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进叉车的载货电梯轿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1160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进叉车的载货电梯轿厢结构,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包括支撑轿厢主体的龙门架和设置在龙门架内的轿厢主体,所述轿厢主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包括相互并排设置的左底部板和右底部板,所述左底部板和右底部板均包括底板支架、设置在底板支架内的放置槽、设置在放置槽内的可更换的活动地板,所述活动地板包括由金属制成的地板框架、设置在地板框架内的金属网、设置在地板框架内的地板主体、设置在地板主体顶部的地面板。当大吨位叉车频繁使用对活动地板表面造成损伤时,或者电梯使用者对活动地板表面不满意时,可以随时进行更换,只需将活动地板从放置槽内向上取出,再将新的活动地板放入放置槽内即可,更换过程简单方便。简单方便。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进叉车的载货电梯轿厢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进叉车的载货电梯轿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载货电梯主要用于货物运输,当需要搬运大型货物时,通过叉车搬运货物随后叉车开入电梯中,到达目的楼层后叉车驶出电梯再继续运输。随着智能化工厂的发展,不仅人力驾驶叉车进入电梯,也会有更多的无人驾驶叉车进入,因此对电梯轿厢地板的承重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0003]目前一般载货电梯的地板是采用槽钢作为框架,再在框架的上表面铺上花纹钢板作为轿厢地面。由于叉车的整体重量主要是集中在四个轮子上,特别是前端叉着货物的时候,整车重量加货物重量更是整体集中的前轮上,花纹钢板在长期承重后,中间部分无框架支撑的区域容易被压凹入变形,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凹入的球面坑。此外,如电梯使用者操作不当,导致重物撞击地面,也会导致地面出现坑面。由于现有的花纹钢板是与轿厢框架焊接成一体,难以更换钢板,只能再地面上再铺上一层,额外增加的钢板又增加了电梯的载重。
[0004]此外,由于货物的重量分布不均匀,而大部分电梯使用者无法知道轿厢内是否出现严重重心偏移现象,也不会主动调整货物重量在轿厢内的分布,经常会导致轿厢内的重心严重偏移,给导轨和导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早期部分电梯公司采用六导轨的方式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499629U的中国技术专利所示,一种大吨位电梯立体轿厢架,所述的立体轿厢架包括一个主龙门架、两个副龙门架、轿底支撑装置、上横梁、上横梁斜撑、主拉杆、上拉杆以及前拉杆,两个副龙门架分别设置在主龙门架的两侧,每个龙门架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导靴,通过十二个导靴和六条导轨将偏载时产生的大扭力进行分散。
[0005]但是上述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对井道的设计要求更高。而后市场对该结构进行了改进,减少了导轨的数量,增加了单条导轨上导靴数量。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8290062U的中国技术专利所示,一种新型重载货梯的轿架结构,所述轿架本体内设有用于装载的轿厢,所述轿架本体前后两侧的轿厢下端面上设有承重横梁;所述轿架本体的左右两侧前后对称设有与所述承重横梁连接的斜拉组件;所述轿架本体的左右两侧下部设有延伸架,所述延伸架上设有向上延伸与所述承重横梁连接的斜向支撑组件;所述轿架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纵向排列设置有与轿厢导轨配合的导靴组。所述导靴组包括上置导靴、中置导靴以及下置导靴;所述上置导靴固定在所述上梁的上端面上,所述中置导靴与所述下置导靴安装在所述延伸架上。该技术方案通过增加延长架和中置导靴的方式来增强承托结构和对抗偏载时产生的大扭力。
[0006]然而上述轿厢结构应用在高载重的叉车用电梯中,依然会存在地面容易出现坑位、偏载时产生的大扭力给导轨和导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靴磨损较快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进叉车的载货电梯轿厢结构。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进叉车的载货电梯轿厢结构,包括支撑轿厢主体的龙门架和设置在龙门架内的轿厢主体,所述轿厢主体包括三个侧壁、一个顶壁和一个底板,所述龙门架包括两条位于侧壁外侧的立梁、位于顶壁上方的上梁组件和位于底板下方的下梁组件,所述底板包括相互并排设置的左底部板和右底部板,所述左底部板和右底部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左底部板的左侧与左侧的立梁连接,右底部板的右侧与右侧的立梁连接,所述左底部板和右底部板均包括底板支架、设置在底板支架内的放置槽、设置在放置槽内的可更换的活动地板,所述活动地板包括由金属制成的地板框架、设置在地板框架内的金属网、设置在地板框架内的地板主体、设置在地板主体顶部的地面板,所述地面板向周边延伸形成地板边,当地板主体放入放置槽内,所述地板边搭在底板支架的上表面。
