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碳磷捕获为目标的污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114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碳磷捕获为目标的污水处理方法,步骤为:构建污水处理池,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包括捕获区和分离区,所述的捕获区通过左右两个中间隔墙分为三个捕获区域;根据进水COD和总磷浓度采用三种运行模式对污水中碳磷进行捕获;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针对城市污水捕获碳磷技术主要基于碳捕获技术且运行方式单一等问题,通过将进水COD和总磷浓度分为三个浓度区间,在三个浓度区间采用相应功能区的组合方式,形成了适用于不同水质条件、可灵活运行的多种碳磷捕获模式,运行参数明确,提高了碳磷捕获技术水平。相对单纯的化学沉淀方法,减少了化学药剂的投加,提高了经过微生物吸附、生长作用富集的碳磷浓度和比例,更利于捕获碳磷的回收。磷的回收。磷的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以碳磷捕获为目标的污水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以碳磷捕获为目标的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污水处理厂需要由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去除”模式转变为污水污泥资源化能源化的“回收”模式。污水本身含有的碳能源、磷资源,通过“捕获”技术捕集到污泥中,捕获的碳经污泥厌氧消化产酸、产生甲烷或发酵产氢等含能载体,是污水处理厂实现低碳运行的有效策略,捕获的磷经污泥厌氧消化后释放回收是缓解有限磷资源危机的有效方法。
[0003]现有捕获技术基本以捕捉碳为目标,以碳磷捕获为目标的污水处理方法缺乏。以碳捕获为目标的两种主流工艺,高负荷活性污泥工艺和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虽然对磷有去除,但磷的去除率较低。而且,高负荷活性污泥工艺由于采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1h)和污泥龄(≤1d),没有发挥到厌氧释磷、好氧吸磷的生物作用,污泥细胞内含有的经厌氧消化可释放的正磷酸盐浓度也较低;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后污泥中含有的磷,存在采用厌氧消化时难以释放等问题。
[0004]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10395851 A)公开了一种基于碳磷捕获和全程自养脱氮的高海拔城镇污水处理方法,碳磷捕获采用投加絮凝剂的方法,絮凝剂是无机絮凝剂与有机絮凝剂的组合。与采用不同捕获功能区与分离区的组合方式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提高了碳磷捕获技术水平、更利于捕获碳磷的回收以及运行模式操作简便的以碳磷捕获为目标的污水处理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以碳磷捕获为目标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一、构建污水处理池,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包括捕获区和分离区,所述的捕获区通过左右两个中间隔墙分为三个捕获区域,其中在分隔第一捕获区域和第二捕获区域用的第一中间隔墙上开有第一中间连通口,在分隔第二捕获区域和第三捕获区域用的第二中间隔墙上开有第二中间连通口;在所述的第一捕获区域、第二捕获区域以及第三捕获区域的同一侧侧壁处分别开有第一侧壁连通口、第二侧壁连通口、第三侧壁连通口,所述的第一侧壁连通口、第二侧壁连通口、第三侧壁连通口共同与分离区连通,在所述的第一中间连通口、第二中间连通口、第一侧壁连通口、第二侧壁连通口、第三侧壁连通口处分别安装有阀门,所述的阀门用于控制连通口能够呈开启或关闭状态;
[0009]位于第一捕获区域一侧的所述的分离区通过安装有污泥回流泵的污泥回流管线与第一捕获区域连通,第一捕获区域与进水管线连通,位于第三捕获区域一侧的所述的分离区与出水管线连通;在所述第一捕获区域和第二捕获区域中安装有推流器,在第三捕获区域内安装有曝气装置;
[0010]步骤二、根据进水COD和总磷浓度采用三种运行模式对污水中碳磷进行捕获,具体
过程如下:
[0011]第一步,测定进水管线中的进水COD和总磷浓度,然后进行浓度区间划分:
[0012]第一浓度区间:COD浓度≥350mg/L;
[0013]第二浓度区间:COD浓度<350mg/L且TP浓度≥5mg/L;
[0014]第三浓度区间:COD浓度<350mg/L且TP<5mg/L;
[0015]第二步,按照三个浓度区间运行三种碳磷捕获模式,具体过程为:
[0016]所述第一浓度区间对应第一种碳磷捕获模式,具体过程为:开启污泥回流泵、第一中间连通口处的阀门、第二中间连通口处的阀门以及第三侧壁连通口处的阀门,进水依次经第一捕获区域、第一中间连通口、第二捕获区域、第二中间连通口流入第三捕获区域,然后通过第三侧壁连通口进入分离区,再通过出水管线排出;在此过程中,分离区中的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线回流至第一捕获区域;第一种碳磷捕获模式控制参数为:第一捕获区域氧化还原电位低于

