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桥下套拱加固吊模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008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1
拱桥下套拱加固吊模构件,该新型实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制作,成本低,效率高的模架制作工艺,解决模板不稳固易变形,新旧拱圈间开裂等问题。其特征是下套拱钢筋混凝土底模支撑系统由吊杆悬吊固定于旧拱圈之下,初期荷载传递方向:钢筋混凝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拱桥下套拱加固吊模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公路养护施工
,特别涉及到一种拱桥下套拱加固吊模构件。

技术介绍

[0002]拱桥下套拱加固技术的应用既提高其承载力,又延长了拱桥的使用寿命,但由于全部采用满堂脚手架施工周期长,难度大,成本高,支撑系统地基沉陷易变形,新旧拱圈间易开裂,外观质量差,因此,拱桥下套拱加固吊模构件的应用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实现要素: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拱桥下套拱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能够在简易脚手架上进行各道工序施工,施工空间大,效率高,成本低,工期短。对模板进行加工稳固、不易变形、易复核定位,使用可靠,解决支架下沉模板变形,新旧拱圈间开裂等问题,不影响模板的整体结构,方便拆卸和清理,能够进行二次利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拱桥下套拱加固吊模构件,其特征是下套拱钢筋混凝土底模支撑系统由吊杆悬吊固定于旧拱圈之下,初期荷载传递方向:钢筋混凝土

模板

楞木

吊杆

旧拱圈,现场安装简易脚手架。锚杆承载力计算:单根承载力21.9KN,单位面积内4根吊杆,均布承载力为87.6KN/M2,新拱圈厚度若以350MM计,则均布荷载为8.8KN/M2,吊杆承载力远大于均布荷载。吊杆现场组装而成,吊杆一端组装成双管重型自切底机械锚栓,打孔机械锚入旧拱圈,孔内注入环氧树脂胶进一步提高锚栓锚固力,另一端设有垫块控制模板和钢筋位置,山型卡和山型螺母用以悬挂固定楞木及模板。吊杆的作用:混凝土凝固前承担钢筋混凝土和模板的荷载,混凝土凝固后有效连接新旧拱圈,本技术吊杆代替植入筋,吊杆设置有垫块且同丝杠焊接,使新旧拱圈连接更紧密,共同受力共同承担桥面荷载。
[0006]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7]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制作,能够在简易脚手架上进行各工序施工,施工空间大,效率高,节约成本;工期短,质量易控制,脚手架易安装和拆卸,雨季不影响泄洪。特别是对模板进行加工稳固、不易变形、易复核定位,使用可靠,可有效解决支架下沉模板变形,新旧拱圈间开裂等问题,并且不影响模板的整体结构,方便拆卸和清理,能够进行二次利用。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吊杆整体结构图;
[000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下套拱模板装置结构图;
[0010]图中:1锥形螺母,2短环形张口,3长环形张口,4垫圈,5六角螺母,6丝杠,7垫块,8模板,9棱木(或型钢),10山型卡,11山型螺母,12旧拱圈,13吊杆套件,14下套拱钢筋混凝土
配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清楚地被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2]材料要求:1、吊杆:机械锚栓采用规格M16/22*150,抗拉承载力21.9KN,有效直径不小于14.12MM,锥形螺母1安装到位后同丝杠焊接,垫块尺寸:40MM*40MM*10MM,中央开直径16MM内丝孔。2、楞木截面100MM*50MM,山型卡规格同楞木配套,山型螺母规格同丝杠配套,模板采用优质竹胶板。
[0013]吊模施工流程:测量放线