[000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底板支架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底板槽钢,两条底板槽钢的开口均朝向内侧,所述底板槽钢的两端设有端部横杆,所述底板槽钢的中部设有两条横向的加强横杆,两条加强横杆与下梁组件连接,加强横杆与端部横杆之间间隔设置有多条横向副杆,所述横向副杆的高度和加强横杆的高度均小于底板槽钢的高度,所述横向副杆的上表面、加强横杆的上表面与底板槽钢的内侧壁形成放置槽。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放置槽的中部设有平行于底板槽钢的纵向杆,纵向杆将放置槽分割成左右两部分,左右两部分的放置槽分别放置对应大小的活动地板。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加强横杆的高度高于横向副杆的高度。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中,其中多条横向副杆及加强横杆上设有重量感应器。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横向副杆和加强横杆的上表面设有减震垫。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地板边与底板槽钢的上表面之间保留有活动缝隙。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下梁组件包括位于底板底部的主下梁和位于主下梁底部的支撑下梁,所述支撑下梁与底板的底部之间通过若干组从左至右依次排布的斜撑组件连接,每组斜撑组件包括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所述前支撑杆的一端固定于支撑下梁的前侧,所述前支撑杆的另一端向底板的前端延伸固定至底板的底部;所述后支撑杆的一端固定于支撑下梁的后侧,所述后支撑杆的另一端向底板的后端延伸固定至底板的底部;所述底板的两侧与立梁之间通过斜拉杆连接。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立梁上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一对端部导靴,所述立梁的外侧壁设有向内凹陷的通道,所述通道可供导轨进入,所述通道内设有侧部导靴,在轿厢同一侧的端部导靴和侧部导靴均与同一导轨配合。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梯底板由底板支架和可更换的活动地板组成,当大吨位叉车频繁使用对活动地板表面造成损伤时,或者电梯使用者对活动地板表面不满意时,可以随时进行更换,只需将活动地板从放置槽内向上取出,再将新的活动地板放入放置槽内即可,更换过程简单方便。此外,多条横向副杆及加强横杆上设有重量感应器以形成重心偏移提示装置,当轿厢内出现重心偏移较为严重的现象时,电梯使用者可以及时知晓
并进行调整,而且该重心偏移提示装置可以独立于原电梯其他电气装置;同时所述加强横杆的高度高于横向副杆的高度,通过该结构能够将整个活动地板形成以加强横杆为中心的活动板,以使受力点更加偏向于下梁组件所在区域,可以有效减少大扭矩的产生。采用上述结构后,能够有效减小轿厢内出现重心严重偏移的现象,因此能够采用双导轨、六导靴的结构作为整体轿厢的上下移动结构,简化了轿厢和井道的设计。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申请中适用于进叉车的载货电梯轿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主视图;图4为图1的右视图;图5为左底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左底部板的主视图;图7为左底部板中活动地板和底板支架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图5的A

A方向剖视图;图9为底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B

B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进叉车的载货电梯轿厢结构,包括支撑轿厢主体的龙门架和设置在龙门架内的轿厢主体,所述轿厢主体包括三个侧壁、一个顶壁和一个底板,所述龙门架包括两条位于侧壁外侧的立梁(1)、位于顶壁上方的上梁组件(2)和位于底板下方的下梁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相互并排设置的左底部板(4)和右底部板(5),所述左底部板(4)和右底部板(5)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左底部板(4)的左侧与左侧的立梁(1)连接,右底部板(5)的右侧与右侧的立梁(1)连接,所述左底部板(4)和右底部板(5)均包括底板支架(41)、设置在底板支架(41)内的放置槽(42)、设置在放置槽(42)内的可更换的活动地板(43),所述活动地板(43)包括由金属制成的地板框架、设置在地板框架内的金属网(44)、设置在地板框架内的地板主体(45)、设置在地板主体(45)顶部的地面板(46),所述地面板(46)向周边延伸形成地板边(47),当地板主体(45)放入放置槽(42)内,所述地板边(47)搭在底板支架(41)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进叉车的载货电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支架(41)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底板槽钢(48),两条底板槽钢(48)的开口均朝向内侧,所述底板槽钢(48)的两端设有端部横杆(49),所述底板槽钢(48)的中部设有两条横向的加强横杆(51),两条加强横杆(51)与下梁组件(3)连接,加强横杆(51)与端部横杆(49)之间间隔设置有多条横向副杆(52),所述横向副杆(52)的高度和加强横杆(51)的高度均小于底板槽钢(48)的高度,所述横向副杆(52)的上表面、加强横杆(51)的上表面与底板槽钢(48)的内侧壁形成放置槽(4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进叉车的载货电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42)的中部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添张建雨张伟能
申请(专利权)人:辛格林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