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球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1655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控球囊导管,手柄的一端向着远离手柄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管身、调弯段、头端,手柄与调弯段之间设置有贯穿的灌注腔体、拉线腔体,拉线腔体内设置有拉线;调弯段的中部外圈设置有球囊,手柄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球囊灌注接头、药物灌注接头,球囊与球囊灌注接头之间通过球囊腔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手柄调整拉线实现远端弯形调节的功能,更具冠状窦电极的形态,不需要反复造影明确冠状窦开口位置、Marshall静脉开口位置,同轴性好、操作性强,不需要反复更换指引导管,减少了手术时间和静脉破裂等手术风险;球囊灌注接头通过球囊腔体与球囊相通,能通过外部设备充气,可实现球囊的充盈。现球囊的充盈。现球囊的充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球囊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控球囊导管。

技术介绍

[0002]Marshall静脉是胚胎时期均衡静脉系统演化过程中,左侧的左前主静脉逐渐消失而残余的心外膜退化的褶皱结构,它走行于左心耳与肺静脉之间,分为近端、中端和远端,近端与冠状窦肌袖直接相连,汇入冠状窦,中段向上延左下肺静脉(LIPV)和左上肺静脉(LSPV)左侧走行,远端终止于左上肺静脉左上方的左房游离壁。1972年发现Marshall静脉起源的电活动,提示Marshall静脉可能是心律失常的起源点之一。后随着大量研究发现,Marshall静脉与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以及二尖瓣峡部相关的心律失常有着密切联系。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已证明有效减少持续性房颤复发。在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过程中主要问题是准确、快速、安全找到Marshall静脉、能为消融提供有力且安全的支撑导管及相关套件。
[0003]目前临床上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流程:经冠状窦电极指引经8

10F长鞘放置冠状窦内,经长鞘送JR4造影导管至冠状窦内,寻找Marshall静脉大小位置、分支及血管走行。经指引导管将BMW导丝送至Marshall静脉远端,将OTW球囊经导丝送至Marshall静脉远端,第一次球囊充气后将在Marshall静脉远端进行乙醇注射(最多4次注射,0.5

1ml/次,2min/次),每次注射在不同Marshall静脉水平,在第一次注射后时及每次注射后,球囊被收回1cm,直到球囊达到Marshall开口,目前临床上常用的Marshall静脉指引导管是JR指引导管、AR指引导管或者其他专利设计的Marshall静脉指引导管,存在以下技术缺陷:现有技术的指引导管同轴性差、操控性差、需要反复造影、调整导管、甚至需要反复更换指引导管,增加了手术时间和静脉破裂等手术风险。
[0004]因此,如何设计一种专用于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的安全、可靠的导管,如何使得导管更具冠状窦电极的形态,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控球囊导管,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控球囊导管,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向着远离手柄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管身、调弯段、头端,手柄与调弯段之间设置有贯穿的灌注腔体、拉线腔体,拉线腔体内设置有拉线;调弯段的中部外圈设置有球囊,手柄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球囊灌注接头、药物灌注接头,球囊与球囊灌注接头之间通过球囊腔体连接。
[0007]本技术采用手柄调整拉线实现远端弯形调节的功能,更具冠状窦电极的形态,不需要反复造影明确冠状窦开口位置、Marshall静脉开口位置,同轴性好、操作性强,不需要反复更换指引导管,减少了手术时间和静脉破裂等手术风险;球囊灌注接头通过球囊
腔体与球囊相通,能通过外部设备充气,可实现球囊的充盈;药物灌注接头通过灌注腔体能在体内将造影剂等其他药物进行注射。
[0008]优选,所述头端远离手柄的一端为半球形面,半球形面的中部设置有开口槽,头端远离半球形面的一侧设置有套管,套管连接灌注腔体,套管与头端的台阶面上设置有沉孔,沉孔内固定有拉线的一端,拉线的另一端通过拉线腔体与手柄上的拉线控制端连接。
[0009]本技术采用拉线头端固定在端电极的沉孔内,近端与手柄相连,通过推拉手柄,实现远端弯形调节的功能,从而更具冠状窦电极的形态,拉线位于拉线腔体内,同轴性好、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头端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图1的A

A剖面图。
[0013]图4为图1的B

B剖面图。
[0014]图中:1.头端;2.球囊;3.开口;4.调弯段;5.热合面;6.管身;7.手柄;8.球囊灌注接头;9.药物灌注接头;10.灌注腔体;11.拉线腔体;12.球囊腔体;101.开口槽;102.沉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6]参阅图1

4,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17]实施例一、一种可控球囊导管,参考图1、图3、图4,包括手柄7,所述手柄7的一端向着远离手柄7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管身6、调弯段4、头端1,头端1为端电极;手柄7与调弯段4之间设置有贯穿的灌注腔体10、拉线腔体11,拉线腔体11内设置有拉线;调弯段4的中部外圈设置有球囊2,手柄7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球囊灌注接头8、药物灌注接头9,球囊2与球囊灌注接头8之间通过球囊腔体12连接。本技术采用手柄调整拉线实现远端弯形调节的功能,更具冠状窦电极的形态,不需要反复造影明确冠状窦开口位置、Marshall静脉开口位置,同轴性好、操作性强,不需要反复更换指引导管,减少了手术时间和静脉破裂等手术风险;球囊灌注接头通过球囊腔体与球囊相通,能通过外部设备充气,可实现球囊的充盈;药物灌注接头通过灌注腔体能在体内将造影剂等其他药物进行注射。
[0018]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考图2,所述头端1远离手柄7的一端为半球形面,半球形面的中部设置有开口槽101,头端1远离半球形面的一侧设置有套管,套管连接灌注腔体10,套管与头端1的台阶面上设置有沉孔102,拉线的一端固定在沉孔102内,拉线的另一端通过拉线腔体11与手柄7上的拉线控制端连接。本技术采用拉线头端固定在端
电极的沉孔内,近端与手柄相连,通过推拉手柄,实现远端弯形调节的功能,从而更具冠状窦电极的形态,拉线位于拉线腔体内,同轴性好、操作性强。
[0019]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调弯段4上设置有开口3,球囊腔体12通过开口3与球囊2相通。本技术采用球囊腔体通过开口与球囊相通,通过球囊灌注接头可实现球囊的充盈,从而可以阻断血流。
[0020]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套管内孔与开口槽101相通,开口槽101通过灌注腔体10与药物灌注接头9相通。本技术采用开口槽将药物灌注接头内的造影剂等其他药物在体内进行注射。
[0021]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管身6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球囊导管,包括手柄(7),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7)的一端向着远离手柄(7)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管身(6)、调弯段(4)、头端(1),手柄(7)与调弯段(4)之间设置有贯穿的灌注腔体(10)、拉线腔体(11),拉线腔体(11)内设置有拉线;调弯段(4)的中部外圈设置有球囊(2),手柄(7)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球囊灌注接头(8)、药物灌注接头(9),球囊(2)与球囊灌注接头(8)之间通过球囊腔体(1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1)远离手柄(7)的一端为半球形面,半球形面的中部设置有开口槽(101),头端(1)远离半球形面的一侧设置有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少华曹江郭志福黄新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