功耗组件布局密集,天线工作瞬时热耗大、热量集中、局部热流密度高,散热困难。热控措施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天线在轨的正常工作。
[0003]通常,星载相控阵天线采用基于热管的方法进行热控,具体包括热管、辐射散热器、电加热器、热控涂层以及多层隔热组件。然而,基于热管的热控方法只能适用于热流密度不高(热流密度<10W/cm2)的场合。对于星载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天线,其典型特点就是高密度集成,如以Ka频段30GHz计算,阵元间距(取约为半波长)仅为5mm,在如此小的空间集成功放和低噪放等大功率有源器件,其热流密度将很容易突破10W/cm2。因此,需要采用其他更为有效的热控方法以确保天线处于合理的温度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星载有源相控阵天线热控装置及方法,解决目前的热控方法不能适用于热流密度较高的场景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星载有源相控阵天线热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组件(1),包括依次设置的天线罩(1
‑
1)、天线子阵(1
‑
2)、热控结构(1
‑
3)、相变储热模块(1
‑
4)、天线底板(1
‑
5),所述热控结构(1
‑
3)包括工质第一入口(1
‑3‑
1)和工质第一出口(1
‑3‑
2),所述相变储热模块(1
‑
4)包括工质第二入口(1
‑4‑
1)和工质第二出口(1
‑4‑
2),所述相变储热模块(1
‑
4)外周设置热致变色智能涂层(1
‑
6);主动热控组件(2),包括储液罐(2
‑
1)、驱动泵(2
‑
2)、阀门(2
‑
3)、流量计(2
‑
4)、压力表(2
‑
5)、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2
‑
6)和控制器(2
‑
7),所述控制器(2
‑
7)连接所述驱动泵(2
‑
2)和所述温度传感器(2
‑
6),所述温度传感器(2
‑
6)连接在所述天线组件(1)上;所述储液罐(2
‑
1)中存储的热控工质依次经所述驱动泵(2
‑
2)、所述阀门(2
‑
3)、所述流量计(2
‑
4)、所述压力表(2
‑
5)、所述工质第一入口(1
‑3‑
1)、所述工质第一出口(1
‑3‑
2)、所述工质第二入口(1
‑4‑
1)和所述工质第二出口(1
‑4‑
2)循环至所述储液罐(2
‑
1)构成流动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星载有源相控阵天线热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子阵(1
‑
2)设置在所述热控结构(1
‑
3)上,所述相变储热模块(1
‑
4)连接在所述热控结构(1
‑
3)的下表面,所述天线底板(1
‑
5)连接在所述相变储热模块(1
‑
4)下表面;其中,所述相变储热模块(1
‑
4)呈框架体,在所述热控结构(1
‑
3)和所述天线底板(1
‑
5)之间形成中空区域,在所述中空区域中,所述工质第一入口(1
‑3‑
1)与所述主动热控组件(2)的输出管线连接、所述工质第一出口(1
‑3‑
2)与所述工质第二入口(1
‑4‑
1)通过管线连接、所述工质第二出口(1
‑4‑
2)与所述主动热控组件(2)的输入管线连接,所述天线底板(1
‑
5)上具有供各管线穿经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星载有源相控阵天线热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1)通过所述天线底板(1
‑
5)安装在卫星平台(3)上,所述主动热控组件(2)设置在所述卫星平台(3)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星载有源相控阵天线热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控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立臣,洪元,杨立明,刘大勇,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