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DI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发光粒子、含有发光粒子的组合物、光学膜、滤色器、层叠结构体、发光器件和显示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128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具备对于水分、光和热的优异的稳定性、且能够实现光学特性和分散性的长期保存稳定性优异的组合物的发光粒子和含有发光粒子的组合物;进而在于,提供以上述含有发光粒子的组合物作为形成材料的光学膜和滤色器、包含该光学膜的层叠体结构、以及具备该光学膜或该层叠体结构的发光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粒子,其具备包含半导体纳米粒子的核、以及与上述核配位的第1配体,上述第1配体为包含选自氨基、巯基和羧基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极性基团的聚硅氧烷衍生物。种或2种以上的极性基团的聚硅氧烷衍生物。种或2种以上的极性基团的聚硅氧烷衍生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粒子、含有发光粒子的组合物、光学膜、滤色器、层叠结构体、发光器件和显示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粒子、含有该发光粒子的组合物、光学膜、滤色器、层叠结构体、发光器件和显示器件。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发现了作为由金属卤化物构成的半导体纳米粒子的一种的、具有钙钛矿结构的量子点。钙钛矿量子点例如由CsPbX3(X=Cl、Br、I)这样的化学式表示,并且能够通过粒径和卤化物离子的组成来调整发光波长。钙钛矿量子点由于光致发光量子收率(PLQY)高、发光波长宽度(FWHM)窄,因而被研究作为代替CdSe系材料的量子点而利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用波长转换膜、滤色器等。
[0003]钙钛矿量子点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但要求提高对于水分、光、热的稳定性。迄今为止,报告了使用3

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

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在钙钛矿量子点粒子的外侧形成二氧化硅层而提高稳定性的研究(参照专利文献1、2和非专利文献1。)。然而,若仅为利用二氧化硅层的被覆,则在将钙钛矿量子点与有机溶剂、聚合性化合物混合而制备组合物的情况下,分散性的长期保存稳定性是不充分的。另外,报告了利用具有聚合物结构的配体而提高对于水分的稳定性的研究(非专利文献2和3)。然而,存在以下问题:在将发光粒子与低极性的有机溶剂、聚合性化合物混合的情况下,这些配体的相容性低而发生层分离,或者配体从发光粒子脱离。报告了在使用3

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形成二氧化硅层后,用疏水性聚合物进行被覆的方法(专利文献3)。然而,在将钙钛矿量子点与有机溶剂、聚合性化合物混合而制备组合物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提高光学特性和分散性的长期保存稳定性。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6634961号说明书
[0007]专利文献2: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8441211号说明书
[0008]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20/235420号
[0009]非专利文献
[0010]非专利文献1:Advanced Materials,2016,Vol.28,p.10088

10094
[0011]非专利文献2:Analyst,2021,Vol.146,p.6798

6807
[0012]非专利文献3:Nanoscale,2021,Vol.13,No.39,p.16705

16718

技术实现思路

[0013]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具备对于水分、光和热的优异的稳定性、且能够实现光学特性和分散性的长期保存稳定性优异的组合物的发光粒子和含有发光粒子的组合
物;进而在于提供以上述含有发光粒子的组合物作为形成材料的光学膜和滤色器、包含该光学膜的层叠体结构、以及具备该光学膜或该层叠体结构的发光器件。
[0015]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6]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完成了具有特定结构的发光粒子的开发。
[0017]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粒子,其具备包含半导体纳米粒子的核、以及与上述核键合的第1配体,上述第1配体为包含选自氨基、巯基和羧基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基团的聚硅氧烷衍生物。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含有上述发光粒子的含有发光粒子的组合物。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上述含有发光粒子的组合物作为形成材料的光学膜。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上述含有发光粒子的组合物作为形成材料的光学膜。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具备上述光学膜的层叠结构体。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具备上述层叠结构体的发光器件。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具备上述层叠结构体的显示器件。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上述含有发光粒子的组合物作为形成材料的滤色器。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具备上述滤色器的显示器件。
[0026]专利技术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的发光粒子不但具备对于水分、光、热的优异的稳定性,还能够实现光学特性和分散性的长期保存稳定性优异的组合物。
附图说明
[0028]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发光粒子的一个实施方式。
[0029]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发光粒子的一个实施方式。
[0030]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发光粒子的一个实施方式。
[0031]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层叠结构体的一个实施方式。
[0032]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0
ꢀꢀꢀꢀꢀ
发光粒子
[0035]10a
ꢀꢀꢀꢀ
第1发光粒子
[0036]10b
ꢀꢀꢀꢀ
第2发光粒子
[0037]11
ꢀꢀꢀꢀꢀ

