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50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第一功率板以及第二功率板;所述第一壳体遮蔽于第二壳体的上部,两者之间形成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一功率板收容于第一收容腔内;所述第三壳体遮蔽于第二壳体的下部,两者之间形成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二功率板收容于第二收容腔内;所述第一功率板和第二功率板上均设置有功率管和电容;所述功率管和第一壳体、第三壳体之间均铺设有第一导热垫;所述电容上包裹有第二导热垫,使电容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垫传递至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结构简单,其有效的扩大了功率管和电容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了效率。提高散热了效率。提高散热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的组成机构,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属于电机驱动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12kW电机驱动器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其采用三层功率板(上功率板1

、中功率板2

、下功率板3

)设计,各层功率板的上、下铺有导热硅胶垫4

,内部的发热元器件主要有各功率板上的电容5

和功率管6

。发热元器件通过导热硅胶垫4

把热量传到壳体,其中,上壳体7
‑1’
和下壳体7
‑2’
)上有散热翅片8

,通过强迫风冷进行散热,能及时高效地把发热元器件的热量散出去,确保元器件能正常工作。
[0003]然而,上述驱动器在使用时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中功率板2

和下功率板3

上的功率管6

虽然通过导热硅胶垫4

能将热量传递到壳体上,但是大部分功率管6

与壳体的散热翅片8

距离较远,导致散热效率低下。2.上功率板1

的电容与壳体虽然能通过导热垫4

进行散热,但是导热硅胶垫4

仅靠装配压力产生小弧面的变形,使导热硅胶垫4

和电容5

的接触面积小,散热效率低下。3.中功率板2

和下功率板3

上的电容5

与壳体不能通过导热硅胶垫4

接触,导致散热工况恶劣。
[0004]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率高,且散热速度快的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第一功率板以及第二功率板;所述第一壳体遮蔽于第二壳体的上部,两者之间形成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一功率板收容于第一收容腔内;所述第三壳体遮蔽于第二壳体的下部,两者之间形成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二功率板收容于第二收容腔内;所述第一功率板和第二功率板上均设置有功率管和电容;所述功率管和第一壳体、第三壳体之间均铺设有第一导热垫;所述电容上包裹有第二导热垫,使电容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垫传递至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从而扩大了散热面积,提高散热了效率。
[0007]本技术的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功率板和第二功率板呈背靠背设置,并设置在第二壳体的两侧,使两块功率板上的全部功率管,电容与壳体的距离近,使散热路径短,且散热快。
[0008]本技术的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有功率管散热筋板;所述第一功率板的功率管、第一导热垫、功率管散热筋板和第一壳体自内而外依次设置,使功率管热量散发到空气中;而通过设置功率管散热筋板,能够使第一导热垫、功率管和第一壳体之间紧密接触。
[0009]本技术的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有电容散热弧形槽;所述第一功率板的电容、第二导热垫和第一壳体自内而外依次设置,使电容热量散发到空气中;所述第二导热垫呈弧形结构,其包覆电容以增大导热垫和电容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0010]本技术的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壳体的内侧具有功率管散热平面;所述第二功率板的功率管、第一导热垫、功率管散热平面和第三壳体自内而外依次设置,使功率管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0011]本技术的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壳体的内侧亦设置有电容散热弧形槽;所述第二功率板的电容、第二导热垫和第三壳体自内而外依次设置,使电容热量散发到空气中;所述第二导热垫呈弧形结构,其包覆电容,以增大导热垫和电容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0012]本技术的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功率板和第二壳体之间、第二功率板和第二壳体之间均铺设有第三导热垫,使第一功率板和第二功率板上的部分热量通过第二壳体散发到空气中,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0013]本技术的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还设置为:所述第一导热垫和第二导热垫为一体式,以方便导热垫的整体制作,或者为分体式,以方便铺设。
[00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功率板;所述第一壳体遮蔽于第二壳体的上部,两者之间形成收容腔;所述功率板收容于收容腔内,其上设置有电容和功率管;所述电容和功率管上铺设有导热垫;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有电容散热弧形槽;所述电容、导热垫和第一壳体自内而外依次设置,使电容热量散发到空气中;所述导热垫于电容散热弧形槽内部的部分呈弧形结构,其包覆电容以增大导热垫和电容的接触面积,从而扩大了散热面积,提高散热了效率。
[0015]本技术的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还设置为: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有功率管散热筋板;所述功率板的功率管、导热垫、功率管散热筋板和第一壳体自内而外依次设置,使功率管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的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结构简单,其功率板上的电容采用导热垫包覆,以增大导热垫和电容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0018]2.本技术的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采用2层呈背靠背设置的功率板,使两块功率板上的全部功率管,电容与壳体的距离近,使散热路径短,散热速度快。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现有技术的驱动器的立体分解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的剖面图。
[0022]图4是图2中的三层壳体的立体分解图。
[0023]图5是图2中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0024]图6是图2中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0025]图7是本技术的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0026]图8是图7中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请参阅说明书附图2至附图6所示,其为本技术的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由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三壳体3、第一功率板4以及第二功率板5等几部分装配而成。
[0028]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遮蔽于第二壳体2的上部,两者之间形成第一收容腔6。所述第一功率板4收容于第一收容腔6内,并被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第一功率板以及第二功率板;所述第一壳体遮蔽于第二壳体的上部,两者之间形成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一功率板收容于第一收容腔内;所述第三壳体遮蔽于第二壳体的下部,两者之间形成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二功率板收容于第二收容腔内;所述第一功率板和第二功率板上均设置有功率管和电容;所述功率管和第一壳体、第三壳体之间均铺设有第一导热垫;所述电容上包裹有第二导热垫,使电容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垫传递至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板和第二功率板呈背靠背设置,并设置在第二壳体的两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有功率管散热筋板;所述第一功率板的功率管、第一导热垫、功率管散热筋板和第一壳体自内而外依次设置,使功率管热量散发到空气中。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有电容散热弧形槽;所述第一功率板的电容、第二导热垫和第一壳体自内而外依次设置,使电容热量散发到空气中;所述第二导热垫呈弧形结构,其包覆电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的电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的内侧具有功率管散热平面;所述第二功率板的功率管、第一导热垫、功率管散热平面和第三壳体自内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力周荣晖苏博仕
申请(专利权)人: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