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0kV CT式双通套管,涉及高压电连接件领域,包括绝缘体、导体、感应网和嵌件,所述导体外周包覆有绝缘体,导体的一端从绝缘体头部伸出,导体的另一端从绝缘体尾部伸出,绝缘体靠近头部的外壁上成型有圆盘部,圆盘部与尾部之间的绝缘体外壁上还成型有安装部,用于套装电流互感器;所述感应网套设在导体外周,沿感应网外圆周设置若干嵌件,各嵌件均与感应网的外壁电连接,且感应网、嵌件均固定在绝缘体内,各嵌件的口部从圆盘部的端面露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配电柜后,CT可以直接套在该套管上的相应位置,节省空间、接线美观,而且不影响出线电缆的安装,对配电开关的小型化起到正面效果。的小型化起到正面效果。的小型化起到正面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0kV CT式双通套管
[0001]本技术涉及高压电连接件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0kV CT式双通套管。
技术介绍
[0002]双通套管,是高压电力设备的基础部件,广泛应用于高压箱体、环网柜中。其结构通常包括铜棒(导体)、浇注在铜棒外壁上的绝缘体、设置在绝缘体中的套筒型感应件。
[0003]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对配电网络的大力建设,智能化小型化的配电开关需求激增,如图1、2所示,对于现有的双通套管(1
’
)来说,开关出线侧的CT(电流互感器2
’
)大都套在电缆(3
’
)上,因配电柜出线侧空间较小,CT套在电缆上后会占据大量空间,导致电缆安装不便,CT的接线也比较乱,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10kV CT式双通套管,该套管安装配电柜后,CT可以直接套在该套管上的相应位置,节省空间、接线美观,而且不影响出线电缆的安装,对配电开关的小型化起到正面效果。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10kV CT式双通套管,包括绝缘体、导体、感应网和嵌件,所述导体外周包覆有绝缘体,导体的一端从绝缘体头部伸出,导体的另一端从绝缘体尾部伸出,绝缘体靠近头部的外壁上成型有圆盘部,圆盘部与尾部之间的绝缘体外壁上还成型有安装部,用于套装电流互感器;所述感应网套设在导体外周,沿感应网外圆周设置若干嵌件,各嵌件均与感应网的外壁电连接,且感应网、嵌件均固定在绝缘体内,各嵌件的口部从圆盘部的端面露出。
[000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各嵌件的口部从圆盘部靠近安装部一侧的端面露出。
[000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圆盘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部的外径,且安装部的外径大于尾部的外径。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流互感器采用一体式结构,即同一只电流互感器套设在至少三只平行布置的绝缘体的安装部上。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圆盘部靠近安装部一侧的端面上开设凹槽,使各嵌件口部位于凹槽的内侧。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体为环氧树脂材料,且浇注成型在导体外周。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体的中部直径小于其两端的直径。
[00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双通套管在13.2kV下的局放值小于5pC。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在圆盘部与尾部之间增设了一端安装部,可将电流互感器直接套装在安装部上,而不再需要套装在电缆上,节省了配电柜内的空间,进而可以减小配电柜的体积,有利于配电开关小型化;
[0015]2、电流互感器采用一体式,即多个电流互感器集成为一体,便于整体式安装在双
通套管上,装卸更加方便,配电柜内的电缆走线更加整齐、美观,不易混乱缠绕;
[0016]3、导体的中部直径小于其两端的直径,使导体与绝缘体的连接更加可靠,不易脱出;
[0017]4、双通套管在13.2kV下的局放值小于5pC,局放值相较于现有技术更小,进而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技术中双通套管与电缆、电流互感器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双通套管与电缆、电流互感器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的侧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
