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苯并[1,4]噁嗪[3,4-a]异吲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302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0 0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性苯并[1,4]噁嗪[3,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性苯并[1,4]噁嗪[3,4

a]异吲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性苯并[1,4]噁嗪[3,4

a]异吲哚类化合物的Cu

催化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0003]手性1,4

苯并噁嗪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精细化学品、生物碱及杂环等药物及生理活性化合物的制备中,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含氮、氧的杂环化合物[(a)Macias,F.A.;Marin,D.;Oliveros

Bastidas,A.;Molinillo,J.M.G.Natural Product Reports,2009,26(4),478

489;(b)Achari,B.;Mandal,S.B.;Dutta,P.K.;Chowdhury,C.Synlett,2004,2449

2467;(c)Torisu,K.;Kobayashi,K.;Iwahashi,M.;Nakai,Y.;Onoda,T.;Nagase,T.;Sugimoto,I.;Okada,Y.;Matsumoto,R.;Nanbu,F.;Ohuchida,S.;Nakai,H.;Toda,M.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2004,12(20),5361

5378.]。吲哚类化合物也是一类重要的苯并杂环类化合物,其结构普遍存在于生物碱结构中,有着良好的生理活性以及广阔的药用价值。特别是异吲哚类衍生物具有许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糖尿病活性、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活性、具有抗真菌活性、抗肿瘤活性和抗菌抗炎活性等[(d)Ito

kobayashi M,Aoyagi A,Tanaka I,et al.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2008,61(3):128

135;(e)Shinozuka T,Yamamoto Y,Hasegawa T,et al.Tetrahedron Letters,2008,49(10):1619

1622;(f)Moon E Y,Oh J M,Kim Y H,et al.Biological&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09,32(10):1689;(g)Yoo K D,Park E S,Lim Y,et al.Journal of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2012,118(2):171

177;(h)Shah J H,Swartz G M,Papathanassiu A E,et al.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1999,42(16):3014

3017;(i)Emanueli A,Mandelli V,Mascellani G,et al.Current Medical Research&Opinion,1979,6(2):124

135.]。截至目前,苯并[1,4]噁嗪[3,4

a]异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很少,其中一种方法可由邻苯二甲酰亚胺

邻芳基羧酸盐在光化学作用下形成苯并[1,4]噁嗪[3,4

a]异吲哚类化合物,仅能取得中等的收率且底物局限性太大[(j)Ae Rhan Kim,Kyoung

Sub Lee,et al.Tetrahedron Letters,2005,46,3395

3398]。目前还未能成功构建手性苯并[1,4]噁嗪[3,4

a]异吲哚类化合物,因此发展条件温和、经济可行的新方法来制备手性苯并[1,4]噁嗪[3,4

a]异吲哚类化合物具有积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铜催化剂催化邻苯二炔丙醇酯类化合物与邻氨基苯酚类化合物反应,高效制备一系列手性苯并[1,4]噁嗪[3,4

a]异吲哚类化合物的方法。该反应以铜金属前体和手性P,N,N

配体原位生成的金属络合物为催化剂,在室温条件下以甲
醇等为溶剂进行,是一条操作简单、高收率、高对映选择性、高非对映选择性的合成新路线。
[0005]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性苯并[1,4]噁嗪[3,4

a]异吲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铜催化剂催化邻苯二炔丙醇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如式II所示)和邻氨基苯酚类化合物(其结构如式III所示)进行以炔丙基取代为关键反应步骤的炔丙基环加成反应制备手性苯并[1,4]噁嗪[3,4

a]异吲哚类化合物,其结构如式I所示;
[0007][0008]其中,R1,R2分别选自氢、C1‑
C
40
链烷基、C1‑
C
40
烷氧基、环上碳数为3

12的环烷基、苯基、苄基、苯氧基、卤素(氟、氯、溴、碘)、硝基、酰胺基、羟基、羧基、酯基或氰基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取代基R1和R2个数分别为1

