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患者穿戴的双侧肩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1817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患者穿戴的双侧肩托,涉及肩托设备技术领域,该方便患者穿戴的双侧肩托,包括背带,所述背带前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束带,并且每组所述第一束带一端均设置有第一粘钩,所述背带外壁表面设置有用于第一粘钩粘接的毛面,所述背带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松紧组件,所述背带两侧均设置有托起组件,并且托起组件通过多组钢丝绳与所述松紧组件相连,所述松紧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背带表面一侧的底盒,所述底盒一侧壁开设有用于进出钢丝绳的线孔,所述底盒内腔底部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定位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方便患者进行穿戴,又不会导致肩托上臂受力太大压迫血管神经导致手部循环障碍,提高了肩托使用的便利性。提高了肩托使用的便利性。提高了肩托使用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患者穿戴的双侧肩托


[0001]本技术涉及肩托设备
,具体为一种方便患者穿戴的双侧肩托。

技术介绍

[0002]现在临床上有很多颅脑损伤,高位脊髓损伤,双侧臂丛损伤,颈椎病,放射性脑病等,导致双侧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因此需要用肩托进行托起手臂,从而能够到达对手臂进行支撑作用,方便双侧肩关节康复。
[0003]现有的肩托大都是单侧肩托,从而导致肩托上臂受力太大压迫血管神经导致手部循环障碍,并且现有的单侧肩托在患者主动运动时,不方便穿脱,进而降低了肩托使用的便利性,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方便患者穿戴的双侧肩托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患者穿戴的双侧肩托,具备既能方便患者进行穿戴,又不会导致肩托上臂受力太大压迫血管神经导致手部循环障碍,提高了肩托使用的便利性优点,以解决由于肩托大都是单侧肩托,从而导致肩托上臂受力太大压迫血管神经导致手部循环障碍,并且现有的单侧肩托在患者主动运动时,不方便穿脱,进而降低了肩托使用的便利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既能方便托起患者手臂,又能方便患者穿戴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患者穿戴的双侧肩托,包括背带,所述背带前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束带,并且每组所述第一束带一端均设置有第一粘钩,所述背带外壁表面设置有用于第一粘钩粘接的毛面,所述背带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松紧组件,所述背带两侧均设置有托起组件,并且托起组件通过多组钢丝绳与所述松紧组件相连。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松紧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背带表面一侧的底盒,所述底盒一侧壁开设有用于进出钢丝绳的线孔,所述底盒内腔底部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定位管,并且定位管内腔插接有收纳轴,同时收纳轴与所述多组钢丝绳一端固定相连,所述收纳轴顶端贯穿所述底盒顶部表面;
[0007]所述收纳轴顶部表面开设有插槽,并且插槽内腔底部表面通过拉簧安装有插杆,所述插杆顶端固定设置有旋转钮,所述底盒顶部表面且位于旋转钮两侧均设置有档条。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松紧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收纳轴上的限位圈,所述限位圈顶部表面与所述底盒内腔底部表面贴合。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槽的形状与所述插杆的形状相适配,且二者构成嵌入式结构。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托起组件包括第一弹性套袖,所述第一弹性套袖底端缝接有第二弹性套袖,所述第一弹性套袖和第二弹性套袖内壁表面复合有亲肤面料,所述第二弹性套袖一侧壁缝接有第二束带,所述第二束带一端设置有第二粘钩。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性套袖的弹性小于所述第二弹