[0023]图6为图5的A
‑
A剖视图。
[0024]图7为本技术的结构左视图。
[0025]图8为本技术中感应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双通套管1
’
、电流互感器2
’
、电缆3
’
;
[0027]绝缘体1、头部11、尾部12、圆盘部13、安装部14、凹槽15、导体2、感应网3、嵌件4、电流互感器5、电缆6。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介绍:
[0029]实施例:如附图3~8所示,这种10kV CT式双通套管,包括绝缘体1、头部11、尾部12、圆盘部13、安装部14、凹槽15、导体2、感应网3和嵌件4。
[0030]参考附图5、6,绝缘体1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借助模具将绝缘体1浇注成型在导体2的外周,使导体2的外周被绝缘体1完全包覆,同时,导体2的右端从绝缘体1头部11伸出(仅露出一小段),导体2的左端从绝缘体1尾部12伸出(同样仅露出一小段)。在绝缘体1右侧靠近头部11的外壁上经过模具成型有圆盘部13,在圆盘部13与尾部12之间的绝缘体1外壁上还成型有安装部14。优选地,圆盘部13的外径大于安装部14的外径,且安装部14的外径大于尾部12的外径。进一步的,如图3、4所示,电流互感器5采用一体式结构,将多只电流互感器5集成于一体,使同一只电流互感器5能够套设在三只(也可以是更多数量)平行布置的绝缘体1(安装部14)上。配电柜在布置时,双通套管与电流互感器能够整体式装配,安装、拆卸方便,同时配电柜内走线简洁、不易发生缠绕。
[0031]进一步的,感应网3套设在导体2外周(不发生相互接触),沿感应网3外圆周设置六个(也可以是其他数量)嵌件4,嵌件4采用螺母形结构,且各嵌件4的外壁(螺母头部)均与感应网3的外壁电连接。同时,感应网3、嵌件4均以浇筑成型的方式相对固定在绝缘体1内,各嵌件4的口部(螺母的开口端)从圆盘部13靠近安装部14一侧的端面露出。感应网3起到静电屏蔽作用,通过可导电的感应网3将双通套管内高压电场不均匀的部分进行屏蔽,从而达到均压效果,电场均匀后整个双通套管容易达到较小的局放值。经实际使用测试,本技术提供的双通套管在13.2kV下的局放值小于5pC。局放是影响出线套管寿命的关键因素,更小
的局放值意味着的更长的寿命。
[0032]优选地,如图6、7所示,在圆盘部13靠近安装部14一侧的端面上开设凹槽15,凹槽15的形状与圆盘部13的外轮廓相匹配,凹槽15内用于置入密封圈,且各嵌件4的口部均位于凹槽15的内侧。
[0033]优选地,如图6所示,导体2的中部直径小于其两端的直径,保证绝缘体1与导体2浇注成型后不易发生脱落。
[0034]本技术的装配过程:参考附图3、4,装配时,先将电流互感器5整体套装在三只双通套管的绝缘体1(安装部14)上,装配后电流互感器5的外缘与圆盘部13的外壁大致齐平。然后,再将电缆连接在绝缘体1尾部12,与露出的导体2电连接。全部装配完成后,可以看到配电箱内各电缆走线简洁、不易缠绕,电流互感器统一套在安装部上,整齐、美观,也不会发生漏套的问题。在本技术中,感应网起到静电屏蔽作用,通过可导电的感应网将双通套管内高压电场不均匀的部分进行屏蔽,从而达到均压效果,电场均匀后整个双通套管容易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0kV CT式双通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体(1)、导体(2)、感应网(3)和嵌件(4),所述导体(2)外周包覆有绝缘体(1),导体(2)的一端从绝缘体(1)头部(11)伸出,导体(2)的另一端从绝缘体(1)尾部(12)伸出,绝缘体(1)靠近头部(11)的外壁上成型有圆盘部(13),圆盘部(13)与尾部(12)之间的绝缘体(1)外壁上还成型有安装部(14),用于套装电流互感器(5);所述感应网(3)套设在导体(2)外周,沿感应网(3)外圆周设置若干嵌件(4),各嵌件(4)均与感应网(3)的外壁电连接,且感应网(3)、嵌件(4)均固定在绝缘体(1)内,各嵌件(4)的口部从圆盘部(13)的端面露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0kV CT式双通套管,其特征在于:各嵌件(4)的口部从圆盘部(13)靠近安装部(14)一侧的端面露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10kV CT式双通套管,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小勇,沈惠君,余金松,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曙光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