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种植用诱虫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1735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诱虫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叶种植用诱虫灯,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内方形筒,所述内方形筒的顶部套设有外方形筒,所述外方形筒一侧壁的顶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内方形筒的内部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外方形筒的顶端设置有灭虫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升降组件,实现了在使用该诱虫灯时,可以通过转动摇杆的方向,带动螺纹杆转动,使外方形筒升高或降低,使诱虫灯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茶叶生长状态进行高度的改变,增加诱虫灯的实用性和灭虫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种植用诱虫灯


[0001]本技术涉及诱虫灯
,具体为一种茶叶种植用诱虫灯。

技术介绍

[0002]茶叶种植,需要选择一块偏酸性的土壤,进行翻垦,深度为五十厘米左右,翻垦挖出土地中的大石块、杂物等,将土壤中的土块敲碎,挖出草根,保证土壤的疏松透气性,在二月前后进行种植,茶叶在种植的过程中会受到一些虫蚊的侵袭,如果没有及时进行防治会导致茶叶的产量发生锐减。
[0003]为了减少茶叶种植过程中的虫蚊侵袭,农名通常会对茶叶进行农药喷洒,通过化学的方式进行虫害防治,但是农药施撒过多容易影响茶叶的生长,因此需要一款诱虫灯辅助茶园进行虫害防治,现有的诱虫灯利用虫子的趋光性,用过设置可见光源吸引虫子,在利用电网对虫子进行杀害,现有的诱虫灯高度固定,但茶园中的虫子一般分布在茶丛中部,上部的嫩叶层,固定高度的诱虫灯难以根据茶叶生长的高度进行调节,对于处在茶丛中部的虫子的吸引效果不够好,杀虫的效果较差,并且现有的诱虫灯的电网往往是直接裸露在外界中,种植人员不慎触碰时会产生电击的感觉,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种植用诱虫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茶叶种植用诱虫灯,包括:
[0007]底板,所述底板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内方形筒,所述内方形筒的顶部套设有外方形筒,所述外方形筒一侧壁的顶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内方形筒的内部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外方形筒的顶端设置有灭虫组件;
[0008]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圆板,所述固定圆板的顶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杆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方板,所述固定方板的顶端开设有圆槽,所述螺纹杆的顶部设置有摇杆和两个锥齿轮。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圆板的外壁与内方形筒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壁与螺纹槽的内壁螺纹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槽的外壁与外方形筒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与圆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一个所述锥齿轮的底端与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摇杆的一端固定贯穿另一个锥齿轮的中部,两个所述锥齿轮相互啮合连接,所述摇杆的中部与转动槽的内壁螺纹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灭虫组件包括扭动开关,所述扭动开关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电板,所述电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网,所述电网的内部安装有紫外灯,所
述紫外灯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透明盖板,所述扭动开关的两侧均设置有弧形盒。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扭动开关的底端与外方形筒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电网和紫外灯均通过扭动开关与电板电性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弧形盒的内壁均与扭动开关的外壁贴合,两个所述弧形盒相互卡合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通过设置的升降组件,实现了在使用该诱虫灯时,可以通过转动摇杆的方向,带动螺纹杆转动,使外方形筒升高或降低,使诱虫灯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茶叶生长状态进行高度的改变,增加诱虫灯的实用性和灭虫效率。
[0017]2、通过设置的灭虫组件,实现了在使用该灭虫灯的过程中,在将虫蚊去除的过程中,可以将电网进行防护,避免工作人员不慎触碰到电网,对身体产生损坏,并且可以将灭杀后的虫蚊进行收集,避免虫蚊的尸体腐烂进而吸引更多的蚊虫对茶丛产生伤害。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整体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图中内方形筒和外方形筒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图中螺纹杆和锥齿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图中灭虫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中:101、螺纹杆;102、固定圆板;103、螺纹槽;104、固定方板;105、圆槽;106、锥齿轮;107、摇杆;201、扭动开关;202、电板;203、电网;204、紫外灯;205、透明盖板;206、弧形盒;1、底板;2、内方形筒;3、外方形筒;4、转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茶叶种植用诱虫灯。
[0025]在图1、图2、图3和图4中:一种茶叶种植用诱虫灯,包括:
[0026]底板1,底板1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内方形筒2,内方形筒2的顶部套设有外方形筒3,外方形筒3一侧壁的顶部开设有转动槽4,内方形筒2的内部设置有升降组件,外方形筒3的顶端设置有灭虫组件;
[0027]升降组件包括螺纹杆101,螺纹杆101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圆板102,固定圆板102的顶端开设有螺纹槽103,螺纹杆10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方板104,固定方板104的顶端开设有圆槽105,螺纹杆101的顶部设置有摇杆107和两个锥齿轮106,固定圆板102的外壁与内方形筒2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螺纹杆101的外壁与螺纹槽103的内壁螺纹连接,圆槽105的外壁与外方形筒3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螺纹杆101与圆槽105的内壁转动连接,其中一个锥齿轮106的底端与螺纹杆101的顶端固定连接,摇杆107的一端固定贯穿另一个锥齿轮106的中部,两个锥齿轮106相互啮合连接,摇杆107的中部与转动槽4的内壁螺纹连接。
[0028]在图5中:灭虫组件包括扭动开关201,扭动开关20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电板202,电板2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网203,电网203的内部安装有紫外灯204,紫外灯20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透明盖板205,扭动开关201的两侧均设置有弧形盒206,扭动开关201的底端与外方
形筒3的顶端转动连接,电网203和紫外灯204均通过扭动开关201与电板202电性连接,两个弧形盒206的内壁均与扭动开关201的外壁贴合,两个弧形盒206相互卡合连接。
[002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顺时针转动摇杆107,带动与摇杆107固定连接有锥齿轮106转动,带动位置较低的锥齿轮106顺时针转动,螺纹杆101在圆槽105的内壁转动连接,螺纹杆101的底部与螺纹槽103螺纹连接,螺纹杆101顺时针转动时,向固定圆板102的下方移动,使外方形筒3向下移动,降低转动槽4的高度,使灭虫组件的高度被降低,使诱虫灯可以被设置在茶丛的叶片附近,可以更好的吸引虫蚊,逆时针转动摇杆107,可以带动锥齿轮106逆时针转动,带动螺纹杆101向上移动,使转动槽4的高度被增加,适应长高的茶叶进行灭虫。
[0030]进而,扶住透明盖板205,转动扭动开关201,使电板202的电源被接通,电量被传输到电网203和紫外灯204的内部,紫外灯204开始发出光亮,吸引茶丛中的虫蚊,虫蚊受到光亮的吸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种植用诱虫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内方形筒(2),所述内方形筒(2)的顶部套设有外方形筒(3),所述外方形筒(3)一侧壁的顶部开设有转动槽(4),所述内方形筒(2)的内部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外方形筒(3)的顶端设置有灭虫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螺纹杆(101),所述螺纹杆(101)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圆板(102),所述固定圆板(102)的顶端开设有螺纹槽(103),所述螺纹杆(10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方板(104),所述固定方板(104)的顶端开设有圆槽(105),所述螺纹杆(101)的顶部设置有摇杆(107)和两个锥齿轮(1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种植用诱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圆板(102)的外壁与内方形筒(2)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101)的外壁与螺纹槽(103)的内壁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种植用诱虫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槽(105)的外壁与外方形筒(3)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101)与圆槽(105)的内壁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明乐
申请(专利权)人:桂阳金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