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移动棋盘状全息照相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2767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棋盘状全息照相实验装置,包括螺孔板、支杆和光学元件,螺孔板上设有若干大小相等的螺孔,若干大小相等的螺孔在螺孔板上分布均匀、间距相同形成棋盘状分布,相邻的三个螺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支杆的数量对应光学元件的数量,支杆的底端和螺孔螺纹连接,支杆的顶端和光学元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相邻螺孔为等边三角形分布的特点,简化调节物光与参考光光程和物光与参考光夹角的过程,同时具有可移动的特点,易携带等优点效果,属于实验教学器材技术领域。属于实验教学器材技术领域。属于实验教学器材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棋盘状全息照相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实验教学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棋盘状全息照相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全息照相是一种记录和再现物体的三维图像的照相技术:利用光的干涉将物体发射的特定光波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利用光的衍射使物体光信息再现,形成原物体逼真的立体像。由于记录了物体的全部信息(振幅和相位),因此称为全息术或全息照相。
[0003]现有的全息照相实验(出处:《大学物理实验》陈玉林、李传起主编)步骤为:
[0004]1.设计光路图:在草稿纸上大致画出光路图,确定光学元件的大致位置。
[0005]2.全息照相光路调整:按照设计好的光路图安排各光学元件,并作如下调整:

使各元件基本等高、共面;

调节物光与参考光的夹角约为30
°


使物光和参考光的光程大致相等;

两光束在白屏上有足够大的重叠区;