打孔安装吊杆

绑扎拱圈钢筋

安装底模和侧模

浇筑混凝土

拆模、养护

切割吊杆外露部分和修饰混凝土外表。1.测量放线:沿拱圈轴向于旧拱圈上标注吊杆打孔位置,从拱角至拱顶依次标注,沿拱轴方向第一点距进或出口侧面100MM,距下一点300MM,其余点间距400MM,上下间距400MM,呈井字布置。2.打孔安装吊杆:用冲击电锤钻孔,根据锚栓规格、型号要求确定钻孔深度、钻孔直径,清孔后注入环氧树脂胶后安装吊杆,植入组装好的吊杆,拧紧六角螺母,进行拉拔试验。3.绑扎拱圈钢筋:依据设计文件绑扎拱圈钢筋,校正垫块,保证垫块上下左右在同一曲面,焊接垫块与丝杠,垫块的作用是有效保证钢筋保护层、拱圈厚度和下套拱圈内圈平顺。4.安装底模和侧模:依据吊杆间距在竹胶板开直径30MM圆孔,吊杆从圆孔中穿出,单片模板上所有吊杆从圆孔中穿出后,临时固定。从下向上安装楞木、山型卡和山型螺母,依次锁紧山型螺母。依次安装模板,从圆孔观察模板是否与垫款块接触紧密,适宜位置预留混凝土浇筑口和观察口,模板间粘贴胶带防止漏浆。沿楞木纵向增加横向支撑楞木,间距1000MM。若拱圈弧度较小安装前竹胶板浸水24小时,模板吸水后容易弯曲施工。侧模楞木分别固定于旧拱圈和底模楞木。5.浇筑混凝土:模板全部安装完工,依据设计施工方案两侧对称浇筑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6.拆模 、养生: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时,即可拆模。拆模后应及时洒水养生,直至达到设计强度,拆模后即可切割吊杆外露部分,环氧砂浆封闭垫块外露部分,修饰混凝土外表。
[0014]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5]技术特征:
[0016]拱桥下套拱加固吊模构件,其特征在于,下套拱钢筋混凝土底模支撑系统由吊杆悬吊固定于旧拱圈之下,初期荷载传递方向:钢筋混凝土

模板

楞木

吊杆

旧拱圈,现场安装简易脚手架。吊杆现场组装而成,吊杆一端组装成双管重型自切底机械锚栓,打孔机械锚入拱圈,孔内注入环氧树脂胶进一步提高锚栓锚固力,另一端有垫块控制模板和钢筋位置,山型卡和山型螺母用以悬挂固定楞木及模板。吊杆的作用:混凝土凝固前承担钢筋混凝土和模板的荷载,混凝土凝固后有效连接新旧拱圈,本技术吊杆代替植入筋,吊杆设置有垫块且同丝杠焊接,使新旧拱圈连接更紧密,共同受力共同承担桥面荷载。
[0017]吊杆,其特征是由双管重型自切底机械锚栓、丝杠 、垫块、山型卡和山型螺母组成。
[0018]技术总结
[0019]本技术提供一种拱桥下套拱加固吊模构件,其特征是下套拱钢筋混凝土底模支撑系统由吊杆悬吊固定于旧拱圈之下,初期荷载传递方向:钢筋混凝土

模板

楞木

吊杆

旧拱圈,现场安装简易脚手架。吊杆现场组装而成,吊杆一端组装成双管重型自切底机械锚栓,打孔机械锚入拱圈,孔内注入环氧树脂胶进一步提高锚栓锚固力,另一端有垫块控制模板和钢筋位置,山型卡和山型螺母用以悬挂固定楞木及模板。吊杆的作用:混凝土凝固前承担钢筋混凝土和模板的荷载,混凝土凝固后有效连接新旧拱圈,本技术吊杆代替植入筋,吊杆设置有垫块且同丝杠焊接,使新旧拱圈连接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拱桥下套拱加固吊模构件,其特征是下套拱钢筋混凝土底模支撑系统由吊杆悬吊固定于旧拱圈之下,吊杆现场组装而成,吊杆一端组装成双管重型自切底机械锚栓,打孔机械锚入拱圈,孔内注入环氧树脂胶进一步提高锚栓锚固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宝张晓刚王波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市公路局绥德公路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