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行洪河道的沉水植物群落水下保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2926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行洪河道的沉水植物水下保护系统,包括设置于常水位以下的抛石石笼结构、卵石石笼结构、横排松木桩结构和纵排松木桩结构;抛石石笼结构与河岸角度呈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行洪河道的沉水植物群落水下保护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生态修复
,具体为一种用于行洪河道的沉水植物群落水下保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申请号CN201710656783.2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河道深沟式水下森林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包括河道,河道中沿水流方向设置有水流隔离装置,水流隔离装置约高于河道设计水面以将河道划分为水下森林浅水区和深槽导流区;水下森林浅水区底部高于深槽导流区底部;水流隔离装置底部设在深槽导流区;水下森林浅水区水流入口处设有水流减速段,水流减速段联接水流隔离装置的前端并延伸至水下森林浅水区一侧的河岸,其高度与水流隔离装置对应;水下森林浅水区种植有沉水植物。
[0003]经过长期试验,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总结如下:
[0004]1、水流隔离装置保护范围有限,在洪水期间无法覆盖整个水下森林浅水区,洪水期间后沉水植物很有可能大面积被冲毁;
[0005]2、水流隔离装置高于设计最高水面,洪水期间局部区域会产生明显雍水,水位上升,严重影响河道行洪;
[0006]3、沉水植物群落生长在距离基底仅0~1.5m范围内,且需要保护空间主要为沉水植物群落根系和基底土壤,水流隔离装置高于设计最高水面,存在严重的成本浪费,针对性不足;
[0007]4、水流隔离装置常年高于水面,影响水面景观效果;
[0008]5、水流隔离装置周边存在回流,泥沙可能存在淤积,此区域种植沉水植物没有意义,泥沙长期淤积后将淹没植物;
[0009]6、生态结构受到一定程度阻断分隔,不利于动植物栖息停留。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行洪河道的沉水植物群落水下保护系统。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2]一种用于行洪河道的沉水植物水下保护系统,包括设置于常水位以下的抛石石笼结构、卵石石笼结构、横排松木桩结构和纵排松木桩结构;抛石石笼结构包括上游抛石石笼结构和下游抛石石笼结构,均由河岸向河道中央呈“一”字形延伸,且与河岸角度呈20
°
~60
°
设置;卵石石笼结构沿河岸方向且靠近河道中央设置,卵石石笼结构下端与下游抛石石笼结构相连接;
[0013]通过抛石石笼结构、卵石石笼结构和河岸围合形成有沉水植物保护区和悬移质落淤区,其中,沉水植物保护区内由河岸向河道中央设置有若干个横排松木桩结构,且沿河岸方向由最靠近上游抛石石笼结构的横排松木桩结构向下游抛石石笼结构设置有不少于一
个的纵排松木桩结构,使纵排松木桩结构与横排松木桩结构相贯穿,以通过纵排松木桩结构和横排松木桩结构将沉水植物保护区划分为若干个沉水植物保护单元;通过上游抛石石笼结构、河岸和最靠近上游抛石石笼结构的横排松木桩结构围成悬移质落淤区,,悬移质落淤区未设置沉水植物,避免泥沙长期淤积后将沉水植物淹没,造成资源浪费。
[0014]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若干个所述沉水植物保护单元内设置有沉水植物,且每个沉水植物保护单元面积为20~25m2,如此设置保护单元,通过横排和纵排松木桩对横向及纵向水流进行调节,使得底层水流流态较为平稳,流速得到进一步降低,能够使得沉水植物受到的拖拽作用大幅降低,水流对基底土壤的冲刷也大幅降低。
[0015]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抛石石笼结构不低于卵石石笼结构、横排松木桩结构和纵排松木桩结构设置,能够有效保护卵石石笼结构、横排松木桩结构和纵排松木桩结构,以及其内设置的沉水植物。
[0016]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抛石石笼结构高度为0.5~1m,长度为5~10m。
[0017]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抛石石笼结构由长宽高均不小于45cm,不大于50cm的石块布置而成,可抵抗不小于的5~7m/s流速冲刷。
[0018]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卵石石笼结构高度为0.5m。
[0019]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卵石石笼结构采用粒径20~40cm的卵石布置而成,可抵抗3~6m/s流速冲刷。
[0020]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横排松木桩结构和所述纵排松木桩结构采用松木桩成排设置而成,且所采用的松木桩直径为20~30cm,间距为2~4cm。
[0021]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松木桩露出河床高度不低于0.5m,插入河床以下不低于0.5m,以增加松木桩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能够有效保护洪水期间沉水植物群落,保证较高的存活率,面对2m/s以内洪水冲击时存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能够有效对沉水植物进行保护;
[0024](2)、占用河道面积小,对水流的调节针对性强,只对底层洪水进行调节,且并非完全阻隔洪水,保证了河道的正常行洪能力。
[0025](3)、根据水流特性,设置了悬移质落淤区,减少了泥沙对沉水植物群落生长的影响。
[0026](4)、各结构设置于设计常水位以下,不影响汛期及枯水期的水面景观效果;
[0027](5)、在枯水期时能够改善水流结构、水生生境,为各类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环境,提高了河道在枯水期的净化能力。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行洪河道的沉水植物群落水下保护系统的平面布置图;
[00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行洪河道的沉水植物群落水下保护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1‑
抛石石笼结构;2

悬移质落淤区;3

横排松木桩结构;4

纵排松木桩结构;5


水植物;6

沉水植物保护单元;7

卵石石笼结构;8

流速方向;9

行洪通道;10

基地土壤;11

河岸。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
[0034]参照附图1

2,一种用于行洪河道的沉水植物水下保护系统,包括设置于常水位以下的抛石石笼结构1、卵石石笼结构7、横排松木桩结构3和纵排松木桩结构4等;抛石石笼结构1设置于洪水直接冲击区域,包括上游抛石石笼结构和下游抛石石笼结构,均由河岸向河道中央呈“一”字形延伸,且与河岸远离洪水直接冲击的面呈20
°
~60
°
设置;卵石石笼结构沿河岸方向且靠近河道中央设置,卵石石笼结构与上游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行洪河道的沉水植物水下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常水位以下的抛石石笼结构、卵石石笼结构、横排松木桩结构和纵排松木桩结构;抛石石笼结构包括上游抛石石笼结构和下游抛石石笼结构,均由河岸向河道中央呈“一”字形延伸,且与河岸角度呈20
°
~60
°
设置;卵石石笼结构沿河岸方向且靠近河道中央设置,卵石石笼结构下端与下游抛石石笼结构相连接;通过抛石石笼结构、卵石石笼结构和河岸围合形成有沉水植物保护区和悬移质落淤区,其中,沉水植物保护区内由河岸向河道中央设置有若干个横排松木桩结构,且沿河岸方向由最靠近上游抛石石笼结构的横排松木桩结构向下游抛石石笼结构设置有不少于一个的纵排松木桩结构,使纵排松木桩结构与横排松木桩结构相贯穿,以通过纵排松木桩结构和横排松木桩结构将沉水植物保护区划分为若干个沉水植物保护单元;通过上游抛石石笼结构、河岸和最靠近上游抛石石笼结构的横排松木桩结构围成悬移质落淤区,悬移质落淤区未设置沉水植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行洪河道的沉水植物水下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沉水植物保护单元内设置有沉水植物,且每个沉水植物保护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伯文宋新元陈迪迪李鑫陈丽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清源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