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模具技术领域的一种金属模具斜向顶杆脱模机构,包括底板,底板上端固定连接有模脚,模脚上端固定连接有下模板,下模板内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固定连接有模芯,模芯内设置有脱模机构,脱模机构包括有模芯内开设的伸缩槽,伸缩槽内滑动连接有顶边框,顶边框与模芯之间滑动连接,顶边框表面与模芯表面平齐,伸缩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下端与顶边框之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需要简单操作就可以达到模具脱模的效果。要简单操作就可以达到模具脱模的效果。要简单操作就可以达到模具脱模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模具斜向顶杆脱模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金属模具斜向顶杆脱模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指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工具,在进行注塑加工一些带有倒钩部位的产品时,需要使用到斜向顶杆,斜向顶杆也称为斜顶。
[0003]在对注塑成型件进行脱模时,通过会使用到顶针将注塑件顶出,来完成脱模工作,但是这样会因顶针接触面较小,在顶出注塑成型件时,导致注塑成型件受损,而注塑成型件在成型后,都具有一定的厚度,在脱模时,通过推动注塑成型件的边部,不仅能够完成脱模效果,而且在脱模时,受力也较为均匀,不会导致注塑成型件损伤。
[0004]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模具斜向顶杆脱模机构,以解决因顶针接触面较小,在顶出注塑成型件时,导致注塑成型件受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模具斜向顶杆脱模机构,以解决因顶针接触面较小,在顶出注塑成型件时,导致注塑成型件受损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模具斜向顶杆脱模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固定连接有模脚,所述模脚上端固定连接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模芯,所述模芯内设置有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包括有模芯内开设的伸缩槽,所述伸缩槽内滑动连接有顶边框,所述顶边框与模芯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顶边框表面与模芯表面平齐,所述伸缩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下端与顶边框之间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模脚表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柱,所述顶柱上端面与顶边框之间贴合,所述顶柱与模芯和下模板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顶板上端面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活动连接有斜杆,所述模芯下端面开设有斜槽,所述斜槽与斜杆之间滑动连。
[0008]优选的,所述顶板上端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输出端与顶板下端面之间贴合,所述导向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下端与导向块之间固定连接。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0]本技术通过注塑机对模具内注塑,然后通过冷却后打开上模部分,由于注塑成品的注塑件具有一定的厚度,通过启动气缸运转,气缸便会向上推动顶板,通过顶板向上移动,顶板通过顶柱向上推动顶边框向上移动,来推动注塑件下端面,使其与模芯脱离,同时顶板向上移动也会带动斜杆向上移动,使斜杆在模芯内的斜槽内向上滑动,而斜杆下端在顶板内进行活动,这样也起到了向上推动注塑件的效果,然后通过顶板复位,带动斜杆向下复位,使注塑件与斜杆脱离,这时通过顶边框向上移动,脱模块便会向上推动注塑件,从
而达到了对注塑件脱模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中局部剖视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中图2中A部分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中模芯和顶边框拆分的示意图;
[0015]图中:1、底板;2、模脚;3、下模板;4、凹槽;5、模芯;6、伸缩槽;7、顶边框;8、第一弹簧;9、导向槽;10、导向块;11、顶板;12、顶柱;13、活动槽;14、斜杆;15、斜槽;16、气缸;17、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金属模具斜向顶杆脱模机构,包括底板1,底板1上端固定连接有模脚2,模脚2上端固定连接有下模板3,下模板3内开设有凹槽4,凹槽4内固定连接有模芯5,模芯5内设置有脱模机构,脱模机构包括有模芯5内开设的伸缩槽6,伸缩槽6内滑动连接有顶边框7,顶边框7与模芯5之间滑动连接,顶边框7表面与模芯5表面平齐,伸缩槽6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下端与顶边框7之间固定连接,工作时,通过注塑机对模具内注塑,然后通过冷却后打开上模部分,由于注塑成品的注塑件具有一定的厚度,这时通过顶边框7向上移动,脱模块便会向上推动注塑件,从而达到了对注塑件脱模的效果,然后通过第一弹簧8的作用下,来对顶边框7进行复位。
[0018]进一步地,模脚2表面开设有导向槽9,导向槽9内滑动连接有导向块10,导向块10固定连接有顶板11,顶板11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柱12,顶柱12上端面与顶边框7之间贴合,顶柱12与模芯5和下模板3之间滑动连接,顶板11上端面开设有活动槽13,活动槽13内活动连接有斜杆14,模芯5下端面开设有斜槽15,斜槽15与斜杆14之间滑动连,工作时,通过顶板11向上移动,顶板11通过顶柱12向上推动顶边框7向上移动,来推动注塑件下端面,使其与模芯5脱离,同时顶板11向上移动也会带动斜杆14向上移动,使斜杆14在模芯5内的斜槽15内向上滑动,而斜杆14下端在顶板11内进行活动,这样也起到了向上推动注塑件的效果,然后通过顶板11复位,带动斜杆14向下复位,使注塑件与斜杆14脱离。
[0019]进一步地,顶板11上端固定连接有气缸16,气缸16输出端与顶板11下端面之间贴合,导向槽9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7,第二弹簧17下端与导向块10之间固定连接,工作时,通过启动气缸16运转,气缸16便会向上推动顶板11,从而达到了带动脱模机构运转的效果,在通过脱模机构对注塑件顶出脱离模芯5后,这时通过气缸16回缩,然后在第二弹簧17的作用下,向下推动导向块10带动顶板11进行复位。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注塑机对模具内注塑,然后通过冷却后打开上模部分,由于注塑成品的注塑件具有一定的厚度,通过启动气缸16运转,气缸16便会向
上推动顶板11,通过顶板11向上移动,顶板11通过顶柱12向上推动顶边框7向上移动,来推动注塑件下端面,使其与模芯5脱离,同时顶板11向上移动也会带动斜杆14向上移动,使斜杆14在模芯5内的斜槽15内向上滑动,而斜杆14下端在顶板11内进行活动,这样也起到了向上推动注塑件的效果,然后通过顶板11复位,带动斜杆14向下复位,使注塑件与斜杆14脱离,这时通过顶边框7向上移动,脱模块便会向上推动注塑件,从而达到了对注塑件脱模的效果,在通过脱模机构对注塑件顶出脱离模芯5后,这时通过气缸16回缩,然后在第二弹簧17的作用下,向下推动导向块10带动顶板11进行复位,然后通过第一弹簧8的作用下,来对顶边框7进行复位。
[0021]可以理解,本技术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模具斜向顶杆脱模机构,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端固定连接有模脚(2),所述模脚(2)上端固定连接有下模板(3),所述下模板(3)内开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内固定连接有模芯(5),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5)内设置有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包括有模芯(5)内开设的伸缩槽(6),所述伸缩槽(6)内滑动连接有顶边框(7),所述顶边框(7)与模芯(5)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顶边框(7)表面与模芯(5)表面平齐,所述伸缩槽(6)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弹簧(8)下端与顶边框(7)之间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模具斜向顶杆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脚(2)表面开设有导向槽(9),所述导向槽(9)内滑动连接有导向块(10),所述导向块(10)固定连接有顶板(11),所述顶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泰昌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