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杆系统、悬架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1833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9
本申请公开了稳定杆系统、悬架系统和车辆。稳定杆系统包括稳定杆和阻尼器。稳定杆包括第一稳定杆和第二稳定杆。阻尼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容置腔,壳体两端设置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容置腔中部固定设置有间隔件,以将容置腔间隔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活塞,第一稳定杆与第一活塞传动连接,第一活塞开设有连通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的第一连通孔。第二容置腔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活塞,第二稳定杆与第二活塞传动连接,第二活塞开设有连通第三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的第二连通孔。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稳定杆系统能够同时抑制车辆的转弯侧倾和同向跳动。侧倾和同向跳动。侧倾和同向跳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稳定杆系统、悬架系统和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
,特别是涉及稳定杆系统、悬架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提高,消费者对汽车驾驶操作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汽车厂家对稳定杆的运用也更加广泛,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几乎都离不开稳定杆的使用。稳定杆可以有效降低汽车转向侧倾角度,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能。当车辆转弯时,车身发生侧倾,两侧悬架跳动高度不一致,使得外侧悬架压向稳定杆,稳定杆发生扭转变形,使车身保持平衡。相关技术中,稳定杆能够抑制车轮的不同向跳动,以抑制车辆侧倾。但是,在车轮同向跳动时,稳定杆中无法产生有效的扭矩阻止车轮跳动,稳定杆处于失效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稳定杆系统、悬架系统和车辆,能够同时抑制车辆的转弯侧倾和同向跳动。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稳定杆系统。稳定杆系统包括稳定杆和阻尼器。稳定杆包括第一稳定杆和第二稳定杆。阻尼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容置腔,壳体两端设置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用于供第一稳定杆和第二稳定杆穿过。容置腔中部固定设置有间隔件,以将容置腔间隔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活塞,第一稳定杆与第一活塞传动连接。第一活塞将第一容置腔间隔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用于储存阻尼液体。第一活塞开设有连通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的第一连通孔。第二容置腔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活塞。第二稳定杆与第二活塞传动连接。第二活塞将第二容置腔间隔为第三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第三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用于储存阻尼液体。第二活塞开设有连通第三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的第二连通孔。
[0005]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架系统。悬架系统包括悬架和上述的稳定杆系统,稳定杆系统安装于悬架。
[0006]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轮和上述的悬架系统。车轮安装于悬架系统。
[0007]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阻尼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稳定杆和第二稳定杆。车轮的上下跳动趋势能够通过悬架转变为第一稳定杆和第二稳定杆的转动。第一稳定杆与第一活塞传动连接,第二稳定杆与第二活塞传动连接。第一稳定杆和第二稳定杆的转动能够转变为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在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内的移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设置有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第一工作腔至第四工作腔储存的阻尼液体能够对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移动产生阻尼力。阻尼力的产生能够对第一稳定杆和第二稳定杆施加扭矩,该扭矩能够抑制车轮的上下跳动,从而减少车辆在转弯时的侧倾。其
