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菌属菌株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075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梭菌属菌株及其应用。该菌株为梭菌属菌株Clostridium s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梭菌属菌株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涉及梭菌属菌株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内蒙古自治区是煤炭大省,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二位。该区煤炭种类以煤化程度最低的褐煤为主,其高水分、高灰分、低发热量的特点,导致在综合利用中大大受阻。但褐煤具备的上述特点适合微生物对其进行降解利用产煤层气,此过程没有污染物,绿色环保。可目前这一课题研究国内外大部分停留在试验阶段,且所用微生物菌群大多为高温菌,多为取自煤层的内源产甲烷菌群,试验过程需要高温高压的厌氧环境。降解褐煤时所需环境条件苛刻,操作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发现能在简单操作的可控条件下降解褐煤的微生物菌群,以及菌群中的有效菌株在褐煤降解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筛选出有效菌株,对其性能进行试验,明确菌株的代谢途径,这对褐煤降解过程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降解褐煤为小分子有机物,提供一株梭菌属新菌株和其获取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梭菌属(Clostridium)菌株Clostridium sp.LY

ap1,保藏号是GDMCC No:61746。
[0005]该菌株在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表面湿润、光滑、乳白色且不透明、边缘不整齐,质地均匀且呈扁平状;细胞呈革兰氏阳性杆状;生理生化特性:该菌株在37~39℃范围内,pH为7.0时生长状态良好,具有运动性,专性厌氧。
[0006]该菌株保藏在广东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是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0号大院实验大楼5楼。保藏名称为Clostridium sp.LY

ap1,分类学命名为Clostridium sp.保藏号是GDMCC NO.61746,保藏日期为2021年6月28日。
[0007]上述新菌株的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取样:用实验室已有的稳定的可降解褐煤的产甲烷菌群为原始菌液,对其中的梭菌属进行分离;
[0009](2)初筛:以去离子水配置,1L去离子水中加入K2HPO
4 0.4g、NH4Cl 1.0g、MgCl
2 2.0g、半胱氨酸0.5g、KH2PO
4 0.4g、Na2S 0.2g、酵母提取粉2.0g、NaHCO
3 0.2g、乙酸钠2.0g、NaCl 2.0g、KCl 0.2g、维生素溶液10mL、微量元素溶液10.0mL。培养基配方中Na2S和NaHCO3以及半胱氨酸作为还原剂除去培养基中的溶解氧,同时,煮沸5分钟,以彻底除去培养基中的氧。每5ml培养基B分装到Hungate滚管中,封口压盖,抽真空后,121℃高压灭菌30min;洁净工作台紫外杀菌30min后,准备烧杯装入50℃以上的热水并将滚管中培养基完全浸没在热水中;将步骤1的菌液按照菌液接种以5%的接种量接种于Hungate滚管中,迅速滚管,确保培养基充分、平滑、均匀的铺在管滚内壁,置于37℃摇床中,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0010](3)复筛:挑取菌落密度分布均匀的滚管用作菌种分离纯化,将挑取的单菌落接种
到培养基中培养;
[0011](4)待菌液浑浊后,重复步骤(2)、(3)的试验内容,直至滚管内的菌落形态一致;
[0012](5)鉴定:对菌落形态一致的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的菌株或其培养液或其发酵液或含有其的菌剂在降解褐煤中的应用。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的菌株或其培养液或其发酵液或含有其的菌剂在制备降解褐煤产品中的应用。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降解褐煤的产品,包括上述的菌株或其培养液或其发酵液或含有其的菌剂。
[0016]所述菌剂还可包括载体。所述载体可为固体载体或液体载体。所述固体载体为矿物材料、生物材料;所述矿物材料可为草炭、粘土、滑石、高岭土、蒙脱石、白碳、沸石、硅石和硅藻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生物材料为各类作物的秸秆、松壳、稻草、花生壳、玉米粉、豆粉、淀粉、草炭和动物的粪便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液体载体可为水;所述菌剂中,皱纹假单胞菌S58或/和皱纹假单胞菌S58的代谢物可以以被培养的活细胞、活细胞的发酵液、细胞培养物的滤液或细胞与滤液的混合物的形式存在。所述菌剂的剂型可为多种剂型,如液剂、乳剂、悬浮剂、粉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0017]根据需要,所述菌剂中还可添加表面活性剂(如吐温20、吐温80等)、粘合剂、稳定剂(如抗氧化剂)、pH调节剂等。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降解褐煤的方法,包括在含有褐煤的培养基中上述的梭菌属菌株Clostridium sp.LY

ap1。
[0019]可选地,根据上述的降解褐煤的方法,所述含有褐煤的培养基中,酵母提取粉的含量为2.00g/L,磷酸氢二钾的含量为0.40

0.42g/L,氯化镁的含量为2.0

2.50g/L,氯化钠的含量为1.98

2.00g/L,氯化钾的含量为0.20g/L,L

半胱氨酸的含量为0.50g/L,NH4Cl的含量为1.00g,碳酸氢钠的含量为0.20

0.26g/L,硫化钠的含量为0.20g/L和褐煤的含量为2.00g/L。
[0020]可选地,根据上述的降解褐煤的方法,所述培养为厌氧培养。
[0021]可选地,根据上述的降解褐煤的方法,所述培养温度为37℃。
[0022]可选地,根据上述的降解褐煤的方法,所述含有褐煤的培养基的pH为6.5

7.5。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菌株能够降解褐煤为小时分子有机物,为后期产甲烷菌有效利用有机物产甲烷提供了新途径。
[0024]保藏说明
[0025]菌种名称:Clostridium sp.LY

ap1
[0026]拉丁名:Clostridium sp.
[0027]菌株编号:LY

ap1
[0028]保藏机构: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0029]保藏机构简称:GDMCC
[0030]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
[0031]保藏日期:2021年6月28日
[0032]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GDMCC No:61746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提供的实施例可作为本
普通技术人员进行进一步改进的指南,并不以任何方式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4]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梭菌属菌株Clostridium sp.LY

ap1,保藏号是GDMCC No:61746。2.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株或其培养液或其发酵液或含有其的菌剂在降解褐煤中的应用。3.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株或其培养液或其发酵液或含有其的菌剂在制备降解褐煤产品中的应用。4.降解褐煤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株或其培养液或其发酵液或含有其的菌剂。5.降解褐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含有褐煤的培养基中培养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菌属菌株Clostridium sp.LY

ap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解褐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褐煤的培养基中,酵母提取粉的含量为2.00g/L,磷酸氢二钾的含量为0.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锋杨霖郝志飞刘占英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