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44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5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第一持针部自由端厚度方向的内侧具有第一曲率变化区,第一曲率变化区的曲率在第一持针部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第二持针部自由端厚度方向的内侧具有第二曲率变化区,第二曲率变化区的曲率在第二持针部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第二曲率变化区与第一曲率变化区形成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为了适应私密部位进行的外科手术过程中创口的尺寸较小和无痕缝合的特点,第一持针部与第二持针部均能与弧形的缝合针形成较为贴合的配合,稳定夹持缝合针;而一曲率变化区的曲率在第一持针部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能匹配不同曲率半径的缝合针。半径的缝合针。半径的缝合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


[0001]本技术涉及缝合器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

技术介绍

[0002]持针器为创口缝合中常使用到的器械,特别是在一些创口不规则、创口位置不便创口较小的情况,医生使用持针器进行手工缝合仍然是最佳选择。那么进一步的存在各种不同的缝合手段,在一些私密部位进行的外科手术过程中,一方面创口的尺寸较小,另一方面基本采用的都是无痕缝合的操作方式,且缝合针尺寸较小。
[0003]那么由于前述的小尺寸以及无痕缝合的场景,在缝合过程中,使用的缝合针的尺寸相对于常规情况大幅度缩小(曲率半径也就会相应缩小),医生可以根据创口尺寸选择最合适大小的缝合针。常规的持针器的夹持平面一般为平面的,在进行缝合操作时最常用的夹持方式为持针器的末端垂直于缝合针的整体平面,通过对持针器的扭转实现缝合针的穿入与脱出,那么也就存在持针器夹持匹配弧形而夹持不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旨在解决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持针器夹持匹配弧形而夹持不稳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包括:
[0006]第一持针器臂,包括第一持针器臂本体,所述第一持针器臂本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操作部和第一持针部,所述第一持针部自由端厚度方向的内侧具有第一曲率变化区,其中,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的曲率在所述第一持针部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且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为外凸;
[0007]第二持针器臂,与所述第一持针器臂形成铰接,所述第二持针器臂包括第二持针器臂本体,所述第二持针器臂本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二操作部和第二持针部,所述第二持针部自由端厚度方向的内侧具有第二曲率变化区,其中,所述第二曲率变化区的曲率在所述第二持针部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且所述第二曲率变化区为内凹;
[0008]其中,所述第二曲率变化区与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形成匹配。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持针部与所述第一持针器臂本体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持针部与所述第二持针器臂本体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持针部与所述第二持针部为高分子材质。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持针器臂本体近所述第一持针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杆,所述第一持针部近所述第一持针器臂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二持针器臂本体近所述第二持针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接杆,所述第二持针部近所述第二持针器臂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接槽。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杆与所述第二卡接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止回的环形凸出结构,所述第一卡接槽与所述第二卡接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对应所述环形凸出结构的环形固定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凸出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且间隔3毫米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槽的长度较所述第一卡接杆长5

10毫米,所述第二卡接槽的长度较所述第二卡接杆长5

10毫米。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持针部和所述第二持针部长度方向上均设置有刻度。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持针部与所述第二持针部的材质为ABS塑料。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在所述第一持针部长度方向上尺寸为5至15毫米,所述第二曲率变化区在所述第二持针部长度方向上尺寸为5至15毫米。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的最小曲率半径和最大曲率半径分别为径为3至15毫米。
[0018]本技术提供的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第一持针部自由端厚度方向的内侧具有外凸的第一曲率变化区,所述第二持针部自由端厚度方向的内侧具有内凹的第二曲率变化区,且第二曲率变化区与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形成匹配,那么第一持针部与第二持针部均能与弧形的缝合针形成较为贴合的配合,从而形成稳定的夹持。而第一曲率变化区的曲率在第一持针部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第二曲率变化区的曲率在第二持针部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那么第一持针部与第二持针部能匹配不同曲率半径的缝合针,具体操作中将缝合针夹持在第一持针部与第二持针部长度方向的不同对应位置。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的示意图(纵向剖面);
[0020]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的第一持针器臂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的第二持针器臂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的使用示意图(为了演示,绘制了两个缝合针);
[0024]图6是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的示意图(纵向剖面);
[0025]图7是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的第一持针部和第二持针部示意图(一个角度);
[0026]图8是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的第一持针部和第二持针部示意图(另一个角度);
[0027]图9是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的纵向剖面示意图(裁剪去部分第一持针部和第二持针部的尖端);
[0028]图10是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的纵向剖面示意图(裁剪去部分第一持针部和第二持针部的末端)。
[0029]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1]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上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单元、模块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单元、模块、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0032]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持针器臂(100),包括第一持针器臂本体(110),所述第一持针器臂本体(110)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操作部和第一持针部(120),所述第一持针部(120)自由端厚度方向的内侧具有第一曲率变化区(121),其中,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121)的曲率在所述第一持针部(120)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且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121)为外凸;第二持针器臂(200),与所述第一持针器臂(100)形成铰接,所述第二持针器臂(200)包括第二持针器臂本体(210),所述第二持针器臂本体(210)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二操作部和第二持针部(220),所述第二持针部(220)自由端厚度方向的内侧具有第二曲率变化区(221),其中,所述第二曲率变化区(221)的曲率在所述第二持针部(220)长度方向上从外向里线性增加,且所述第二曲率变化区(221)为内凹;其中,所述第二曲率变化区(221)与所述第一曲率变化区(121)形成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持针部(120)与所述第一持针器臂本体(110)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持针部(220)与所述第二持针器臂本体(210)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持针部(120)与所述第二持针部(220)为高分子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尺寸创口情况下无痕缝合用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持针器臂本体(110)近所述第一持针部(12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杆(111),所述第一持针部(120)近所述第一持针器臂本体(1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槽(122),所述第二持针器臂本体(210)近所述第二持针部(2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博瑞医疗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