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花塞及内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094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火花塞及内燃机,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火花塞包括外壳体、内壳体、电极总成、筒体、弹簧和连接结构,连接结构连接于外壳体的外壁,连接结构用于与内燃机的燃烧室连接,内壳体穿设于外壳体的内部,弹簧套设于内壳体,弹簧的一端抵接于外壳体的内壁,且另一端抵接于内壳体,电极总成穿设于内壳体的内部,电极总成用于接入直流电源,筒体连接于内壳体,筒体用于限制电极总成移动,电极总成包括中心电极,中心电极穿设于筒体,筒体的端部设置有侧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火花塞,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以避免火花塞的电极端长时间处于高压、高温工作环境,提高了火花塞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火花塞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火花塞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花塞及内燃机


[0001]本技术涉及内燃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火花塞及内燃机。

技术介绍

[0002]火花塞是内燃机点火系统的重要元件,它的作用是把高压导线送来的脉冲高压电放出,击穿火花塞两电极间空气,产生电火花以引燃汽缸内的混合气体。
[0003]火花塞用于各种内燃机应用并与其他配件共同配置以安装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例如应用于航空、轮船等大型内燃机中,但是,大型内燃机的燃烧室内工作温度极高,而且火花塞的电极端相对燃烧室位置固定,从而造成火花塞的电极端长时间处于高压、高温工作环境,使得火花塞的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火花塞的使用寿命。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火花塞,用于内燃机,所述火花塞包括:外壳体、内壳体、电极总成、筒体、弹簧和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外壳体的外壁,所述连接结构用于与所述内燃机的燃烧室连接,所述内壳体穿设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内壳体,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且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内壳体,所述电极总成穿设于所述内壳体的内部,所述电极总成用于接入直流电源,所述筒体连接于所述内壳体,所述筒体用于限制所述电极总成移动,所述电极总成包括中心电极,所述中心电极穿设于所述筒体,所述筒体的端部设置有侧电极。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火花塞,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但不局限于以下
[0007]有益效果:
[0008]本技术所述的火花塞,可通过连接结构安装在内燃机的燃烧室的外壁,本火花塞安装完成后,使得筒体以及内壳体的部分位于燃烧室内,且中心电极与侧电极位于靠近燃烧室中心位置,外壳体位于燃烧室的外部,当电极总成接入直流电源后,将击穿中心电极与侧电极之间的空气,产生电火花以引燃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燃烧室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将逐渐产生由内向外的高压推力,将推动筒体、内壳体以及电极总成整体朝向燃烧室的外部移动,使得筒体位于外壳体内部,且中心电极与侧电极将由燃烧室中心位置移动至燃烧室内部边缘位置,以此可以使得中心电极与侧电极处于相对低温环境(相对于燃烧室中心位置温度),使得中心电极与侧电极在非工作状态下处于相对低温环境,进而提高火花塞的使用寿命,在上述过程中弹簧将处于压缩蓄能状态,当内燃机停止工作,燃烧室内压力降低,在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将推动内壳体和筒体复位至初始位置,即中心电极与侧电极复位至靠近燃烧室中心位置处,以便于下次点火。本技术的火花塞,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以避免火花塞的电极端长时间处于相对高压、高温工作环境,提高了火花塞的使用寿命。
[0009]可选地,所述外壳体开设有贯穿的第一孔结构,所述内壳体穿设于所述第一孔结构,所述内壳体设置有凸肩结构,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凸肩结构。
[0010]可选地,所述电极总成还包括绝缘体,所述中心电极穿设于所述绝缘体,且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绝缘体固定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绝缘体包括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所述第一管件呈阶梯结构,所述内壳体开设有贯穿的第二孔结构,所述电极总成穿设于所述第二孔结构,且所述第一管件抵接于所述内壳体的端部。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管件的内壁间隔设置有多个倒刺结构。
[0013]可选地,所述内壳体的一端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筒体的一端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筒体与所述内壳体用于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筒体的内壁设置有弯折结构,所述第一管件包括凸台结构,所述弯折结构用于抵接于所述凸台结构,以限制所述电极总成移动。
[0014]可选地,所述筒体的端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侧电极,且所述中心电极位于两个所述侧电极之间。
[0015]可选地,所述凸肩结构的外周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相接触。
[0016]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和螺杆,所述第一法兰盘连接于所述外壳体的外壁,所述第二法兰盘套设于所述外壳体,所述螺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法兰盘,且另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法兰盘。
[0017]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内燃机,包括如前所述的火花塞。
[0018]由于所述内燃机的技术改进和取得的技术效果与所述火花塞一样,因此不再对所述内燃机的技术效果做出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火花塞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火花塞的剖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外壳体;2、内壳体;21、凸肩结构;3、电极总成;31、中心电极;32、绝缘体;321、第一管件;322、第二管件;4、筒体;41、侧电极;5、弹簧;6、连接结构;61、第一法兰盘;62、第二法兰盘;63、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而且,附图中Z轴表示竖向,也就是上下置,并且Z轴的正向(也就是Z轴的箭头指向)表示上,Z轴的负向(也就是与Z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下,附图中X轴表示横向,也就是左右位置,并且X轴的正向(也就是X轴的箭头指向)表示左,X轴的负向(也就是与X轴的正
向相反的方向)表示右。
[0027]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Z轴、X轴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如图1

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火花塞,用于内燃机,火花塞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电极总成3、筒体4、弹簧5和连接结构6,连接结构6连接于外壳体1的外壁,连接结构6用于与内燃机的燃烧室连接,内壳体2穿设于外壳体1的内部,弹簧5套设于内壳体2,弹簧5的一端抵接于外壳体1的内壁,且另一端抵接于内壳体2,电极总成3穿设于内壳体2的内部,电极总成3用于接入直流电源,筒体4连接于内壳体2,筒体4用于限制电极总成3移动,电极总成3包括中心电极31,中心电极31穿设于筒体4,筒体4的端部设置有侧电极41。
[0029]在本实施例中,本火花塞可通过连接结构6安装在内燃机的燃烧室的外壁,本火花塞安装完成后,使得筒体4以及内壳体2的部分位于燃烧室的内部,外壳体1位于燃烧室的外部,当电极总成3接入直流电源后,将击穿中心电极31与侧电极41之间的空气,产生电火花以引燃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燃烧室内产生的压力将推动筒体4、内壳体2以及电极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花塞,用于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火花塞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电极总成(3)、筒体(4)、弹簧(5)和连接结构(6),所述连接结构(6)连接于所述外壳体(1)的外壁,所述连接结构(6)用于与所述内燃机的燃烧室连接,所述内壳体(2)穿设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所述弹簧(5)套设于所述内壳体(2),所述弹簧(5)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壁,且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内壳体(2),所述电极总成(3)穿设于所述内壳体(2)的内部,所述电极总成(3)用于接入直流电源,所述筒体(4)连接于所述内壳体(2),所述筒体(4)用于限制所述电极总成(3)移动,所述电极总成(3)包括中心电极(31),所述中心电极(31)穿设于所述筒体(4),所述筒体(4)的端部设置有侧电极(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开设有贯穿的第一孔结构,所述内壳体(2)穿设于所述第一孔结构,所述内壳体(2)设置有凸肩结构(21),所述弹簧(5)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凸肩结构(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总成(3)还包括绝缘体(32),所述中心电极(31)穿设于所述绝缘体(32),且所述中心电极(31)与所述绝缘体(32)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32)包括第一管件(321)和第二管件(322),所述第一管件(321)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良余陈斌荣董甬涛习炜昊练哲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甬能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