250mV,第三捕获区域溶解氧浓度在0.8~1.0mg/L,分离区与第一捕获区域之间污泥回流比为80~90%,捕获区污泥龄为5天;捕获区域HRT合计为2.5~3.5h,其中第一捕获区域HRT为0.5h,第二捕获区域HRT为0.5~1h,第三捕获区域HRT为1.5~2.0h,所述分离区HRT为1.0~1.5h;
[0017]所述第二浓度区间对应第二种碳磷捕获模式,具体过程为:开启第一中间连通口以及第二侧壁连通口处的阀门,进水依次经第一捕获区域、第一中间连通口、第二捕获区域、第二侧壁连通口,然后进入分离区通过出水管线排出;在此过程中,污泥回流泵关闭,在所述的第一捕获区域投加有混凝剂;其中第一捕获区域HRT为0.5h,第二捕获区域HRT为0.5~1h,所述分离区HRT为1.0~1.5h;
[0018]所述第三浓度区间对应第三种碳磷捕获模式,具体过程为:开启第一侧壁连通口处的阀门,进水依次经第一捕获区域、第一侧壁连通口,然后进入分离区通过出水管线排出,在此过程中,污泥回流泵关闭,在所述的第一捕获区域投加有混凝剂;第一捕获区域HRT为0.5h,所述分离区HRT为1.0~1.5h。
[0019]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0]1.本专利技术针对城市污水捕获碳磷技术主要基于碳捕获技术且运行方式单一等问题,通过将进水COD和总磷浓度分为三个浓度区间,在三个浓度区间采用相应功能区的组合方式,形成了适用于不同水质条件、可灵活运行的多种碳磷捕获模式,运行参数明确,提高了碳磷捕获技术水平。
[0021]2.本专利技术在进水碳源充足的情况下,采用可发挥厌氧释磷

好氧吸磷的生物捕获方法,组合碳源不足情况下的化学沉淀捕获方法,相对单纯的化学沉淀方法,减少了化学药剂的投加,提高了经过微生物吸附、生长作用富集的碳磷浓度和比例,更利于捕获碳磷的回收。
[0022]3.本专利技术根据进水COD和总磷浓度区间划分、相应采用的三种运行模式操作简便方便,可指导碳磷捕获技术工程化应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以碳磷捕获为目标的污水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以碳磷捕获为目标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步骤一、构建污水处理池,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包括捕获区和分离区4,所述的捕获区通过左右两个中间隔墙分为三个捕获区域,其中在分隔第一捕获区域1和第二捕获区域2用的第一中间隔墙上开有第一中间连通口,在分隔第二捕获区域2和第三捕获区域3用的第二中间隔墙上开有第二中间连通口;在所述的第一捕获区域1、第二捕获区域2以及第三捕获区域3的同一侧侧壁处分别开有第一侧壁连通口、第二侧壁连通口、第三侧壁连通口,所述的第一侧壁连通口、第二侧壁连通口、第三侧壁连通口共同与分离区4连通,在所述的第一中间连通口、第二中间连通口、第一侧壁连通口、第二侧壁连通口、第三侧壁连通口处分别安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碳磷捕获为目标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构建污水处理池,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包括捕获区和分离区,所述的捕获区通过左右两个中间隔墙分为三个捕获区域,其中在分隔第一捕获区域和第二捕获区域用的第一中间隔墙上开有第一中间连通口,在分隔第二捕获区域和第三捕获区域用的第二中间隔墙上开有第二中间连通口;在所述的第一捕获区域、第二捕获区域以及第三捕获区域的同一侧侧壁处分别开有第一侧壁连通口、第二侧壁连通口、第三侧壁连通口,所述的第一侧壁连通口、第二侧壁连通口、第三侧壁连通口共同与分离区连通,在所述的第一中间连通口、第二中间连通口、第一侧壁连通口、第二侧壁连通口、第三侧壁连通口处分别安装有阀门,所述的阀门用于控制连通口能够呈开启或关闭状态;位于第一捕获区域一侧的所述的分离区通过安装有污泥回流泵的污泥回流管线与第一捕获区域连通,第一捕获区域与进水管线连通,位于第三捕获区域一侧的所述的分离区与出水管线连通;在所述第一捕获区域和第二捕获区域中安装有推流器,在第三捕获区域内安装有曝气装置;步骤二、根据进水COD和总磷浓度采用三种运行模式对污水中碳磷进行捕获,具体过程如下:第一步,测定进水管线中的进水COD和总磷浓度,然后进行浓度区间划分:第一浓度区间:COD浓度≥350mg/L;第二浓度区间:COD浓度<350mg/L且TP浓度≥5mg/L;第三浓度区间:COD浓度<350mg/L且TP<5mg/L;第二步,按照三个浓度区间运行三种碳磷捕获模式,具体过程为:所述第一浓度区间对应第一种碳磷捕获模式,具体过程为:开启污泥回流泵、第一中间连通口处的阀门、第二中间连通口处的阀门以及第三侧壁连通口处的阀门,进水依次经第一捕获区域、第一中间连通口、第二捕获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玲玲熊会斌郭兴芳申世峰陶润先孙永利李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