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渗滤液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填埋和堆放过程中由于水分的渗透和垃圾的分解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垃圾渗滤液的来源主要有垃圾本身所含水分、垃圾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水分、降水的渗入、地表水的流入和地下水的渗入,垃圾渗滤液的特点是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污染物含量高,且具有生物毒性,因此未进行系统处理并符合标准规定的垃圾渗滤液严禁排放。
[0003]现有的应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在处理过程中,通常是基于预设的处理参数进行处理的,这种方式在处理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垃圾渗滤液的内部污染物的含量不同,因此在处理过程中对于每个处理环节的处理要求也不同,现有的处理方式缺少对处理流程中每个环节的监测,例如在处理的前端中的反渗透膜处理环节,如果反渗透膜的处理效率下降,会对后续的处理过程中的设备造成堵塞等问题,严重的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予以改进,尤其是在反渗透膜环节,使整个系统处理更加完善,对每一环节的检测更加精准,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的处理系统对每个环节的处理过程的检测不够精准,对不同的垃圾渗滤液在处理的过程中,会出现某个环节的处理效率下降,影响整个处理系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包括:步骤S1,从垃圾渗滤液收集的总排放口流入垃圾渗滤液到调节池,在调节池内基于监测结果判断是否调节结束,当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均小于第一浓度值时,调节结束;当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至少有一个大于等于第一浓度值时,继续在调节池内对垃圾渗滤液进行调节;步骤S2,通过循环高压泵将调节池内的液体输入到反渗透设备,对反渗透膜的离子平均通过率和蛋白平均通过率进行采集,判断是否需要清洗,当离子平均通过率小于标准离子通过率时,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当蛋白平均通过率小于标准蛋白通过率时,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当离子平均通过率大于等于标准离子通过率且蛋白平均通过率大于等于 标准蛋白通过率时,继续进行反渗透处理;步骤S3,反渗透膜的出水流入MVC蒸发器,进行蒸发处理,根据流入的液体与换热管束的重量判断是否需要对换热管束进行冷凝处理,当管内液体重量大于等于蒸发液体重量时,对换热管束进行冷凝处理;当管内液体重量小于蒸发液体重量时,继续进行蒸发处理;步骤S4,MVC蒸发器的出水进入活性炭吸附器,经活性炭吸附器内活性炭的吸附处理后排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如下子步骤:步骤S101,在调节池的上层和下层分别放置一个浓度检测仪;步骤S102,将调节池的上层监测到的浓度记为清浊液浓度,将调节池下层监测到的浓度记为浑浊液浓度,对清浊液浓度和浑浊液浓度使用第一浓度算法得出浓度比例,所述第一浓度算法为:A=A1/A2,其中A为浓度比例,A1为清浊液浓度,A2为浑浊液浓度;步骤S103,每当调节池运作一小时后,通过调节池上层和下层的浓度检测仪对调节池进行五次浓度采集,其中,五次浓度采集的每次间隔时间为五分钟,将五次浓度采集得到的浓度比例记为第一浓度比例至第五浓度比例;步骤S104,将第一浓度比例至第五浓度比例由小到大进行排序,计算相邻浓度比例的差值,记为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当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均小于第一浓度值时,调节结束;当第一浓度差值至第四浓度差值至少有一个大于等于第一浓度值时,继续在调节池内对垃圾渗滤液进行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子步骤:步骤S201,对反渗透膜进行划分,在反渗透膜上找到若干采集区域;步骤S202,在九个采集区域上安装第一滤液接收器至第九滤液接收器,用于接收从反渗透膜上过滤出来的过滤液,将第一滤液接收器至第九滤液接收器里的液体记为第一实验液至第九实验液,对此时通过反渗透膜过滤的液体记为污染液,收集污染液;步骤S203,在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第一时间后,取下第一滤液接收器至第九滤液
接收器,并记录滤液接收器接收过滤液的时间,记为接收时间;步骤S204,将第一实验液至第九实验液内的液体进行采样记为第一采样液至第九采样液,对第一采样液至第九采样液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离子通过率和实验蛋白通过率;步骤S205,在反渗透膜工作第二时间后,停止垃圾渗滤液的输送;步骤S206,在接收时间范围内,在反渗透膜的九个采集区域的输入方向输送污染液,并在反渗透膜输出方向的九个采集区域放置九个过滤液接收器,将接收到的液体记为第一检测液至第九检测液;步骤S207,对第一检测液至第九检测液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检测离子通过率和检测蛋白通过率,对实验离子通过率与检测离子通过率进行计算得出离子平均通过率,对实验蛋白通过率与检测蛋白通过率进行计算得到蛋白平均通过率;步骤S208,将离子平均通过率与标准离子通过率进行比对,将蛋白平均通过率与标准蛋白通过率进行比对,根据两次比对结果,判断是否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1包括如下子步骤:步骤S2011,获取反渗透膜的形状参数,根据反渗透膜的形状参数搭建能包裹反渗透膜的最小四边形,记为渗透四边形,获取渗透四边形的长和宽的参数,根据渗透四边形的长和宽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渗透四边形的长设定为第一坐标轴的长度,将渗透四边形的宽设定为第二坐标轴的长度,将第一坐标轴以及第二坐标轴的刻度均设置为20;步骤S2012,在反渗透膜工作指定的时间后,对反渗透膜进行观察,记录反渗透膜表面污染物的最长厚度记为第一厚度,记录反渗透膜表面污染物的最短厚度记为第三厚度;步骤S2013,将第一厚度与第三厚度的中间值设定为第二厚度;步骤S2014,将反渗透膜放置在平面上,将渗透四边形的长所指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将渗透四边形的宽所指的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将渗透四边形的长平均划分为20等份,记为cd1至cd20,从cd1开始在每一等份中间沿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王逊,姚正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博知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