4个;二个X分别为卤素(氟、氯、溴、碘)、C1‑
C
10
的烷基羧酸酯、C1‑
C
10
烷基碳酸酯、C1‑
C
10
烷基磺酸酯、C1‑
C
10
烷基磷酸酯,苯基羧酸酯及取代苯基羧酸酯、苯基碳酸酯及取代苯基碳酸酯、苯基磺酸酯及取代苯基磺酸酯或苯基磷酸酯及取代苯基磷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取代苯基上的取代基为C1‑
C
40
烷基、C1‑
C
40
的烷氧基、卤素(氟、氯、溴、碘)、硝基、酯基、或氰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苯基上取代基个数为1

5个;环烷基上的取代基为C1‑
C
10
烷基、C1‑
C
10
的烷氧基、卤素(氟、氯、溴、碘)、硝基、酯基、或氰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环烷基上取代基个数为1

2个。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C1‑
C
40
烷基尤其指C1‑
C5烷基,以及,所述C1‑
C
40
烷氧基尤其指C1‑
C5烷氧基。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无特殊说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手性苯并[1,4]噁嗪[3,4

a]异吲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铜催化剂催化邻苯二炔丙醇酯类化合物和邻氨基苯酚类化合物进行不对称炔丙基环加成反应制备得到手性苯并[1,4]噁嗪[3,4

a]异吲哚类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性苯并[1,4]噁嗪[3,4

a]异吲哚类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所述邻苯二炔丙醇酯类化合物具有式II所示结构,所述邻氨基苯酚类化合物具有式III所示结构,其中,R1,R2分别选自氢、C1‑
C
40
链烷基、C1‑
C
40
烷氧基、环上碳数为3

12的环烷基或取代环烷基、苯基、苄基、苯氧基、卤素(氟、氯、溴、碘)、硝基、酰胺基、羟基、羧基、酯基或氰基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取代基R1和R2个数分别为1

4个;二个X分别为卤素(氟、氯、溴、碘)、C1‑
C
10
的烷基羧酸酯、C1‑
C
10
烷基碳酸酯、C1‑
C
10
烷基磺酸酯、C1‑
C
10
烷基磷酸酯,苯基羧酸酯及取代苯基羧酸酯、苯基碳酸酯及取代苯基碳酸酯、苯基磺酸酯及取代苯基磺酸酯、或苯基磷酸酯及取代苯基磷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取代苯基上的取代基为C1‑
C
40
烷基、C1‑
C
40
的烷氧基、卤素(氟、氯、溴、碘)、硝基、酯基、或氰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苯基上取代基个数为1

5个;环烷基上的取代基为C1‑
C
10
烷基、C1‑
C
10
的烷氧基、卤素(氟、氯、溴、碘)、硝基、酯基、或氰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环烷基上取代基个数为1

2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催化剂为金属络合物,其以铜金属前体和手性P,N,N

配体原位生成;其中,所述铜金属前体为铜盐,选自无水Cu(OTf)2、CuCl2、CuBr2、CuI2、Cu(OAc)2、Cu(OTf)
.
1/2C6H6CuCl、CuBr、CuI、Cu(MeCN)4ClO4和Cu(MeCN)4PF6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手性P,N,N

配体具有以下结构特征:其中R3,R4分别为H,C1‑
C
40
链烷基,C1‑
C
40
烷氧基,环上碳数为3

12的环烷基或取代环烷基,苯基及取代苯基,苄基及取代苄基中的一种;取代苯基或取代苄基上的取代基为C1‑
C
40
烷基、C1‑
C
40
的烷氧基、卤素(氟、氯、溴、碘)、硝基、酯基、或氰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苯基或苄基上取代基个数为1

5个;环烷基上的取代基为C1‑
C
40
烷基、C1‑
C
40
的烷氧基、卤素(氟、氯、溴、碘)、硝基、酯基、或氰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环烷基上取代基个数为1

2个;R5,R6分别为H,C1‑
C
40
链烷基,C1‑
C
40
烷氧基,环上碳数为3

12的环烷基或取代环烷基,苯基及取代苯基,苄基及取代苄基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取代苯基或取代苄基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向平李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