所有光学元件必须通过磁钢与实验载物台保持稳定。
[0006]3.曝光、底片冲洗、再现观察。
[0007]上述实验步骤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0008]1、测量参考光与物光夹角的过程不直观、繁琐。由于光路无实体且空间有限,较难直观地用测角仪器准确测量夹角,尤其是角度较小时,在空间测量两束光的夹角会很困难。
[0009]2、测量物光和参考光光程的过程不直观、繁琐。由于全息照相实验所用平台不能直观地看出光程,调节光路时需要借助尺子测量各光学元件之间的距离;由于要保证物光和参考光的光程大致相等,需要反复调节光学元件位置,从而需要反复测量光程,导致该过程繁琐。
[0010]3、一般全息照相实验所用平台采用磁吸式底座固定光学元件,重量和体积偏大,移动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1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快速测量参考光与物光夹角、物光和参考光光程的可移动棋盘状全息照相实验装置。
[001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3]一种可移动棋盘状全息照相实验装置,包括螺孔板、支杆和光学元件,螺孔板上设有若干大小相等的螺孔,若干大小相等的螺孔在螺孔板上分布均匀、间距相同形成棋盘状分布,相邻的三个螺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支杆的数量对应光学元件的数量,支杆的底端和螺孔螺纹连接,支杆的顶端和光学元件连接。
[0014]作为一种优选,螺孔板为正六棱柱结构。
[0015]作为一种优选,支杆包括螺纹段、支撑段和安装段,螺纹段、支撑段和安装段依次连接;螺纹段的外表面设有螺纹,螺纹段的大小对应螺孔的大小;支撑段和安装段内部中
空,支撑段和安装段的内部相互连通,安装段的侧面设有固定螺孔,固定螺孔连通安装段的内部和外界,固定螺孔连接有螺丝;光学元件通过调整架安装在支杆上,调整架依次插入安装段和支撑段的内部,螺丝顶向调整架以锁紧调整架在安装段和支撑段的内部。
[0016]作为一种优选,光学元件包括激光器、分束器、全反镜、扩束镜、全息干板和可透光物体;激光器、分束器、全反镜、扩束镜、全息干板和可透光物体分别通过一个支杆安装在螺孔板的上方;全反镜的数量为五个,五个全反镜分别为第一全反镜、第二全反镜、第三全反镜、第四全反镜和第五全反镜;扩束镜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扩束镜分别为第一扩束镜和第二扩束镜;激光器朝分束器照射第一光线,一部分第一光线穿过分束器形成第一出射光线;第一出射光线依次通过第二全反镜和第三全反镜反射到全息干板上,其中,第一扩束镜和可透光物体位于第三全反镜和全息干板之间,第一出射光线依次穿过第一扩束镜和可透光物体;其余第一光线通过分束器反射形成第一反射光线,第一反射光线依次经过第一全反镜、第四全反镜和第五全反镜反射到全息干板上,其中,第二扩束镜位于全息干板和第五全反镜之间,第一反射光线穿过第二扩束镜。
[0017]作为一种优选,光学元件包括激光器、分束器、全反镜、扩束镜、全息干板和可透光物体;激光器、分束器、全反镜、扩束镜、全息干板和可透光物体分别通过一个支杆安装在螺孔板的上方;全反镜的数量为五个,五个全反镜分别为第一全反镜、第二全反镜、第三全反镜、第四全反镜和第五全反镜;扩束镜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扩束镜分别为第一扩束镜和第二扩束镜;激光器朝分束器照射第一光线,一部分第一光线穿过分束器形成第一出射光线;第一出射光线依次通过第二全反镜和第三全反镜反射到全息干板上,其中,第一扩束镜位于第三全反镜和全息干板之间,第一出射光线穿过第一扩束镜;其余第一光线通过分束器反射形成第一反射光线,第一反射光线依次经过第一全反镜、第四全反镜和第五全反镜反射到全息干板上,其中,第二扩束镜和可透光物体位于全息干板和第五全反镜之间,第一反射光线依次穿过第二扩束镜和可透光物体。
[0018]作为一种优选,光学元件包括激光器、分束器、全反镜、扩束镜、全息干板和不可透光物体,激光器、分束器、全反镜、扩束镜、全息干板和不可透光物体分别通过一个支杆安装在螺孔板的上方;全反镜和扩束镜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全反镜分别为第一全反镜和第二全反镜,两个扩束镜分别为第一扩束镜和第二扩束镜;激光器朝分束器照射第一光线,一部分第一光线穿过分束器形成第一出射光线,第一出射光线经过第一全反镜反射到全息干板上,第一扩束镜位于第一全反镜和全息干板之间,第一出射光线穿过第一扩束镜;其余第一光线通过分束器反射形成第一反射光线,第一反射光线依次经过第二全反镜和不可透光物体反射到全息干板,第二扩束镜位于第二全反镜和不可透光物体之间,第一反射光线穿过第二扩束镜。
[0019]作为一种优选,第一出射光线通过任一全反镜反射的光线与未反射的光线夹角为30度或60度;第一反射光线通过任一全反镜反射的光线与未反射的光线夹角为30度或60度。
[0020]作为一种优选,所有的光学元件等高、共面设置。
[0021]总的说来,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2]1.本技术的装置能快速测量参考光与物光夹角、物光和参考光光程,且方便移动,利用棋盘的特点,简化调节物光与参考光光程和物光与参考光夹角的过程,基于棋盘
状的全息照相实验装置设计及其配件,使全息照相装置实现小型化、可移动的功能改变,扩大应用范围,不需要依赖专业实验室条件,让全息照相实验不只停留在专业的实验室进行实验,而是走向大众,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平台采用磁吸式底座固定光学元件、重量和体积偏大、移动困难、不易携带的问题。
[002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棋盘状螺孔板上相邻三个螺孔构成的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构造出了30
°
特殊角,符合全息照相调整的角度需要,更容易确定物光与参考光夹角;对于现有技术来说,由于光路无实体且空间有限,较难直观地用测角仪器准确测量夹角,尤其是角度较小时,在空间测量两束光的夹角会很困难。而本技术的装置,其两螺孔的距离易直观算出,更容易测量和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棋盘状全息照相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孔板、支杆和光学元件,螺孔板上设有若干大小相等的螺孔,若干大小相等的螺孔在螺孔板上分布均匀、间距相同形成棋盘状分布,相邻的三个螺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支杆的数量对应光学元件的数量,支杆的底端和螺孔螺纹连接,支杆的顶端和光学元件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棋盘状全息照相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螺孔板为正六棱柱结构。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棋盘状全息照相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杆包括螺纹段、支撑段和安装段,螺纹段、支撑段和安装段依次连接;螺纹段的外表面设有螺纹,螺纹段的大小对应螺孔的大小;支撑段和安装段内部中空,支撑段和安装段的内部相互连通,安装段的侧面设有固定螺孔,固定螺孔连通安装段的内部和外界,固定螺孔连接有螺丝;光学元件通过调整架安装在支杆上,调整架依次插入安装段和支撑段的内部,螺丝顶向调整架以锁紧调整架在安装段和支撑段的内部。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棋盘状全息照相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光学元件包括激光器、分束器、全反镜、扩束镜、全息干板和可透光物体;激光器、分束器、全反镜、扩束镜、全息干板和可透光物体分别通过一个支杆安装在螺孔板的上方;全反镜的数量为五个,五个全反镜分别为第一全反镜、第二全反镜、第三全反镜、第四全反镜和第五全反镜;扩束镜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扩束镜分别为第一扩束镜和第二扩束镜;激光器朝分束器照射第一光线,一部分第一光线穿过分束器形成第一出射光线;第一出射光线依次通过第二全反镜和第三全反镜反射到全息干板上,其中,第一扩束镜和可透光物体位于第三全反镜和全息干板之间,第一出射光线依次穿过第一扩束镜和可透光物体;其余第一光线通过分束器反射形成第一反射光线,第一反射光线依次经过第一全反镜、第四全反镜和第五全反镜反射到全息干板上,其中,第二扩束镜位于全息干板和第五全反镜之间,第一反射光线穿过第二扩束镜。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棋盘状全息照相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光学元件包括激光器、分束器、全反镜、扩束镜、全息干板和可透光物体;激光器、分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璇林泽芸卢志豪余俊龙叶沛林彭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