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称重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称重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称重模块无法根据使用环境灵活调节承接高度、称量精确度不高的问题。具体包括称重主体、底板和重量传感器,所述称重主体包括承重板以及与所述承重板的下侧连接的U形下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U形下底板的下侧,所述承重板和所述底板水平设置,所述重量传感器位于所述承重板与所述U形下底板之间,所述底板的下侧还设有基座,所述底板与所述基座间通过高度调节组件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底板和基座间的高度调节组件使称重模块高度可调,以满足与待测物连接时的微调需求,提高测量精确度。提高测量精确度。提高测量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称重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称重装置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称重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称重模块是一种新型的称重元件,通常用于与各种形状的机械装置相连接,如立罐、槽罐、料斗等,往往以实现较大重量的精准测量为目的。
[0003]现有的称重模块普遍由顶板、底板、重量传感器、负载支承柱及支承螺栓构成。当运用在具有多个支撑脚的设备时,往往需要在每个支撑脚上分别支撑一个称重模块,为了保证重量测量的准确性以及设备本身的支撑稳定性,通常需要对设备与称重模块之间作反复调试,甚至大费周章地移动设备,这显然导致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损耗,大大影响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如果设备与称重模块间的平衡不能妥善处理,则会导致称重准确度不高、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称重模块进行改进,以满足实际使用中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称重模块,用于解决现有称重模块无法根据使用环境灵活调节承接高度、称量精确度不高的问题。
[0006]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称重模块,包括称重主体、底板和重量传感器,所述称重主体包括承重板以及与所述承重板的下侧连接的U形下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U形下底板的下侧,所述承重板和所述底板水平设置,所述重量传感器位于所述承重板与所述U形下底板之间,所述底板的下侧还设有基座,所述底板与所述基座间通过高度调节组件相连。
[0007]本方案相对现有称重模块而言,在底板下方增加设置可调节高度的基座间,使称重模块可根据实际使用环境进行灵活微调,与待测物体之间形成良好的承接条件,以提高称重的精确度。尤其是面对具有多个承重部位、需要搭配多台称重模块的待测物时,该可调节的基座结构便于针对各个称重部位不同的调节需求进行适应性的微调,避免出现需要移动大重量、大体积待测物的不利情况。
[0008]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若干设于所述基座上的基柱以及与所述基柱螺纹连接、用于对所述底板纵向限位的若干限位螺母;所述基柱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限位螺母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上下两侧。
[0009]本方案可通过调节通孔两侧限位螺母在基柱上的锁紧位置实现对称重模块高度的调节,结构简单,易于操控。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底板四周,所述底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基座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四周均匀地设有若干第二通孔。
[0012]本方案中,螺栓、螺丝等类似的固定组件可通过该第二通孔,将基座固定在支撑面
上,提高称重模块承载待测物后的稳定性。
[0013]进一步地,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所述承重板的中部通过重量传递组件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重量传递组件包括上压头、滚珠和连接座,所述上压头的上部与所述承重板连接,所述上压头下部与所述连接座上部相接,所述连接座的下部连接所述重量传感器;所述上压头下部包括第一凹槽,所述连接座的上部包括第二凹槽,所述滚珠容纳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
[0015]通过上压头、滚珠和连接座构成的简易重量传递组件使称重主体与重量传感器稳定、可靠的连接,滚珠被限制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滚动,上压头与连接座之间通过滚珠结构稳定、均匀地传导重力,称重时,待测物体的重量通过称重主体的承重板依次通过该重量传递组件,准确地传递到重量传感器,重量传感器快速测量出精确值。
[0016]进一步地,所述称重模块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称重主体水平限位的水平稳定机构,所述水平稳定机构包括与所述底板相连的垂直部以及与所述U形下底板的侧面连接的水平部。
[0017]进一步地,所述垂直部包括与所述底板螺纹连接的第一螺丝以及嵌套在所述第一螺丝上的第一衬套;所述水平部为水平拉杆组件,所述水平拉杆组件的一端套接所述U形下底板的侧面,另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一螺丝与所述第一衬套之间。
[0018]水平稳定机构的水平拉杆组件的垂直部以套接方式连接第一螺丝与所述第一衬套之间,由于套接的部位在水平方向上为限位结构,因此能够对称重模块水平方向的晃动进行限位,保证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套接部位在在竖直方向具有一定的间隙,当称重时,称重主体下压,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位移,便于与重量传感器之间分离或者接触,该分离或接触过程可通过在重量传递结构的上压头和支撑部之间设置弹性件实现。
[0019]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还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重量传感器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重量传感器之间通过若干第三螺丝固定连接。
[0020]所述U形下底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还设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二螺丝、位于所述U形下底板底面上侧的第二衬套以及位于所述U形下底板下侧的锁紧块,所述第二衬套、U形下底板以及锁紧块之间通过第二螺丝锁紧在底板上。
[0021]通过该锁紧机构,避免称重模块在运输移动过程中的晃动导致结构间出现互相磕碰或相对位移过大的情况,保证运送过程称重模块的完好。使用称重模块时,将位于第二衬套上与第二螺丝螺纹固定的螺母以及锁紧块取出,要求在称重主体的孔中仅有第二衬套,并且用第二螺丝将第二衬套再次固定。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增设基座以及在基座与底板间设置高度调节装置,使称重模块的高度可调,以满足不同使用情形下对称重模块与连接物之间微调的需求,有助于提高测量精度,且避免大幅度移动大体积连接物带来的诸多不便;(2)通过基柱与上下两侧的螺母形成限位结构轻易实现对称重模块的纵向高度调节,结构简单且连接可靠,可降低整体装置的制造成本;(3)通过上压头、滚珠和连接座构成的简易重量传递组件使称重主体与重量传感器稳定、可靠连接,提高重量检测精度;(4)通过水平稳定机构提高称重模块测量时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且能避免称重模块转移运输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过度位移,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一。
[0024]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图二。
[0025]图3为本技术松开锁紧机构后的的结构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27]图5为本技术水平稳定机构400的结构图。
[0028]图6为本技术重量传递结构300的爆炸图。
[0029]图7为本技术上压头310结构图。
[0030]图8为本技术连接座330的结构图。
[0031]附图标记:称重主体100、承重板110、第三通孔111、U形下底板120、重量传感器200、贯穿孔210、第三螺丝220、重量传递组件300、上压头310、凸起部311、第一凹槽312、滚珠320、连接座330、支撑部331、顶座332、第二凹槽333、水平稳定机构400、第一螺丝410、第一衬套420、水平拉杆组件430、长螺母431、鱼眼拉杆432、短螺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称重模块,包括称重主体、底板和重量传感器,所述称重主体包括承重板以及与所述承重板的下侧连接的U形下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U形下底板的下侧,所述承重板和所述底板水平设置,所述重量传感器位于所述承重板与所述U形下底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下侧还设有基座,所述底板与所述基座间通过高度调节组件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若干设于所述基座上的基柱以及若干与所述基柱螺纹连接、用于对所述底板纵向限位的限位螺母;所述基柱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限位螺母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上下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称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底板四周,所述底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基座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四周均匀地设有若干第二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称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所述承重板的中部通过重量传递组件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称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传递组件包括上压头、滚珠和连接座,所述上压头的上部与所述承重板连接,所述上压头下部与所述连接座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鹏,毛耀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诚一智慧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