性套袖的弹性。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钢丝绳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钢丝绳底端与所述托起组件上的第二弹性套袖外壁表面相连。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患者穿戴的双侧肩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该方便患者穿戴的双侧肩托,当需要使用肩托时,首先松动松紧组件,从而能够使得连接托起组件的多组钢丝绳放张到最长,然后患者再穿戴上背带,由于背带外壁表面设置有用于第一粘钩粘接的毛面,通过第一粘钩,可将交叉的第一束带粘接在背带左右两侧,进而能够方便用户快速对背带穿戴,然后患者可将托起组件套在胳膊肘处,从而能够使得托起组件托起患者的前臂和胳膊处,这样胳膊的受力点主要放在前臂,避免了传统肩托上臂受力太大压迫血管神经导致手部循环障碍的问题,同时又增加了承托面积,更容易托起胳膊;
[0015]当托起组件穿戴完成后,通过扭动松紧组件,从而能够收卷多组钢丝绳,进而能够调节托起组件的位置,由于钢丝绳活动性更大,从而能够让患者主动运动时活动更加方便,不需要将护具取下来再运动,而且穿脱更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松紧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松紧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托起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背带;2、第一束带;3、第一粘钩;4、松紧组件;401、底盒;402、线孔;403、定位管;404、收纳轴;405、限位圈;406、插槽;407、插杆;408、拉簧;409、旋转钮;410、档条;5、托起组件;501、第一弹性套袖;502、第二弹性套袖;503、亲肤面料;504、第二束带;505、第二粘钩;6、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患者穿戴的双侧肩托,包括背带1,背带1前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束带2,并且每组第一束带2一端均设置有第一粘钩3,背带1外壁表面设置有用于第一粘钩3粘接的毛面,背带1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松紧组件4,背带1两侧均设置有托起组件5,并且托起组件5通过多组钢丝绳6与松紧组件4相连;
[0023]当需要使用肩托时,首先松动松紧组件4,从而能够使得连接托起组件5的多组钢丝绳6放张到最长,然后患者再穿戴上背带1,由于背带1外壁表面设置有用于第一粘钩3粘接的毛面,通过第一粘钩3,可将交叉的第一束带2粘接在背带1左右两侧,进而能够方便用户快速对背带1穿戴,然后患者可将托起组件5套在胳膊肘处,从而能够使得托起组件5托起
患者的前臂和胳膊处,这样胳膊的受力点主要放在前臂,避免了传统肩托上臂受力太大压迫血管神经导致手部循环障碍的问题,同时又增加了承托面积,更容易托起胳膊,当托起组件5穿戴完成后,通过扭动松紧组件4,从而能够收卷多组钢丝绳6,进而能够调节托起组件5的位置,由于钢丝绳6活动性更大,从而能够让患者主动运动时活动更加方便,不需要将护具取下来再运动,而且穿脱更方便。
[0024]具体的,松紧组件4包括设置于背带1表面一侧的底盒401,底盒401一侧壁开设有用于进出钢丝绳6的线孔402,底盒401内腔底部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定位管403,并且定位管403内腔插接有收纳轴404,同时收纳轴404与多组钢丝绳6一端固定相连,收纳轴404顶端贯穿底盒401顶部表面;
[0025]收纳轴404顶部表面开设有插槽406,并且插槽406内腔底部表面通过拉簧408安装有插杆407,插杆407顶端固定设置有旋转钮409,底盒401顶部表面且位于旋转钮409两侧均设置有档条410。
[0026]本实施方案中,当需要对钢丝绳6进行收卷时,此时向上拉动旋转钮409,并且使得旋转钮409位于档条410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患者穿戴的双侧肩托,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带(1),所述背带(1)前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束带(2),并且每组所述第一束带(2)一端均设置有第一粘钩(3),所述背带(1)外壁表面设置有用于第一粘钩(3)粘接的毛面,所述背带(1)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松紧组件(4),所述背带(1)两侧均设置有托起组件(5),并且托起组件(5)通过多组钢丝绳(6)与所述松紧组件(4)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患者穿戴的双侧肩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紧组件(4)包括设置于所述背带(1)表面一侧的底盒(401),所述底盒(401)一侧壁开设有用于进出钢丝绳(6)的线孔(402),所述底盒(401)内腔底部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定位管(403),并且定位管(403)内腔插接有收纳轴(404),同时收纳轴(404)与所述多组钢丝绳(6)一端固定相连,所述收纳轴(404)顶端贯穿所述底盒(401)顶部表面;所述收纳轴(404)顶部表面开设有插槽(406),并且插槽(406)内腔底部表面通过拉簧(408)安装有插杆(407),所述插杆(407)顶端固定设置有旋转钮(409),所述底盒(401)顶部表面且位于旋转钮(409)两侧均设置有档条(4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静文刘慧华欧阳慧李睿潘子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