中,间隔件的存在将容置腔间隔为彼此独立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在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的移动彼此独立。无论第一活塞或第二活塞是朝向靠近间隔件的方向移动或者朝向远离间隔件的方向移动,均能够产生阻尼力。也就是说,两侧车轮的跳动方向相反时,阻尼器能够通过对第一稳定杆和第二稳定杆的扭矩移动车轮跳动。即使两侧车轮的跳动方向相同,阻尼器也能够通过第一稳定杆和第二稳定杆的扭矩抑制两侧车轮的跳动。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申请车辆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申请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本申请稳定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4是图3所示稳定杆系统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5是图3所示稳定杆系统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4]本申请提出一种车辆1。参阅图1,车辆1包括悬架系统10、车架20和车轮30。悬架系统10安装于车架20。车架20的功用是支撑、连接车辆1的各总成(例如发动机总成、方向机总成和变速器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车辆1内外的各种载荷。车架20是跨接在车辆1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是车辆1的基体。车架20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车架20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冲击。悬架系统10安装在车架20上,车轮30安装于悬架系统10。车架20能够经由悬架系统10支撑于车轮30上。
[0015]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架系统10。悬架系统10包括稳定杆系统100和悬架200。稳定杆系统100安装于悬架200。悬架200可以是整体桥式、双叉臂式或者麦弗逊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悬架200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至少参考现有技术进行。悬架200能够通过转向节300与车辆1的车轮30连接。在车辆1行驶时,车轮30受路况影响所产生的跳动能够传递至悬架200。悬架200能够将跳动传递至稳定杆系统100。稳定杆系统100能够抑制车轮30的跳动,从而提升驾驶的稳定性。
[0016]下面对稳定杆系统100的实施例做出示例性介绍。
[0017]参阅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稳定杆系统100。稳定杆系统100包括稳定杆110和阻尼器120。
[0018]稳定杆110包括第一稳定杆111和第二稳定杆112。第一稳定杆111的一端与悬架200连接,另一端与阻尼器120连接。第二稳定杆112的一端与悬架200连接,另一端与阻尼器120连接。第一稳定杆111和第二稳定杆112与悬架200连接。第一稳定杆111用于传递和稳定车辆1其中一侧车轮30跳动。第二稳定杆112用于传递和稳定车辆1另一侧的车轮30跳动。车辆1在行驶过程中,车轮30会由于路况产生跳动。车辆1在转弯的过程中,车辆1发生侧倾时,
车轮30相对车身也会产生跳动。车轮30产生的跳动能够通过悬架200传递至第一稳定杆111和第二稳定杆112。由于第一稳定杆111和第二稳定杆112都具有与车辆1宽度方向平行的部分和与车辆1宽度方向垂直的部分。第一稳定杆111和第二稳定杆112与车辆1宽度方向平行的部分与悬架200连接。所以车轮30的跳动在传递至稳定杆110时会转变为稳定杆110以车辆1宽度方向为轴线的转动。
[0019]阻尼器120包括壳体121。壳体121内具有容置腔122。壳体121两端设置有与容置腔122连通的第一穿孔1211和第二穿孔1212。第一穿孔1211和第二穿孔1212用于供第一稳定杆111和第二稳定杆112穿过。
[0020]容置腔122中部固定设置有间隔件123,以将容置腔122间隔为第一容置腔124和第二容置腔125。第一容置腔124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活塞126,第一稳定杆111与第一活塞126传动连接。第二容置腔125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活塞128。第二稳定杆112与第二活塞128传动连接。
[0021]具体而言,第一稳定杆111靠近阻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定杆,包括第一稳定杆和第二稳定杆;阻尼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置腔,所述壳体两端设置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用于供所述第一稳定杆和所述第二稳定杆穿过;所述容置腔中部固定设置有间隔件,以将所述容置腔间隔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稳定杆与所述第一活塞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将所述第一容置腔间隔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和所述第二工作腔用于储存阻尼液体,所述第一活塞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工作腔和所述第二工作腔的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稳定杆与所述第二活塞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塞将所述第二容置腔间隔为第三工作腔和第四工作腔,所述第三工作腔和所述第四工作腔用于储存阻尼液体,所述第二活塞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三工作腔和所述第四工作腔的第二连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通孔,部分所述第一连通孔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允许液体自所述第一工作腔流动至所述第二工作腔,阻止液体自所述第二工作腔流动至所述第一工作腔;另一部分所述第一连通孔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允许液体自所述第二工作腔流动至所述第一工作腔,阻止液体自所述第一工作腔流动至所述第二工作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通孔,部分所述第二连通孔设置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允许液体自所述第三工作腔流动至所述第四工作腔,阻止液体自所述第四工作腔流动至所述第三工作腔;另一部分所述第二连通孔设置有第四单向阀,所述第四单向阀允许液体自所述第四工作腔流动至所述第三工作腔,阻止液体自所述第三工作腔流动至所述第四工作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琛周亮蒋荣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时代新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