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雨水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82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雨水井,包括井体、固定在所述井体顶部的承压圈、盖合在所述承压圈上的井盖和开设在所述井盖上的撬孔,所述承压圈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用于所述井盖支撑的承压环,所述井盖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沿所述井盖底部平面滑动的限位杆,所述井盖上转动连接驱动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所述承压环的下方分离或贴合的驱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转动驱动件,驱动限位杆的一端移动至与承压环的下方贴合,从而通过承压环的限制,限制井盖和限位杆整体向上移动,由此,防止井盖向上冲开,使得井盖处于锁定状态,从而解决了雨水井中压力过大容易导致雨水将雨水井的井盖向上冲开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雨水井


[0001]本技术涉及雨水井
,尤其涉及一种工程雨水井。

技术介绍

[0002]工程雨水井大多指雨水检查井,雨水检查井是设在排水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等,为了便于定期检查、清洁和疏通或下井操作检查用的井状构筑物。
[0003]雨水井在市政工程中,常常安装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人行道或绿化带中,由于市政雨水大多通过设计管道纵坡,使得雨水沿着具有一定纵坡的管道,从高的高程处向低的高程处流动,最后汇聚至湖泊等雨水集中处,从而导致长时间降雨过程中,在城市中处于高程较低的路段承担较大的排水压力,特别是强降雨过程中,会出现雨水井中的雨水难以快速向外排出,导致雨水井中压力过大,而传统的雨水井的井盖大多通过重力盖合在雨水井的顶部,雨水井中压力过大容易导致雨水将雨水井的井盖向上冲开的情况,若此时路面依旧存在积水时,会导致行人和车辆难以发现雨水井被冲开的状况,从而导致车辆或行人陷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雨水井中压力过大容易导致雨水将雨水井的井盖向上冲开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工程雨水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工程雨水井,包括井体、固定在所述井体顶部的承压圈、盖合在所述承压圈上的井盖和开设在所述井盖上的撬孔,所述承压圈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用于所述井盖支撑的承压环,所述井盖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沿所述井盖底部平面滑动的限位杆,所述井盖上转动连接驱动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所述承压环的下方分离或贴合的驱动件,所述井盖上具有用于所述井体内部雨水向外单向流通的单向流通组件。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在所述井盖底部的转盘,所述转盘的外周通过连杆与所述限位杆连接,所述井盖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底部与所述转盘同轴固定连接的启闭旋钮。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井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对所述限位杆竖直方向限位的限位套,所述限位杆在所述限位套和所述井盖之间沿所述井盖的底部平面滑动。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井盖的顶部具有安装槽,所述启闭旋钮转动在所述安装槽内侧,所述启闭旋钮的顶部与所述井盖的顶部齐平,所述启闭旋钮的顶部具有一字型结构的凹槽。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井盖的内部具有上下贯穿的多个泄压孔,所述单向流通组件安装在所述泄压
孔的内部。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泄压孔呈上宽下窄式结构,所述单向流通组件包括滑动在所述泄压孔上部的挡盖,所述挡盖的俯截面的面积小于所述泄压孔上部的俯截面的面积,所述泄压孔的内部具有挤压所述挡盖对所述泄压孔下部封堵的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限制所述挡盖滑动至所述泄压孔的顶部外侧。
[00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通过转动驱动件,驱动限位杆的一端移动至与承压环的下方贴合,从而通过承压环的限制,限制井盖和限位杆整体向上移动,由此,防止井盖向上冲开,使得井盖处于锁定状态,再通过单向流通组件的设置,对井体内部进行泄压,从而防止井体内部压力过大导致井体内部损伤,从而解决了雨水井中压力过大容易导致雨水将雨水井的井盖向上冲开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井盖和承压圈的连接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井盖和承压圈的连接立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井盖和承压圈的连接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例说明:
[0024]1、井体;2、承压圈;201、承压环;3、井盖;301、撬孔;302、泄压孔;4、启闭旋钮;401、凹槽;5、转盘;6、连杆;7、限位杆;8、限位套;9、挡盖;10、弹性复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程雨水井,包括井体1、固定在井体1顶部的承压圈2、盖合在承压圈2上的井盖3和开设在井盖3上的撬孔301,承压圈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用于井盖3支撑的承压环201,井盖3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沿井盖3底部平面滑动的限位杆7,井盖3上转动连接驱动限位杆7的一端与承压环201的下方分离或贴合的驱动件,井盖3上具有用于井体1内部雨水向外单向流通的单向流通组件。
[0027]通过转动驱动件,驱动限位杆7的一端移动至与承压环201的下方贴合,从而通过承压环201的限制,限制井盖3和限位杆7整体向上移动,由此,防止井盖3向上冲开,使得井盖3处于锁定状态,再通过单向流通组件的设置,对井体1内部进行泄压,从而防止井体1内部压力过大导致井体1内部损伤,从而解决了雨水井中压力过大容易导致雨水将雨水井的井盖3向上冲开的问题,通过转动驱动件,驱动限位杆7的一端移动至与承压环201的下方分
离,此时,井盖3处于可开启转态,通过翘杆插入撬孔301,按照传统井盖3开启即可。
[0028]具体的,如图4所示,驱动件包括转动在井盖3底部的转盘5,转盘5的外周通过连杆6与限位杆7连接,井盖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底部与转盘5同轴固定连接的启闭旋钮4。
[0029]通过转动井盖3顶部的启闭旋钮4,带动转盘5转动,由此带动多个连杆6转动,驱动限位杆7滑动,从而驱动限位杆7的一端与承压环201的下方分离或贴合,由此实现井盖3的可开启状态或锁定状态。
[0030]具体的,如图4所示,井盖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对限位杆7竖直方向限位的限位套8,限位杆7在限位套8和井盖3之间沿井盖3的底部平面滑动。
[0031]限位套8的设置,限制限位杆7竖直方向移动,从而限位杆7的一端移动至承压环201下方时,可阻碍井盖3向上移动,同时,限位套8内侧宽度大于限位杆7的宽度,不阻碍限位杆7沿着井盖3底部平面滑动,从而防止限位杆7转动移动过程中出现卡涩。
[0032]具体的,如图2所示,井盖3的顶部具有安装槽,启闭旋钮4转动在安装槽内侧,启闭旋钮4的顶部与井盖3的顶部齐平,启闭旋钮4的顶部具有一字型结构的凹槽401。
[0033]通过安装槽的设置,防止启闭旋钮4凸起至井盖3的外部影响井盖3顶部的通行,凹槽401的设置,可通过板状刚性物体插入凹槽40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雨水井,包括井体(1)、固定在所述井体(1)顶部的承压圈(2)、盖合在所述承压圈(2)上的井盖(3)和开设在所述井盖(3)上的撬孔(30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圈(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用于所述井盖(3)支撑的承压环(201),所述井盖(3)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沿所述井盖(3)底部平面滑动的限位杆(7),所述井盖(3)上转动连接驱动所述限位杆(7)的一端与所述承压环(201)的下方分离或贴合的驱动件,所述井盖(3)上具有用于所述井体(1)内部雨水向外单向流通的单向流通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雨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在所述井盖(3)底部的转盘(5),所述转盘(5)的外周通过连杆(6)与所述限位杆(7)连接,所述井盖(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底部与所述转盘(5)同轴固定连接的启闭旋钮(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雨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对所述限位杆(7)竖直方向限位的限位套(8),所述限位杆(7)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新杰汪光东王芹胡本军马国飞樊家程廖磊刘进进尹敏刘合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佳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