[0038]12
ꢀꢀꢀꢀꢀ
配体层
[0039]13
ꢀꢀꢀꢀꢀ
聚硅氧烷链
[0040]14
ꢀꢀꢀꢀꢀ
第1二氧化硅层
[0041]15
ꢀꢀꢀꢀꢀ
第2二氧化硅层
[0042]16
ꢀꢀꢀꢀꢀ
氧化硅层
[0043]20
ꢀꢀꢀꢀꢀ
发光粒子
[0044]30
ꢀꢀꢀꢀꢀ
发光粒子
[0045]40
ꢀꢀꢀꢀꢀ
层叠结构体
[0046]41
ꢀꢀꢀꢀꢀ
第1基板
[0047]42
ꢀꢀꢀꢀꢀ
第2基板
[0048]43
ꢀꢀꢀꢀꢀ
密封层
[0049]44
ꢀꢀꢀꢀꢀ
光学膜
[0050]441
ꢀꢀꢀꢀ
光散射粒子
[0051]50
ꢀꢀꢀꢀꢀ
发光器件
[0052]51
ꢀꢀꢀꢀꢀ
下基板
[0053]52
ꢀꢀꢀꢀꢀ
阳极
[0054]53
ꢀꢀꢀꢀꢀ
空穴注入层
[0055]54
ꢀꢀꢀꢀꢀ
空穴传输层
[0056]55
ꢀꢀꢀꢀꢀ
发光层
[0057]56
ꢀꢀꢀꢀꢀ
电子传输层
[0058]57
ꢀꢀꢀꢀꢀ
电子注入层
[0059]58
ꢀꢀꢀꢀꢀ
阴极
[0060]59
ꢀꢀꢀꢀꢀ
密封层
[0061]510
ꢀꢀꢀꢀ
填充层
[0062]511
ꢀꢀꢀꢀ
保护层
[0063]512
ꢀꢀꢀꢀ
光转换层
[0064]51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粒子,其具备:包含半导体纳米粒子的核、以及配位于所述核的第1配体,所述第1配体为包含选自氨基、巯基和羧基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极性基团的聚硅氧烷衍生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粒子,其中,所述第1配体为包含下述通式(L1)所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硅氧烷衍生物,式中,R1表示选自碳原子数1至20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烷基中的基团,Sp1表示选自碳原子数1至20的直链状或支链状亚烷基中的基团,该亚烷基中的任意氢原子任选被卤素原子取代,该亚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

CH2‑
任选各自独立地被替换为

CH=CH



C≡C

,在存在多个Sp1的情况下,它们可以相同或不同,Z1表示

O



S



NH



CO



COO



OCO



CO

S



S

CO



O

CO

O



CO

NH



NH

CO

或单键,在存在多个Z1的情况下,它们可以相同或不同,X1表示氨基、巯基或羧基,m1表示1至20的整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粒子,其中,所述发光粒子还具备与所述核键合的第2配体,所述第2配体为选自包含碳原子数1至50的脂肪族基团的胺、羧酸、磺酸、硫醇、膦酸、膦和氧化膦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化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粒子,其中,所述第2配体为选自下述通式(L2a)和通式(L2b)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化合物,式中,R
1a
表示选自碳原子数1至50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烷基、碳原子数3至20的非芳香族烃环基和碳原子数6至20的芳香族烃环基中的基团,该烷基和烃环基中的任意氢原子任选被卤素原子、非芳香族烃环基或芳香族烃环基取代,该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

CH2‑
任选各自独立地被替换为

O



S



CO



COO



OCO



CO

S



S

CO



O

CO

O



CO

NH



NH

CO



CH=CH



CF=CF



C≡C

,R
1b
、R
2b
和R
3b
各自独立地表示选自氧原子、羟基、碳原子数1至50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烷基、碳原子数3至20的非芳香族烃环基和碳原子数6至20的芳香族烃环基中的基团,该烷基
和烃环基中的任意氢原子任选被卤素原子、非芳香族烃环基或芳香族烃环基取代,该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

CH2‑
任选各自独立地被替换为

O



S



CO



COO



OCO



CO

S



S

CO



O

CO

O



CO

NH



NH

CO



CH=CH



CF=CF



C≡C

,X2表示选自氨基、羧基和巯基中的基团,X3表示选自>S=O、P和>P=O中的基团。5.根据权利要求1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粒子,其中,所述发光粒子还具备与所述核键合的第3配体,所述第3配体是包含氨基和水解性甲硅烷基的化合物,所述第3配体形成了基于硅氧烷键构成的第1二氧化硅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口雅弘青木良夫
申请(专利权)人:DI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